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寄生上流:令人费解的阶级真意

楼主: oldcircle (黄舍抠)   2019-07-20 21:07:20
(代PO,原始图文网址:https://pse.is/JNKU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强烈却流畅的影像美学、深沉的核心思想,奉俊昊执导的作品总是令观影者的感官及思维
接受洗礼,让人们神情凝重地走出电影院,一边咀嚼回味剧情、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
么自虐来看这部电影?”。
但看完这次夺得坎城影展金棕榈大奖的《寄生上流 》,我始终感到些许的不对劲,并且
也看到一些同温层的朋友同样觉得“怪怪的”,这包括情节设定与表现手法的部分。对比
坊间一片叫好,各大影评和批踢踢几无负雷,这股违和感仍然挥之不去,愈发强烈。
以下包含各种剧情雷,请小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实上,《寄生》的观影过程是相当流畅且充满娱乐性。从开场设立了明确的故事主轴(
穷人透过各种手段渗入富人家庭)、中段遭逢变化与冲突(大雨之夜穷人们的真相逐步揭
露,并有被富人发现的危机)、最后冲突加剧并迎来终局前的最高潮(贫富角色间的冲突
不断累绩,导致结局派对屠杀的发生),并且在悲剧性结局后又给予角色/观众某种开放
式的希望,整体节奏紧凑、架构完整。
那么,这份违和感究竟从何而来?
>>反复彰显且异常强烈的象征符号
首先,是片中如同大字报一样显眼的象征符号。与金家命运互为表里的开运石、高处的豪
宅与低处的地下室、行动如同蟑螂一样的贫者、底层与上层的味道差异等等,奉导都以强
烈到近乎刻意的手法来彰显这些符号(金家妈干脆直接说出金家爸像蟑螂一样...),给
人一种教科书般直接的“明喻”,失去了“隐喻”的幽微美感,这对执导过《杀人回忆》
、《非常母亲》的奉俊昊来说,似乎是有点奇怪的选择。
>>难以忽视的情节破绽
我其实不喜欢挑电影的Bug,为了完整电影的叙事架构,角色的设定行动有些许脱离常轨
是很合理的,否则很多故事难以推进、或根本不会发生。
但《寄生上流》出现太多的情节破绽,多到有点影响观者进入电影叙事。尽管个别的破绽
并没有大到足以破坏世界观,仍令人难以忽视,更让我一再出戏。以下列举几个例子(主
要是大雨过后):
1.金爸佯怒下大手一扫,把大量食物和酒都打翻在地,整个空间的气味应该很浓,但朴社
长一行返家后却丝毫不查,反而闻到金家人身上的“那股味道”,这个嗅觉实在特异至极
;同个场景,三个人躲在桌下,与朴社长夫妇相距如此之近,却连一丁点声音和气息都察
觉不到(或说,有察觉但毫不起疑),就算舟车劳顿,身体非常疲倦,还是不太合理。
2.大雨造成金家淹水,所有家当基本上都毁了,逃回家的三个人也必须跟灾民一起睡在体
育馆,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能够维持还算整洁的衣着,出席老板临时举办的生日派对?
不提衣鞋袜包、手机等等是如何在灾后凑齐的,光是答应出席这件事本身就让角色行动的
说服力大减。一直很想大喊:“拜托你们请个假吧!”。
3.未明确解释的事件伏笔:金妹如何让朴小弟乖乖听话?朴小弟看到了前管家夫用摩斯密
码打出的求救讯号,却没有后续行动?前管家为何要用击掌才能叫醒朴夫人?...这几
个事件出现的当下,都让观者期待会是重要的伏笔,最后却没有进一步解释,尽管不影响
剧情主轴发展,有些让观众自己脑补也OK,但终究有些不明所以。(如果是我没发现,再
请指正)
4.另外,像是金家众人其实很有能力(至少兄妹很有才华)、渗透的计画缜密却甘冒风险
在豪宅饮酒作乐、石头落下只削到后脑勺等等情节,虽然有点奇怪,但明显属于核心剧情
的必要设定,就见仁见智。
(转念一想,或许导演想强调的是:贫者即使具备才华,也因为社会结构与阶级而限制了
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一部叙事流畅、美学风格强烈的作品中,这些细微的异样感很是不对劲,仿佛是为了强
调“贫富差异”的意象,而不择手段地让剧情完全服膺于此一核心概念。
确实,也有人认为这是奉导为表现电影主题而采用的强烈手法,意在凸显这个世界上贫富
差距的荒谬,而我也同意这些问题并不影响电影的世界观,但仍然感到疑惑。
然后,我想起《大佛普拉斯》。
>>题材雷同、观点迥异的《寄生》与《大佛》:
虽然位处不同文化、时空与社会脉络,但《寄生》与《大佛》所要处理的议题是如此惊人
的相似,但表现的手法与造成的效果如此迥异,让二者所呈现“贫富”意象有了巨大的落
差。
坦白说,我更认同《大佛》中的贫富世界观,有钱判生,没钱判死,底层的人生黑白却纯
朴,只能偷偷窥视著上层的彩色罪恶世界,最终底层人咸鱼翻身的想望终究是一场空,“
落土八字命,随人好额散”。换言之,整部电影是从贫者视角出发,站在贫者立场去批判
这个贫富不公的社会。
然而在《寄生》中,贫富差距仍在,但善与恶的界线却模糊了、消失了,或根本不再重要
,因为贫者不一定善良,为了脱离底层生活,能够不择手段谋求上层的利益;富者不一定
邪恶,虽然不知底层疾苦且眼高于顶,但待人还算和善有礼,也没做什么坏事。
也因此,我并不认为导演希望观众同情金家人、或是憎恶朴社长一家,相反地,他工整且
细致地描绘了贫者与富者所身处世界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如此巨大且不可撼动,进而导致
二者间难以避免的对立与冲突,并且随着镜头不断地强调铺陈,让片尾金爸挥向朴社长的
那一刀成为必然。
>>透过电影形式建构而成的社会模型:
这个“必然”听来如此熟悉,正如一位网友精辟的分析:“这部电影完整展现了马克思对
阶级对立的想像..., 当穷人不断在这相对的社会关系中被压榨,无论处于次等、微
次等、下等的穷人,最后都会成为最下等的底层,最终而爆发。...而派对屠杀不作为
阶级斗争的解决之道,反而更像是某种宣泄出口,再次稳定社会关系。”
(这位网友的分析解答了我大部分的疑惑,非常推荐阅读 https://pse.is/KBFC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至此,《寄生上流》的真相隐然可见,导演不只是描写底层生活的困境或上流世界的惬意
、也不停留在贫富差距造成的悲剧,他根本是在刻划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理论,因此整部电
影的叙事与影像异常工整,并且果断舍弃了一些影响理论系统的现实问题(角色不合理的
行动与剧情的Bug),让剧情与人物完美地切合马克思的阶级想像。
从这个观点来说,前管家夫为何被朴小弟看作幽灵、结尾接手豪宅的外国人为什么是德国
人,仿佛都藏有真正深刻的隐(ㄋㄠˇ)喻(ㄅㄨˇ);也因此,《寄生上流》更像是一部透
过精巧的电影手法重新诠释的《资本论》。
我想,这正是我难以全心投入这部作品的原因。对我来说,在华丽奉式美学和贫富议题的
包装下,《寄生上流》的本质其实是客观而冷漠的,我无法对其中的角色产生情感上的连
结,因为一切都是体制与结构运转导致的必然。
而这种资本主义下的阶级结构是如此沉重、庞大而令人绝望。就像金基宇在片尾所怀抱的
希望终究只是“希望”,信者恒信,苍白且无力。
最后还是再次强调,尽管我不认同许多人将本片吹捧成神作(《杀人回忆》仍然是心目中的奉式神作),但仍然是相当优秀的电影。奉俊昊透过各种比喻和象征符号,建构
了一套看似直白、实则寓意深远的世界观。因此,如何理解《寄生上流》的世界,端看观
者的视野及造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