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日落之前》不能缺少的关怀与陪伴

楼主: benbenson12 (binbin)   2019-06-02 21:26:10
~*-*~*-*~*-*~*-*~*-*~*-*~*-*~*-*~*-*~*-*~*-*~*-*~
1.影片名称 : 日落之前
2.观影时间 : 5/28
3.观影地点 : 乐声
4.观影方式 : 特映
图文好读板:http://loory.tw/love-before-sunset/
~*-*~*-*~*-*~*-*~*-*~*-*~*-*~*-*~*-*~*-*~*-*~*-*~
《日落之前》是一部台湾纪录电影,由曾文珍执导,剧情描述四位独居长者,92 岁的胡
正坤、98 岁的沈玉山、80 岁的吴润锦、71 岁潘宇娥的日常生活,透过摄影机与万华老
人服务中心社工的视角,呈现出他们在人生下半场的心境变化与可能面临的困境。
台湾已于 2018 年 3 月迈入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超过 14 %),老年人
的照顾与社会福利制度已经是目前无法忽视,且必须要更趋于完备的问题。根据统计,全
台需要被关怀的独居长者约有4.5万人,其中万华区又占了总台北市的1/4,因此《日落之
前》把故事锁定在万华老人服务中心,让“人口老化”这个人人皆知,但从来不被放在心
上的议题得以被看见和重视。
曾以《春天-许金玉的故事》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导演曾文珍,一直以来都关注著台
湾社会议题,在 2015 年跟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会合作的纪录片《长情的告白》,其中拍
出“照顾服务员”不论刮风下雨为那些需要帮助家庭无怨无悔的付出,温暖故事给予观众
深刻的体悟。
而这次《日落之前》导演同样把镜头转向我们不常关注的社会角落,胡正坤花两个小时走
到社区食堂吃午餐、胡正坤到安养院探视卧床的妻子、沈玉山身体硬朗且出门西装领带、
潘宇娥积极参与中心的各种课程,电影借由这四位独居长者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带着观
众以平时无法接触的角度,进入这个看似遥远,却又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世界,看见自己未
来可能的模样。
这些独居长者每人都有不同的处境,可能没有结婚、可能是膝下无子,也可能是子女在外
地生活,但他们同样皆需要他人的协助,不论是送餐、提醒按时吃药,或者是解决生活上
种种疑难杂症,《日落之前》把这些日常给记录下来,真实呈现了老人服务中心的社工、
志工,还有保一总队替代役不求回报的行为,种种人情都让我相当感动。
虽然严格来说《日落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主线剧情,但这不也是片中角色们的真实人生?
看着独居老人与社工们的可爱互动,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些人默默付出的重要,起初跟他们
没有任何关系的社工与志工,却在探访或送餐过程中建立一定的默契和信任,这些形同家
人的关心照顾,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他们世上唯一的归属与依靠。
电影平淡无奇、缺乏张力的画面,却隐含着深刻动人的情感。不可否认,《日落之前》片
中角度还是偏向正面乐观,刻意省略了独居老人们在生活上可能经历的困难,但依旧不影
响全片“关怀”与“陪伴”的核心主题。每个人无可避免的都会变老,虽然我们没办法掌
控时间,不过生活环境却可以靠着努力来创造和改变,从《日落之前》几位志工的访谈对
话,观众能了解他们服务的初衷与动机,不是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与理想,而是单纯只是有
能力,希望别人能过得更好而已。
整体而言,虽然《日落之前》片长只有短短 76 分钟,拍摄方式也很像教育宣导的电影类
型,但它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其中聚焦在社工邹嘉纹与几位长者的相处关系,这种
超越工作、自愿付出的精神才是最让人感动的时刻。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表达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感叹,而这些独居者在人生的最
后阶段,导演也透过《日落之前》电影片名的后半段告诉他们:“在日落之前,我们都会
爱着你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