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从前有个好莱坞》的各种讨论

楼主: earnestwilde (9 years old tough)   2019-08-02 15:52:29
《从前有个好莱坞》从上映之后,在各处都有看到讨论,而且似乎评价相当两极,
所以看之前就非常期待。实际看完之后回来看这些形形色色的心得,也确实非常有趣。
不论是褒是贬,不少人都公认这是一部非常不“昆丁”的片。
确实,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也觉得这并不是一部非常有作者气息的电影,
又或是说这是一部非常没有“匠气”的电影。
大多数的讨论似乎都聚焦在昆丁性的存在与否,
特别是很多人都会举隅《黑色追缉令》、《恶棍特工》之类的传统昆丁经典,
去试图佐证这部片的好或坏。
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昆哥长久以来也已经建立不少忠实的类型粉丝了。
但其实我发现不论是电影版上,或是其它各种不同影评,
也姑且不论这些论述对于电影的评价是好或坏,
所有人的焦点似乎都限缩到只剩故事一点,似乎只有故事这件事才能代表电影的价值。
比如说很多人的批评,或许都从对于昆丁的期待起头,
但总是结束在对于故事编排的不满上——
“一部好电影的本质就是要说好故事”
“干/玛格罗比线整条拿掉对故事也完全没有影响阿/哪有人这样拍的”
“但是那不是一个让整部片的剧情松散,节奏怪异的借口,也许昆丁就是/
想利用曼森事件来玩一把恶趣味,但是一部电影的好看在于自己本身,而不是要观众/
自我补足背景故事再来观影”
当然,其中一个最大的争议点,确实座落在“曼森家族事件”本身
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当然的先备知识,作为一个不需要解释就通行全球的常识这点。
而除了批评之外的七成心得文,似乎也都以分享那些我们或许陌生的背景知识为主旨,
聚焦在帮其他人试着“看懂”故事。
言归正传,我真正的疑问是,为什么故事与剧情成了大家对电影唯一的期待呢?
特别像是好电影等于好故事这样的公式是从何而来的?
回顾电影的历史,公认最早的电影根本不是服务剧情而生的;
而在上个世纪的上半叶,好莱坞也早就从尊编剧为电影作者,走向尊导演为电影作者,
不再一昧地将故事与情节当成电影成功的与否的唯一判准。
我当然不是说故事不重要,我只是说电影不该穷到只剩下故事。
或许也有些人会因此改口说,如果电影的故事不够强烈,
那就没办法吸引大众因为大家根本看不懂,
只会流于自我满足或是什么难以理解的高级艺术
(偷渡一下,《爱情万岁》超好看的,觉得五分钟开车戏不够过瘾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但今天大多数人反而是已经先入为主地觉得,看电影就是在看剧情;
如果剧情没看懂,今天这部电影就白看了。
顺便分享一个以前听过、完全没办法考证的乡野传奇——
有一次侯孝贤跟杨德昌一起看高达的电影(大概是那种盗版VHS吧),
看完之后他们就在讨论。
侯孝贤:“我英文没你好,字幕都看不懂所以电影也看不懂,不过高达真的蛮屌的。”
杨德昌:“我虽然看得懂字幕,不过我也没看懂电影,但高达真的是很屌!”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常常有很多老师会出那种看电影写心得的作业,
但也有很多老师会特别叮嘱到,不要把心得写成剧情摘要,大概是这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