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北电影奖改制(上)当北影放弃使命

楼主: borntoeat (外星来的)   2019-07-12 15:59:55
新闻网址: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012/3924617
台北电影奖改制(上):当北影放弃使命,我们需要第二个金马奖吗?
郑秉泓
无论有没有特别关注金马奖,每年金马奖一颁完,只要国产电影(也就是台片)获奖结果
不如预期,网络上马上就会出现一股声音:“给我台湾电影奖、给我国家电影奖,其余免
谈!”
但是多数高喊这句话的乡民、艺文工作者、媒体记者及政客常常忘了,台湾确实早已有国
家级的电影奖,而且还举办了20年,那便是每年7月揭晓的“台北电影奖”。
北影承载的本土创作能量
台北电影奖和金马奖从成立之初,设置宗旨就截然不同。金马奖创办于1962年,除了奖励
优良国语影片和优秀电影工作者,同时也有着“向蒋介石祝寿”的政治意图。随着时代演
变,参赛影片不再受限于国语发音的规定,政治导向的给奖标准,也逐渐转为以美学为依
归。
90年代中期,因应中国改革开放及两岸开放交流,金马奖开始纳入中国片参赛。历经20年
来的赛制改革,如今已成为华语片的最高殿堂。作为表彰影像美学与电影产业全面向的电
影奖,金马奖共设立最佳影片、导演、编剧、演员及各项技术(摄影、配乐、歌曲、剪辑
、造型、美术)、纪录片、动画长短片、剧情短片等20余个奖项。
相较之下,台北电影奖不一样。从入围方式到奖项的设立初衷,从最早的影评人奖,到后
来侧重非商业片,再到兼容长短片、剧情、纪录、动画、实验等混赛,就是为了走出一条
和金马奖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时展现台湾本土影视创作的最大能量。
台北电影奖的前身是1988年中时晚报创立的“中时晚报电影奖”,1994年更名为“台北电
影奖”,分为“商业映演类”及“非商业映演类”;1998年被纳入陈水扁时任台北市长所
创设的台北电影节;2004年更明确区分为剧情、纪录、动画、实验4大类;2008年则针对
剧情类再细分为长片和短片,停止颁发最佳实验片,并将百万首奖限缩于剧情长片作品,
同时也增设电影技术与演员奖项。
“海角神话”之后,非主流台片处境有改善吗?
2008年是台北电影奖非常关键的一年,台湾电影从21世纪之初,市占率不到百分之一的谷
底绝处逢生。《海角七号》、《九降风》、《囧男孩》、《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等强棒
台片同时参赛,适逢台北电影奖赛制改版,以往多由纪录片拿下的百万首奖,改成只颁给
剧情长片。
这批生力军在颁奖典礼上屡获肯定,不仅为1个多月后《海角七号》的5亿票房神话打了场
前哨战,同时也敲响了台湾电影的21世纪复兴。
不过,有得必有失,虽然2008年的台北电影奖虽对日后“海角神话”起了关键作用,但独
尊商业剧情长片的作法,却相形削弱其他非主流台片(如短片、纪录、动画等)的能见度
,更别提实验片从此消失在台北电影奖的入围项目中。
历经2届的抗议声浪,台北电影奖自2010年起,恢复不分类评选、百万首奖及个人奖项(
如演技与技术项目)皆开放纪录片、短片及动画片角逐。此后连续5年(2010-2014)的百
万首奖,皆由纪录片赢得,而导演、演员及各类技术奖项,颁予非剧情片者所在多有。
北影的独特性:不只是小型金马奖
老实说,台北电影奖的处境始终尴尬,因为没人可以确定,它该不该成为第二个金马奖,
或者说本土版、台片版本的金马奖。
金马奖表彰的是全世界的华语片,若放在华语电影这个全球化的巨大脉络之下,台湾电影
的优势是崇尚创作自由、题材不受干扰、具批判性的人文关怀等;缺点则是受限于市场、
资金及不成熟的产业规模,无论是说故事的方式,或技术的完成度,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台北电影奖的存在,恰好弥补了台湾电影历来常被金马奖忽略的那一块。甚至有这种说法
——“反正入围不了金马奖的,至少可以在台北电影奖获得重视与补偿”——不过,我并
不赞同这种说法。
以2010年后的台北电影奖赛制来看,无论收到多少征件,就是固定选出10部剧情长片(往
往会有电视电影入围)、10部剧情短片(也可能出现实验短片)、10部纪录片(包括纪录
长片、纪录短片、带有实验性质的纪录片)、10部动画片(动画长片、动画短片、带有实
验性质的抽象动画片)作为入围名单。
这份多达40部长短片的名单,之所以可能比当届金马奖的台片入围名单更重要的原因在于
,它们正是象征著这两年来(从过去一年到未来一年),本土影像创作最大能量的交集。
北影沦为金马奖次级品牌?
台湾电影从来就不是只有商映剧情长片而已,要探究当前台湾影像创作,就必须从商映台
片、电视电影、迷你剧和网剧、各类短片(尤其是学生短片)、纪录片、动画片多管齐下
,如果能加上连续剧和录像艺术作品当然更好。
台北电影奖正好可充当一个年度例行的筛选平台,精挑细选的入围名单,就像是一幅台湾
本土影像创作的综合走势图,哪些片子被选进来,甚至比得奖者是谁更为重要。
2019年,台北电影奖宣布重大改制,往好处想,是坚定地拥抱产业,以海量的入围名单来
荣耀电影人,不过,这是必须付出代价的——这个电影奖从此放弃了10余年来,或是主动
或是被动承载台湾本土影像创作能量的关键位置。
换句话说,它原本的独特性不见了,它把自己变成了依附金马奖的次级品牌。
—————————————————————
下篇有更完整的在讲说,今年的北影赛事到底改了什么细节
台北电影奖改制(下):思虑欠周的游戏规则,以及被牺牲的台湾电影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012/3924619
是Ryan写的,觉得很值得看一下
身为一个常看影展的人,近年一直觉得北影失去独特性,不只是今年奖项更动的而
已,还有影展的选片内容也是,怀念以前有城市主题的时期(不过北影的国新竞赛的单元
还是一直蛮喜欢的)。或许大家感觉到北影观众减少不是没有原因,同质性很像的话,观
众可能一年就追个一次金马影展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