以下可能有雷
图文好读版:http://loory.tw/the-kings-letters/
~*-*~*-*~*-*~*-*~*-*~*-*~*-*~*-*~*-*~*-*~*-*~*-*~
《王的文字》是一部韩国历史剧情电影,由曹喆铉执导,宋康昊、朴海日、全美善主演,
故事讲述在朝鲜时期文字与知识遭到垄断,世宗大王发觉汉字对文化传播的不便,开始寻
找可以完整表达本国语音的文字,偶然机会下他遇见当时地位卑贱的佛僧申美,世宗不顾
所有大臣反对,两人聚精会神开始创造韩文,为国家日后的进步立下基础。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目前把重心全放在电影影评,但大约在 6 年前,其实是相当关注韩
国的流行歌曲、综艺或其他影视消息,当然也看了不少朝鲜时代的戏剧作品,无论是《大
长今》、《拥抱太阳的月亮》、《成均馆绯闻》、《阁楼上的王子》都相当深得我心,不
过在这些为数众多的作品中,却鲜少对当代文化或民间习俗信仰有深入的描写和呈现,直
到遇到这部由宋康昊主演的电影《王的文字》。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类题材都非常感兴趣,其中不管是时代演变的脉络,或者当权者在当
下做出一点改变所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和启发都深深让我着迷。许多现在看似稀松平常的小
事,事实上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与多少时间的累积?《王的文字》把故事舞台设定在朝鲜
国第 4 代国王的“世宗”时期,详细描述当时世宗创造“谚文”的动机、背景和过程。
看到这边,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文字对国家和众多百姓的意义?究竟是身分地位的象征?或
者单纯只是方便沟通、通讯,让文化与历史得以被清楚纪录的媒介?《王的文字》所讲述
的,正是当时被中国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的朝鲜,只有语言、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造成众
人口里讲的是韩文,手中却是以汉字作为书写工具,在两者分属不同语系,还有百姓多半
不识汉字,资讯传播与文化发展相当受限与不便的情况下,便成为世宗甚至跟朝廷官员针
锋相对,即便自己患有眼疾也要“造字”的主要原因。
《王的文字》揭开一段在当时不被接受的造字秘辛,透过非正规文书的记载,提出跟史实
不相符的另一种猜想与假设,把一般认为跟世宗共同写下《训民正音》的儒官,转换成在
当时普遍不被尊重的佛僧,借此让世宗为了便民而造字,原本较为单调的故事题材变得更
加丰富广阔,甚至拉抬至整个国家进步与尊重多元文化的高度。
电影不仅整体呈现方式相当有意思,全片故事架构也非常符合逻辑,从世宗拘泥于像是汉
字的“表意文字”,经由保管《八万大藏经》的海印寺佛僧申美提点协助,把根本思维完
全转换至像是梵文的“表音文字”系统,根据人们口腔的发音方式来分门别类,建立一套
具有系统性,且由许多元音和子音组成的书写文字规则,都让人不得不佩服《王的文字》
等人的思维与智慧。
或许我对于韩文只是一知半解,也不清楚每个单词的发音方法,但从电影里角色们不断尝
试,借由发音模式来制造或挑选适合的字词,还是能够深深感受到韩国文化逐渐累积、发
展、进步过程中所带来的感动。某种程度上,《王的文字》从朝鲜人民识字的权利出发,
把故事聚焦在世宗发觉王宫与百姓之间的隔阂而开始造字,并延伸到对“国家组成根本”
的探讨,不仅让导演达成他拍摄这部电影的主要目的,也让《王的文字》原本可信度较低
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王的文字》表面讲的是韩文造字过程,实则讲述朝鲜当时对中国的依赖、儒学与佛教思
想的冲突,还有国家、君王、大臣(文人贵族)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汉字艰涩难懂,并难
以跟语言互相结合,宫内儒生和其他拥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因而掌握权势,造成阶级固定、
难以翻转,还有整个朝鲜发展停滞的问题,便能明白知识的传递与普及对一个国家来说有
多么重要。
整体而言,或许《王的文字》在电影中段的节奏稍嫌混乱,不仅世宗对佛教与儒家的两难
挣扎过于冗长,某些可有可无的桥段也让故事变得有些发散,但不得不说,看完电影确实
激起我对韩国文化发展的兴趣,无论是朝鲜时代兴盛的儒学、被打压的佛教、各个君王与
大臣的关系,甚至是谚文之后的发展与为何在1970年代才真正取代汉字,成为韩国的官方
文字,相信都实实在在地代表《王的文字》的成功。
就如同片中所说,谚文的创造理念在于让全体国民都能使用,不光只是用来沟通,更能传
递讯息、知识,或者是作者本身的思想,达成文字存在的根本价值,而“电影”不同样也
是如此吗?这些由导演、编剧、演员和剧组一同辛苦拍摄制作的成品,除了是个使人放松
的娱乐产物之外,背后是否有能够激起观众的思考,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方式或启发,我
认为才是一部电影最有价值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