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 米开朗基罗:无尽之诗

楼主: EHHE (可丽露.玛德莲)   2019-07-07 01:16:58
[永恒好评]
[米开朗基罗:无尽之诗 (Michelangelo-Endless)]
句子成形的同时,想到一件事。我对于片子的评价分类,其实都是观影后的感受。
但是很多东西是会在日后慢慢发酵的。时常会反刍。
也或者是日后有机会选片的时候、在电视上相遇的时候,
一定会愿意,且想再看的。
所以不确定这样的评价,
对于还没看电影以及其他观影者来说公不公平。
但话说回来,我也都是看完的当下纪录。
从英文片名可以看到这部片子的重点"Endless" ,
某方面来说我认为它的中译很可以和前阵子凡高的片名对调——通往永恒之门。
先说结论,如果对这片子有兴趣的人,请务必要进影院观赏,
它会将我们这些对米开朗基罗不熟的人带入一个文艺复兴大师
令人赞叹、惊叹,用艺术震撼感官与人心的同时又用上其他种艺术的手法,
如镜头、如光影、如配乐——
我到现在还记得随着光影流转和镜头变化下,
配上阵阵如军的音乐呈上艺术的令人赞叹。
有些片子可以在小萤幕观赏而不减损其经典,
在大萤幕上只是放大并更加攫住观者的感官和心神。
不过有些电影不在大萤幕上看太可惜了。
尤其在艺术认知几乎为零的我身上。
电影用最好的方式带观影者逛了一圈米开朗基罗的经典之作,
且是亲临其境也不可能看见的。
(观光客那么多,
有的又是教堂穹顶画就算到现场我才不相信有人会带望远镜去看)
片子短短的,但是满“静”的,片子用了四种叙事角度,
得以在饱览眼福和窥见作者内心的同时,
并不会觉得空虚或过于冗长。
开场是作者自叙。也就是米开朗基罗的自白。
从他的衣着打扮和所在空间,可见这个有天分又坚毅的艺术家,
对自身的自信、对艺术高度的要求——
要完美无瑕,纯净无垢。
以及艺者多数会面临到的,与内心的拉扯——
我做得到,一定要呈现给世人这样的惊世之作,
太美好了,谁我也不想让看见,教宗也不行,
还能更臻完美,却已力不从心,
挂心的计画如此多,被诸多因素追赶逼迫的焦虑......
影集《麦地奇家族》(Medici: Masters of Florence)S1
即表现家族的野心、远见与佛罗伦斯的共生共荣。
第一季里,当家的老父亲知道自己看不见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完工,
但基于诸多考量,他做了。
当时身为年轻人接班人的男主角柯西莫本身就醉心艺术,
为这样的事感到焦灼不安。
有些伟大,要用世代来成就。且会成就世代。
此时仍不被主流同伙接受的艺术家多那太罗,
却被当家的柯西莫相中。
知名的少年大卫像被艺术家和柯西莫视为当时艺术顶峰的表现之一,
却为多人不解。
多那太罗的学生,后来成为米开朗基罗的老师。
米开朗基罗也进入麦地奇家族在佛罗伦斯设立的学校专心学习。
米开朗基罗年少自信,自信来自于对自己才华的自知与掌握。
有些艺术面世时就令人惊叹臣服,有些需要时间的沉淀。他的作品,两者皆有。
第二条叙事线是他当时的好友,也是一位艺评人。
叙说这位艺术家的生平。
第三条叙事线,则是当时场景的重现。
第四条叙事线,如上所述,用另一种艺术的方式,
让这些永恒而伟大的艺术,
能以更加深入细微的方式被我们这些俗世的人细细观看。
从主角的表现方式,和他选择的题材以及表现方式,
在在都能体现他选择的“硬碰硬”,米开朗基罗以为,
故事和生命已在材料里(比如大理石)所以他只是“解放”。
而他选择与达文西和拉斐尔的较劲,
另一种创作方式:(他相对不擅长但一样要求自己表现完美水准的)绘画。
同样坚持尽善尽美,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硬派”。
西方文化有一点很特别,不了解宗教的人,
一定不能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美学、各种思潮和艺术的内涵。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
《麦奇地家族》S1里,不管宗教再怎样荒唐,
但仍享有无上的地位、名声与治权。
掌权者们时时以自己的方式试图与宗教对话,
百姓们的表现更是直接:
谁谁谁是为了荣耀神!
谁谁谁冒犯了神才招来灾祸(所以尊崇或反对当权者)
无神论者和信仰者皆有其痛苦。
米开朗基罗当然信服宗教,
但他仍有与之相关的焦虑不安,作品和其人在电影里都有此呈现。
就像米开朗基罗焦虑的事情之一,有些伟大,是需要世代来成就的。
艺术家年少力壮时尚可尽情发挥天赋完成惊世美作,世代流传。
而当身体与心灵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无法达成自己的要求,
并有了更多的诘问时,有时候,
很多简单或问题还是只能试图用生命自我回答,
就像艺术家对石头千锤百炼,细细雕磨,
或是咬著牙以一己之力完成伟大之事。
以自己磨砾自己,而不一定有答案和尽头。
然而艺术已经留下,永恒已经定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