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寄生上流》 - 人与蟑螂的距离

楼主: leila (Lizzy)   2019-06-28 23:30:25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图文完整版: https://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882650
如果要拍一部从蟑螂的视角出发的电影,大概会很像《寄生上流》。当然,前提
是每只蟑螂有自己的螂生、个性、家庭,还有与彼此沟通的方式。片中某个角色
匍匐爬行时的样子,真的就如我遇过的蟑螂那样,在我打开灯的那瞬间,爬行的
牠乍然而止,好像在等待我动静,以便思考下一步策略,顺便祈祷我没发现牠。
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今年获得坎城金棕榈大奖的《寄生上流》,描述贫穷的
金家四人住在破烂的半地下室屋子,环境杂乱、父母失业,与一双儿女只能靠些
零工维生。一天,儿子基佑的朋友要出国,将一位有钱的家教学生,转给基佑指
导,让他获得进入富有人家大门的机会,认识朴家有钱的一家四口......
《寄生上流》有许多充满黑色幽默的恶趣味,这贫穷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顽强讨
生存,善于计划与操弄,电影有一大部分,由于金家人的计谋,搞得像《瞒天过
海》系列那种劫盗片一样,非常有趣。但后面的发展,实在是每一步都出乎意料
之外,剧情越来越疯狂,也越来越紧张。更厉害的是,导演融合黑色幽默与绝望
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节,但这些离谱夸张的情况,放在社会状况的脉络下看
,竟很贴近现实。在爆笑背后,颇令人伤感。
阶级的符号、象征与意味,在许多小地方不断出现。连用个Wi-Fi都得像寄生虫
到处找宿主的金家,他们的穷儿女知道面对有钱雇主最好取英文名,明白在上流
社会怎么混比较显得“高级”。有钱亲戚去世留下装饰用的石头,对穷人根本没
屁用,最后石头的“用途”是个残酷对照,真正反映了“这(造景石头)是什么
,能吃吗?”一般的愤世。穷男与富千金的家教关系,刚开始看起来像是男生利
用优势占女生便宜,但看到后面会理解穷男终究是个寄生虫,被富千金拿来满足
自己的想像。两个人家窗户看出去的景象大异其趣,穷人窗户紧邻大街,一片丑
陋的灰,政府除虫人员在街上喷药,只要开着窗,药就自然喷进家里了,金家父
亲还说这样可以免费除虫,但真正要被除的虫的根本是他与家人哪;有钱人家的
窗外则是一片绿地,甚至基佑刚按完朴家门铃,大门微微打开时,虽还看不到其
他东西,却已经见着几丛绿意,生气盎然。朴家女主人第一次出现时,全身穿着
优雅的白色衣着,那种白不是穷人穿得了的白,穷人的生活型态没法让那纯洁的
白色衣物维持超过一分钟,总会弄脏些什么。但更残酷的阶级代表物,是味道,
这是穷人怎么假装怎么遮掩都弄不掉的,而朴家人对穷人味过敏。
传统英式“楼上、楼下”(upstairs downstairs)的阶级分野,在这变成地上、
地下。能在见得到阳光的地面上生活,是一种特权,朴家女主人也提到她好多年
都没搭过地铁了。地球上的人口(或宜居土地稀有度)越来越发展成穷人得住地
下室、搭地铁、在蟑螂最多的地方生活,把上面的空间留给富人。
不过,朴家人虽有点势利眼,但他们并不残酷坏心,只是因生活舒适,让他们软
化到有些傻气天真、讲出白目的话也不自知;而金家虽可怜,但有时候也做得太
过分。总之整部片里没人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导演让观众的同情心吊在钢索
上,增加道德问题的复杂度,以及凸显真正的问题是体制,是系统,不是个人。
每个个人只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尽量求生罢了。
贫富差距小的时候,社会不同阶层是有机会共存互利的,大家都过得下去,只是
赚多赚少的差别,此时仇富是不智的,因为上层如果赚得多,下层可以一起雨露
均霑;但当差距越大,各阶层的平衡越来越脆弱,下层到底会敬佩上层的本事、
还是蔑视上层的特权?有时是只是一念之差。当蔑视与愤怒的情绪太强的时候,
阶层的恐怖平衡就会裂解,高低阶层彼此虽然需要对方,但不再有尊重、不再把
对方当人看,只想强取豪夺以求生存,敌意越来越大,寄生虫只能不断啃噬到连
宿主都活不下去,而寄生虫之间更是要弱弱相残。人太苦的时候实在难有人性,
在做垂死挣扎时,只有动物本能是真的,任何所谓人性与恻隐之心都是奢侈、甚
至会害自己失去生存机会。看看电影,想想现实,会发现这种寄生虫的比喻,与
我们的现实差距并没有想像中大,至少,就算现实世界的穷人还没到“寄生”的
地步,但处境已经与蟑螂距离不大了。
导演高明之处,在于他并非大张旗鼓地把议题塞进你脑袋里,也不像《我是布莱
克》那样不断以各种生活惨况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奉俊昊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
你走进去,让你好奇、让你渴望,等你深陷其中,你已经进入漩涡里面、边哭边
笑边不自觉地去思考它隐含的意味与思考。这点其实有些类似导演乔登皮尔今年
新作品《我们》,但《我们》的隐喻纷杂,背后逻辑也有多处说不通,相较之下
《寄生上流》的各式比喻是更细腻而高明的。
《寄生上流》的场景设计很用心,大部分故事发生在朴家大宅,是个极简风格宅
邸,非常开阔,却又有很多角落可以藏秘密;一场暴雨让金家人冲回家的路上,
则带着观众看见所谓“半地下室”住宅所在的社区,是如何让人的生存成为如蟑
螂一般的型态。剧情设计埋著许多伏笔,闪烁的灯、台湾式古早味蛋糕店、富有
人家儿子的心理状况,都成为前后呼应的线索。有些画面在独具慧眼的荒谬组合
之中透出特别的心境,例如一幕滂沱大雨水管破裂马桶喷屎,却有个角色坐在马
桶盖上压着一堆屎尿水一边冷静抽烟,那种认命荒谬好笑又让人难过,因为该角
的淡定让观众明白,这肯定不是他人生面临过最屎尿横流、最狼狈的处境。
《寄生上流》很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电影——我指的是,它在技术、剧本与演出
方面都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但也绝对能让大多数主流观众喜欢,就算是个平日
工作与家庭都忙碌、只想轻松看电影享受娱乐的人,我都能放心推荐。其实,介
绍各式电影这么多年,深感推荐某些佳片很不容易,因为我也曾经没日没夜加班
过、也全职照顾过两个年纪差不到一岁半的娃娃,我了解不是所有观众都有余裕
,能在难得的休息时间欣赏题材较为严肃、沉闷、痛苦的片。我站在推荐电影的
角度,常为许多好片扼腕,但也能站在观众的角度理解,有时真的只想放松一下
、不想被闷到,而《寄生上流》让我完全不需要有挣扎,可以非常放心地叫大家
都去看吧,真的精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