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亨利先生的秘密 Le Mystère Henri Pick
2.观影时间 : 05/26
3.观影地点 : 喜乐时代南港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一部感动法国广大读者的小说,竟是由一位从未发表作品的已故披萨师傅写成的?于是书评才子踏上了一场寻觅之旅、海报上显示才子还在旅途中遇上了佳人?《亨利先生的秘密》这部法国片,光看以上这格局会很像是一部浪漫的文学片、主角相偕追溯文学家足迹、爬梳史地见证人事、揭开不能说的秘密面纱、古人遗憾由晚辈代为圆满、晚辈见古惜今爱苗渐长... 这种针对文学小说爱好者的浪漫片型,过去我们都看得多了。不过这片不一样,它可一点都不浪漫,反而很忧心忡忡甚至很愤世嫉俗,这我喜欢 XD
https://imgur.com/6e7Am17
评论战争即世代战争
我很爱的法国老演员 Fabrice Luchini,又一次饰演年轻世代看了就讨厌的愤世老人,不过这种头角峥嵘的老人有其铁杆粉丝与市场,硬跟着主流对干倒也处处是警世提点。他近年演过《尖峰人生暂停一下》里年老失语打回原形给年轻人教训一下的豺狼虎豹 CEO、还有《情迷包法利》里浪漫乡愁无可救药甚至对年轻人埋下祸根的退休老中产。
而到这部《亨利先生的秘密》里,他更是开宗明义就和一切年轻人与年轻潮流对干上了:你们年轻人的才能,我只打量一眼不值得多花时间;你们年轻人风靡的,我拉开距离先质疑再批判;你们年轻人渴望的,老爹我好心告诉你都只是幻梦一场;你们年轻人的前途,干我屁事自己看着办。
看这片,也许一个观影期待如何定位是重要的。有人也许会把它当文学片,然后觉得文学质量不够反而很市侩;有人也许把它当文青片,然后觉得没有文艺的感觉反而很现实;有人也许把它当侦探片,然后觉得尽管一路疑云重重但最后答案来得太快太简单;有人也许把它当浪漫爱情旅游片,然后觉得男女主角感情莫名其妙没个下文甚至不列塔尼景观还废废的... 不过我个人,是从对 Fabrice Luchini本人近年的银幕老番颠印象切入的,我就想看他如何狠踩年轻人、如何被年轻人狠呛回来,然后看看这场杀得眼红的世代战争中,编导能谈出什么洞见或灵感。
电影从我也很爱的年轻演员 Alice Isaaz开场!她也是很适合演绎世代战争的呛妹,一种啥也没有但烂命一条跟你玩到底的村姑狠劲,在《她的危险游戏》中连虎妈雨蓓都要敬畏。这回在《亨》片中,她饰演的出版社年轻编辑 Daphne 与作家男友 Frederique 就是苦闷年轻人,年轻世代拼死努力之余向上帝祷告也没用,因为老年世代德高望重的书评节目主持人 Jean-Michel才是定年轻人生死的判官:年轻作家编辑长年努力写作出版,对书评教父来说就短短一分钟,他在节目说得兴起没掌控时间,喔抱歉那一分钟跳过我们下周见... 老人定年轻人生死,是不须负任何责任的。
https://imgur.com/LV9tBgC
当文学已成网红事业
这个开场,将两种文化战争叠合在一起,而此片也会慢慢告诉我们这两个战争有何具体的重叠性。这首先是一场评论家对艺术家的战争,评论家遍览作品学识渊博品味高超却不事创作,艺术家则把遍览群书累积文化资本的能力都砸去生产具体的文化产品了,结果竟是累积文化资本者去定生产文化产品者的生死,也就是说话的人定做事的人之生死,那正义何在;这也是一场世代战争,文化资本积累到老成为教父的老书评,当然可以定无势力无背景的年轻作家之生死,要是年龄地位翻转过来恐怕就未必。
而为什么都是老书评在定年轻作家生死呢?很简单,之后从其他配角(尤其是出版界资深编辑)口中我们可知 Jean-Michel年轻时就在文评界站稳脚跟一路走来,竞争者稀少根本是开疆拓土的,和任何产业成长期的现象都类似;而在此片之后旅程也慢慢告诉我们,法国出版业已经饱和甚至爆炸了,这现象全球都有但在文学传统兴盛的法国最严重,甚至在这人人愈发着迷3C产品已不太读书的时代,恐怕已如片中一位忧心忡忡的爱书人感叹“作家快比读者还多了”。在这绝望的年代,年轻作家以及许多其他饱和产业的年轻人,要怎么存活求生呢?当然要使出浑身解术另辟蹊径。
此片中在文坛异军突起的,就是片名这位“亨利先生”Henri Pick,他隐姓埋名在不列塔尼小镇当披萨店老板一生,谁想到他竟偷偷在小房间遍读普希金等俄国文学,还将自己人生与文学灵感编织写成了长篇小说《爱情故事的终点》;这一切却隐瞒家人与社会从无人知晓直到身后,只能静静放在不列塔尼“退稿图书馆”当个书海中的骚人墨客;而今年轻编辑 Daphne 慧眼出版一炮而红,令沈潜多年的忧郁与美好终于破土而出... 好一个凄美浪漫又振奋人心的希望故事呀!颇像我们近年很爱的“台湾之光”沈潜故事,那尘封之心终被看见则是浪漫主义乡愁情怀的当代最新版。
当这流俗人间人人拍手叫好奉若神作宛若神蹟时,只有誓言与流俗对抗的老书评嗤之以鼻,从他对文学史与作家轨迹的经验来看,绝难相信这毫无文学脉络的天外飞来一笔,“作者必另有其人”。这论点本身,可以是很客观的智识辩论起头,但放在这产业与社会处境下再也客观不起来:一来,他身为书评界大老开热播节目,他直言不讳的质疑本身就已无法成为理性辩论、只会成为激情口水;二来,在这绝望年代,人们对一步一脚印努力报酬的理性已绝望,人们更需要天降奇蹟疗愈人心,他们在意的未必是文学作品本身多优美杰出,而更在意作品背后的八卦故事多赚人热泪。
https://imgur.com/ZcIvYpt
文学王国的末日旅程
正如政治人物都要向网红低头,此片的书评节目也要向文学中的网红 Henri Pick 故事低头,既然造成大轰动抚慰了人心,那何不乐见这美好事物如奇蹟般存在?我们老顽固主角 Jean-Michel坚守专业理性绝不屈从,那就只有被流俗的主流驱逐:在书评节目,你敢忤逆观众与来宾展开真辩论,卷铺盖走人;在家,妻子都说这奇蹟之书改变她人生,你不懂珍惜这美好事物就离婚;在老出版商朋友那,拍拍肩膀请你别那么愤世嫉俗老古板、我们出版界怕你也怕很久了;在 Henri Pick 遗孀家中,秘密揭晓奇蹟降临圆满了我们缺憾人生,我老公绝对有心也有才,有疑问的给我滚!
本片这场 Jean-Michel的文学追溯之旅,不像一般文学旅游电影缤纷浪漫,反而处处是警世箴言令人心下一凛、处处是炎凉世道令人心底一沉。他也许初上旅程还只是为了自己丢了工作与妻子心有不甘,但旅程一路每下愈况反令他对世道更加忧心:这仿佛是个老国旧臣在亡国前夕的末日之旅,曾经人人热爱阅读思考辩论的文学国家,今日已成一个阅读风气江河日下、人们被动等待救赎放弃主动思考的庸碌国家,人们的生活是很苦闷、人们的努力是看不见希望,而人们宛如没有出路的庸碌乡民借酒浇愁般,放弃为真实的美好而努力、反而寄托于虚幻的网红喧哗中寻找存在感。
这一路阅读末日之旅,还好仍有几个地方让 Jean-Michel看见了希望。首先,是不随国家政权兴替与流行变迁起舞的档案馆,在文学界里就是图书馆,在此片中大至四本书建筑耸立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小至法国各家出版商自己的出版典藏,1992年后是数位典藏1992年前就是一个个小图书馆,这些在流行风暴中如灯塔般数十年如一日的存在,是这眼花撩乱的社会还想爬梳一丝“真实性”authenticit时所能信任的最后堡垒。
其次,则是这文学国家硕果仅存的老臣民,那不读书的 Henri Pick 竟有个书虫女儿 Josephine!Jean-Michel 一路走来用文学创作与引用的逻辑来查案子,一般平民听不懂、知识份子不想听;倒是在这中年书虫的家中,两人尽管立场不同针锋相对,但能放下表面和和气气的行礼如仪,真正引经据典提出观点来一场针锋相对的文学辩论,你来我往辩得越烈越有默契、彼此共同追寻的真相也愈发清楚。唉,曾几何时,这样的理性交锋以文会友已成了昨日黄花?这文学国家连文学界自己的酒会派对都已成逢场作戏相濡以沫?
https://imgur.com/uPXJFqh
文学国亡、网红国起
记得上一次看这种跨世代之间诉求针锋相对而摒弃逢场作戏的电影,是关于言辩的《师声对决》,也是法国片,老的由丹尼尔奥图少的由法国歌手 Carmelia Jordana 搭档主演。就那在战争中惺惺相惜的针锋相对来说,我觉得是《师》片这聚焦主角的励志电影比《亨》片做得更好更有感;而就那从理性希望变为世故绝望转向流俗逃避的末日世界观来说,倒是《亨》片比《师》片做得更铺天盖地怵目惊心了。然而这世界是如何步步走向末日呢?也许这社会众生都推了一把,要找真凶也说不清,但真凶的面貌为何却也渐渐明朗。
这个“亨利先生的秘密”答案终于揭晓,也许就一个文学侦探查案解密的表面情节看来,此片答案来得太快太容易、全不费工夫、根本免洗侦探礼物从天上掉下来?但我个人认为此片关注“亨利先生”的疑云还是其次、关注这文学世道的殒落才是主。以这“文学王国的末日,谁推了一把”的角度看,本片故事绕了一大圈终于头尾呼应了,呼应的是 Jean-Michel 自己也万万没想到的过去:
你这文学产业急速成长时卡稳位置的老世代,在这文学产业饱和哀鸿遍野时无视产业问题与民间疾苦,只是仗着自己身为 gatekeeper 的生杀大权轻忽傲慢定人生死,而今被你遗弃的文学弃子化作文学幽灵复仇来了。也许你想怪年轻世代速食短线?其实你这有权有势的老世代才是速食短线搞烂文学国家的始作俑者,把年轻人逼上绝路后,年轻人狗急跳墙回以前所未见的加倍混乱,咱文学国要死大家一起死、一起上镜头宣传跑趴打造网红国。
https://imgur.com/JU1qFVm
泡沫与虚无,谁推了一把?
当然,要把世衰道微的责任都归 Jean-Michel?那绝不公允;要说文学小情侣 Daphne & Frederique这阴谋是世代复仇而非为一己名利?那也太美化。不过我认为欣赏此片值得用点寓言眼光,看到这两个世代的几位主角,可直接将他们视为两个世代代言人;甚至文学创作与评论也只是世上众多产业中选出的一个代表,这个“老世代霸占资源不顾产业困境、逼新世代狗急跳墙而致人心不古”的处境,放在许多产业好像都有那么点影子。我们这混乱社会的成因很多,此片提出了其中一种切入点,倒是代表老世代的主角 Jean-Michel认清真相也意识罪咎后,他能怎么力挽狂澜呢?
这片尾结局是有点平淡,对困境没提出有力解法,毕竟连我们现世人们也都还在挣扎求存不知怎么解。主角能示范给我们看的,只是再次携手这一路上硕果仅存的文学国老臣民 Josephine,这世界已至此就算尚不知如何改变,就且从手边做起、从单纯欣赏一本好书交流心得开始,把文学阅读思考的香火传承下去。是呀,这一路上尽管 Jean-Michel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但醉人们的愤懑不平如妻子抱怨“曾几何时你已忘了欣赏美好事物的初衷”仍切中要害。也许从一个世故傲慢以知识之名目空一切的评论家,转回一个认真阅读思考欣赏作品的读者,正是此片主角成长一小步。
《亨利先生的秘密》这片,也许书友们期待的书香不太够,但这书海风云很汹涌、世代战争很激烈、世道炎凉很惊人,也许适合关心时代脉动的观众还甚于适合一般爱书的观众。而对我们这些爱看电影逛电影版也关心电影发展的观众来说呢?我们愈发厉害的评论系统与挂在其下的评论家们,是否自己不事生产光出张嘴就掌握权力定人生死的轻忽傲慢,也助长了什么光怪陆离的产业新貌呢?没有声量的认真作品埋葬洪流中、年轻影人与年轻公司狗急跳墙推陈出新当个网红、迎合大众口味吸引大众崇拜、内里也许仍是好作品但主创公司的励志故事早已盖过作品内容的本身... ?
这种现象在电影界是否存在,我们谁都不好说,不过以这思考路径去观察一下总是很有意思的,观察其他产业的乱象说不定也或多或少有其切题。推荐喜欢法国老顽固演员 Fabrice Luchini的、喜欢法国小辣椒演员 Alice Isaaz的、喜欢阅读和旅游的、关心文学与各类文化产业的、关心时事脉动时代精神与世代差异的观众,都可来看看,我猜在这法国文艺小片如法国文学一般市场饱和众家抢食的世道下,此片距离下片恐怕也不久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yBzbTYw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