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jmd92 2019-07-08 21:40:42愿我到那个年纪也依然这么有趣
捷克电影〈布拉格练习曲〉的退休人生态度与情怀
“帮我问问看……在天堂能不能打工?没有的话我就不去噜!”
捷克电影〈布拉格练习曲〉(Vratné lahve,2007)主角是一位中学老师,绰号“海绵
拧干机”,让人不禁莞尔,不难想像其个性。他65岁,虽说不上一身是胆,但一无所惧倒
是真的。他因为一件小事处罚了一位学生,没想到这位学生大有来头,是校董儿子。接下
来被校长约谈,观众不意外;意外的是他的回答:
校长:“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写一份书面道歉给他父母。”
乔瑟夫:“不,我不道歉。我想用另一种方式解决:我辞职。我决定了,不教书,在这里
我不快乐。”
于是他就这样不干了,你说他任性也好、说他太意气用事也行、说他不懂忍让,但请别忽
略他的底线:“在我工作的地方,我要快乐。”与其委曲求全、动辄得咎,不如提早退休
,海阔天空。
离开了教职,他没闲著,也闲不下来,他去当自行车快递员。首先反对的,当然是他老婆
:
妻 子:“65岁还骑着自行车绕布拉格,在车阵中穿梭,那是年轻人做的事。”
收货者:“你怎么会做这个?大部分快递员都是年轻人。”
乔瑟夫:“女士,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你能熟悉布拉格,当机立断,这就够了。”
路人:“你还在工作?”
乔瑟夫:“我是31号快递员。”
退休工作容不容易?我认为是因人而异。
乔瑟夫对他家人解释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一定要出去工作:“我是‘致意型’,就是喜
欢向妻子致意的男人。我在工作时,总是心心念念回到家向家人致意:‘嗨!我回来了。
’但要有‘我回来了’,前提是我必须先‘出门’说再见。”
老年人想要的很简单,一句温暖的问候;老人想要的不多,只是一个简单的晚年生活。当
他骑自行车送快递经过公园时,看到无所事事的退休老人,内心不是优越感、没有庆幸自己
退休之后还能找到工作,而是一种内心的自在,那是一种不用受校董气、不用被校长威胁
的自在,一种钱买不到的自在,一种老人特有的自在。
乔瑟夫受伤后无法继续做他的自行车快递员,但他又在超市找到工作:酒瓶回收员。他说
:“这工作的一大好处就是,每天都有新鲜面包吃。”固定的是工作地点,但每天不同的
人来来往往,使得这位老人“升级”成为“月下老人”:不但使离婚的女儿再婚,也让丧
偶的空军军官找到第二春,更撮合他自己的老情人和在情场上屡遭挫折、信心不足的超市
伙计良缘。
日子不会单调,单调的是人;工作不会没有乐趣,乐趣永远要自己找。
导演厉害的地方在于以日常小事引起观众沉思。人物情感的表现一点也不浮夸,观众会觉
得这样的老人似曾相识,也许会想成为这样的老人,甚至自我期许退休后会像他一样乐观
、多采多姿。
乔瑟夫的春梦也是本片亮点之一。梦境地点在火车上香喷喷火辣辣,梦里的女主角从曲线
玲珑的学校女同事,到当自行车快递时的美丽收件少妇;从常来超市瓶子回收站的露肚脐
辣妹,到前女婿诊所里的俏护士,但乔瑟夫还是微笑问妻子:“我已走到生命的最后旅程
,如果能再次拥有它该多好!也许与你一起,与你一起,如果你也愿意。”
春梦会不会是白天开朗外表下被强压住的内心对老去的无助和极力反抗?这部分显然电影
留给观众很大的想像空间。但就像乔瑟夫被问到死亡的妙答:
“你会死吗?”
“会,但我现在还没这个打算。”
乔瑟夫没这个打算,因为他认为距离最后的终点还很远:
妻子:“你一辈子都在买书,准备退休以后读。所以你到底何时要读?”
乔瑟夫:“等我进入衰老期。”
妻子:“那你以为你现在是哪一期?”
乔瑟夫:“成熟期,衰老期还早呢!”
电影最后,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浪漫丈夫的乔瑟夫做了一件连最浪漫丈夫也做不出来的事:
安排了一场热气球惊喜之旅来庆祝40周年结婚纪念日!
气球越升越高,他指著下面的森林,问妻子说:“妳还记得吗?我们在那里发生了我们的
第一次。”接下来才是最真、最深情的银发式告白:“我想让妳高兴。我只是想告诉妳:
和妳在一起的这些年美妙极了!”
在湖面上时,热气球熄火了,想要快点再点燃,慌乱中找打火机,他发现妻子背着他吸烟
。妻子解释:“我想比你先死,我不想到墓地去看你。”
西方人总可以很自然谈论死亡这个议题,在保守的东方社会,尤其在传统的台湾从来就不
容易开口。该怎么谈?如何切入?怎样委婉一点?如何让对方知道我们是出于好意?
为什么这个议题很重要?因为世上最美丽的离别,是双方都准备好的离别。
更重要的是,老年丧偶不是一句“人都会死”就能带过,长期悲痛会严重影响健康。妻子
太了解丈夫,能说出“和妳在一起的这些年美妙极了!”如此深情的话,对丧偶的承受度
一定不高,因为用情深,所以平复悲痛、断舍离更不容易。
愿我到了乔瑟夫的年纪,还能像他这么有趣:对人保持热情,对生命依然拥有热情,对人
性不失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认为真正的终点始终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