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牛津解密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9-05-04 04:18:12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牛津解密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2.观影时间 : 05/02
3.观影地点 : 喜乐时代南港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牛津解密》这片有拍许多牛津美景,不过显然全是插入的远景屋顶天际线,因为看来全片大多在爱尔兰拍摄,搞不好压根儿没有去牛津?倒是应该有不少都柏林三一学院室内风情?这很有趣,是此片推手梅尔吉勃逊与片商 Voltage Pictures 之间的官司起点,看来梅伯与他的导演搭档 Farhad Safinia 计画太疯狂烧钱、片商看不下去要插手?结果此片虽然成品仍是剧力万钧,但在全球上映挺有限、宣传也不甚大、甚至我觉得片末节奏突然变快等小缺点说不定也是这冲突的结果?总之这个牛津小八卦、就看哪天解密了 XD 不过这冲突关系和本片主题竟有那么点神似...
原著小说名是 "The Surgeon of Crowthorne: A Tale of Murder, Madness and the Love of Words" ,完全在指西恩潘演的这位“医生、杀人犯、疯子、文字狂”之合体,但本片片名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是一组对比的概念,这对比并不限于梅伯和西恩潘两位主角之间,还发生在很多场合中,整个俨然扩大成一张维多利亚盛期的 19 世纪末英国阶级图像,首先片名指出上下两个方向:
在上的是 The Professor,代表整个老英国高贵而正统的建制,倒不一定专指教授一行。话说,高层正统的教授可不可能也是个疯子?而高层的贵族官僚学院等国家建制是否可能也是一场疯狂?在下的是 The Madman ,代表整个英国越来越大包罗万有甚至光怪陆离的平民百姓们。话说,底层荒唐的疯子有无可能成为高层教授?甚至不识字不善言语的底层心灵,是否可能超越高层菁英更近真理?
https://pbs.twimg.com/media/D0ZBLXgWkAAl8hJ.jpg
包容失魂的疯癫 - Dr. Minor
Stephen Dillane 演的那位精神病院院长,在片初形象还不错时令人玩味地说了“我们每个人不都有一点疯吗?”不过面对疯癫,我们是要 (1)去治愈疯癫、(2) 去善用疯癫、还是 (3)去包容疯癫呢?电影花了一大段谈中间的“善用”疯癫,而旁边那双眼睛也满怀希望地期待这样的正向行动是否能够“治愈”疯癫,有人用绘画治疗有人用音乐治疗有人用运动治疗此片用阅读书写来治疗... 但有朝一日,当这疯癫终究治不好、已无法继续善用时,我们该怎么看待疯癫之人呢?
有种菁英意识,是要不顾一切治愈他、让他恢复正常重回正轨、才能观测到他的灵魂,当他在正轨上善用长才时他就展现那灵魂、而当他失能在正轨已没位置就被视为没灵魂,19世纪英国的“人兽之辨”与18世纪英国的“白人与黑人之辨”都爱观测这灵魂;但,也有一种包容的意识,在他善用长才时认识那灵魂、在他发挥爱时珍惜那灵魂、在他已失能展现不出灵魂时仍无条件坚信那灵魂。“如果爱,一切皆可能”还只是第一步,相信灵魂终有找回示人的希望,还有机会治愈的;“如果爱,那就爱”则是绝对的爱,我绝对相信灵魂在某处并无条件珍爱,能否治愈谁管它?
的确,人人都有一点疯,当然也都有“正常” (normal) 的时刻,而上面也有掌握著“正典” (norm) 的官僚学术贵族等菁英高层在上俯瞰著。此片官僚,就是这间精神病院,包含院长与矫正官们,他们观察著正常的寡妇、也观察著疯癫的 Dr. Minor;此片学术,就是牛津大学与其出版社,他们观察著有一点疯癫的 James Murray 、看他的疯狂计画能否为我们所用(语言作为扩大全球统治的工具),若疯狂到脱离我们正轨(品质过滤、时间期限、出版赚钱)就把他踢开;倒是此片贵族,玉树临风的年轻邱吉尔以及英国女王,那气度还大得多、脑筋也灵活多了。
https://radioavfm.net/wp-content/uploads/2019/05/2000-semana-18.jpg
包容离经叛道 - James Murray
谈这菁英统治的正统社会能不能包容“疯癫”、并承认它为我们的一份子进而去爱疯癫之人,最明显的主轴当然是围绕在这位最栩栩如生也最赚人热泪的 Dr.Minor 身上。而这个精神,就先从动摇菁英正统价值的《牛津英语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大计画展开。片头,牛津学者们找来主角 James Murray 主编是很冒险的: Murray 不是正统训练是自学、但他的自学扎实有料、令学者们半信半疑小心审查,他不循规蹈矩而有疯狂计画、但他的疯狂计画正可弥补眼前正统方法之不足、令学者们半信半疑小心授权给他尝试。
别说梅伯老了仍浑身是当年《致命武器》以及其他老片里那不按牌理出牌的疯癫本色,就算这位 Murray 由其他较老实的演员来演,他只要做出任何身分不配的僭越或提出任何离经叛道的计画,套句英国话就是 "That is madness"。我们于是发现在学富五车的 Murray 身上一样有“善用疯癫”与“治愈疯癫”的问题,他就是来被传统学者猎才善用的、他若不循规蹈矩也是要被治愈拉回正轨的、他若治愈不了也是要被冷酷放弃的;倒是“包容疯癫”这问题,电影末段并没谈很明显,也许在被媒体与学界骂臭斗臭时,女王仍重新赋予他编辑权利也算是无条件的爱与包容吧?
(话说此片年代很模糊,送走 Minor的这天应该是 1910 年了?这天接到的皇家诏令应该不是由 Her Majesty授与权利吧?)
本片学界这边,众学者中最开放支持的是 Furnivall,其他有的傲慢、有的势利、有的处心积虑斗掉Murray,不过大家都很聪明务实,慢慢看Murray交出成果也渐渐或敬其才或珍其功或看风向而认可了他,除了那出版商外倒是没谁跟他斗到底,人人都是英国老狐狸。反观精神病院那边就比较真性情,一开始以 Muncie 为代表的矫正士们都痛恨逃脱制裁的 Minor、见其义行后都为他心折、一路伴他面对精神疾病努力支持、最后对侵入治疗看不下去挺身而出... 甚至坚持侵入治疗造成伤害的院长,恐怕也是真心想治愈 Minor为他好,只是无法跳出传统窠臼罢了,未必是坏人。
https://kassa.rambler.ru/s/StaticContent/P/Aimg/1903/28/190328001518257.jpg
包容全民的荒唐 - 开放式辞典
当把片名“教授与疯子”那包容疯癫的取向辩论扩大来看时,这本要包纳所有英文字的大辞典计画,本身也是正统学术殿堂要来面对广大民间世界的取向辩论。民间光怪陆离是很荒唐的、19世纪工业化都市化后更是荒唐、外面还有个越长越大的大英贸易帝国、学英语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也越荒唐... 一本大辞典,计画初衷是透过语言扩张帝国来“善用荒唐”、本务在透过规范语言正典来“治愈荒唐”、谁知找了个 Murray 来他竟企图要无限包纳语言的使用经验来“包容荒唐”,要把那些俚俗的误用的破格的非正统一体纳入正统英语的一部分?
Murray 盖了后院工作室开始编辑后,也马上向下实践“善用荒唐”,令人振奋地透过皇家邮政大网络、向外 crowdsource全民一起来!这样子的善用,有可能走上功利的利用,至少对讲求效率尽早出版甚至还和外国比赛的学院与出版商是如此,认为 Murray 这招大省时间增加人手何乐不为?但假以时日就知道,Murray的善用并不是利用,并不是意在完成自己任务巩固学院基业,而是认真意在包容更多人民千变万化的语言使用,以正统辞典承认他们的经验是英国文化一份子,坚持正视人们“包容荒唐”而非利用人们喂养自己。
牛津英语大辞典,从 1857 年开始发展直到 1879 年 Murray 接手,这是有其时代巨轮在后推动的。工业化让欧洲多国加速扩张殖民贸易帝国、国族主义萌芽令各国纷纷制定正统语言作为文化武器、从格林兄弟编德语辞典开始每个国家都要急起直追。其中 19 世纪最强的英国,在这以女王之名穿透全球 1/4土地的维多利亚盛期,英国从《真宠》那 1700s开始近两百年的传统贵族与资本菁英扩张已到了《牛津解密》的 1870s-1900s。这国家、这帝国、这文化,总该正视广大人民包括殖民地的存在了吧?本片还有一块拼图,是最令人不忍卒睹也最难解的,但若能解也是最感人。
https://mtdata.ru/u4/photo3E1A/20988903270-0/original.jpg
包容体制的疯狂 - Mrs. Merret
电影开场,我们的 madman 主角 Minor之出现,尽管从上层来看是“底层荒唐”,但从底层的 Merret 夫人来看可不是如此:我们是底层中底层的爱尔兰劳工,有学问有专业有财产的军医官自己被国家体制(虽非英国)压垮了、这恶果竟由一夕断炊的小民我承担、你们司法体制关心犯人要判免刑 OK 但谁来关心受害者?也许当上层菁英看底层荒唐觉得是 madness没点文化教养时、底层小民看上层建制更咬牙切齿觉得你们才是 madness没半点人性?
此片最令我感动处,在于它不只聚焦双主角,而以他俩为核心向上向下拉出一片广大的阶级地图:Murray是中产中的成功者,向上面对正统学院,学院上面还有贵族;Minor 是中产中的失败者,向上面对治疗他的院长、向下面对小官僚如矫正士Muncie、Muncie再出门面对更下层连工作机会都没也不识字的Merret。这整个阶级链中几乎每一环都有亏欠、也有启发,都有傲慢对立、也有开放理解。整个时代巨轮运转快速却治理失能的英国,何尝不是造成了一场场环环相扣的压迫与亏欠?只是这压迫与亏欠未必只是无良阴谋、也有可能是乱套的“疯狂”,可能也等待一个爱包容?
以上层包容下层疯狂,相较容易,毕竟心无包袱论理正当还可以上帝之名;但以底层包容上层疯狂,可困难了,比我优越的人毁我一生要我不计前嫌?在此,受到体制重重压迫而疯狂的中产医官 Minor,他与受害者Merret之间的关系,仿佛代言了整个时代下贸易殖民国家机器、那巨轮运转不长眼睛牺牲底层的“疯狂”。但 Minor不只代言国家机器无眼失心造成的破坏与伤害、也代言国家个人拾回本心所能致力的仁善与弥补。当时代快速前进、国家快速发展,人间各个角落都是混乱与罪咎,就看罪人能否勇敢面对混乱的心来赎罪、而我等又能否“为爱而爱”别无条件包容了。
https://pbs.twimg.com/media/D1pxAhwXgAE-mf6.jpg
语言的追溯,意义的重建
既然这是一个关于时代混乱充满疯狂下“赎罪”与“包容”之爱的故事,那么角色们之间如何从仇视到包容、从未解到理解,这过程如何推动就成了剧情能否踏实具有说服力的关键了。而本片选择的过程推动力,正是它“辞典”故事核心的“语言”本身,从下到上许多地方都不经意地让角色玩起语言来,正式场合玩、私人对话玩、萍水相逢玩、圣诞客厅玩... 直到两大主角千呼万唤的见面大高潮,更是玩起顶真玩起对仗仿佛相见恨晚玩到天荒地老!
像 Murray 这样的开放辞典编辑法,既是在解放语言、也是在包容文化、更是在撼动认知。在上层,从 Murray 开始人人都慢慢学会了“余岂好辩、余不得已”,每当别人丢出一个字眼大帽子高傲地要我降伏时,我就从这字眼的源流定义与变形引申一路追溯下去,更能准确界定对方的意指、也更能展开其他意指来扩大意义、以浮动的多元意义挑战权威开启辩证,往往超越既有定见的前瞻就在这语言游戏当中悄悄萌芽了!
在下层,则从 Minor坚持教导 Merret 学习认字开始,展开了识字读书将引领阶级翻身的可能:妳也许挣扎一生对人间社会已有定见、对世道炎凉已然绝望,但有语言帮妳拉个距离抽象思考多面看,那世界在下一代的明天也有可能大不同。如有圣光的最神奇结局,也在一个单字概念的建构上:正如辞典中最难解的字是最基本的字如 "art",生活最复杂心灵最大器的底层 Merret 夫人能拼出的文字也最微言大义,是穿透一切世故建制与恩怨情仇的 "love" 。最终 Merret 的爱与包容回到了自身阶级,这个底层人人都有的家庭暴力、这个帝国从上累积到下层层挤压的罪咎集成。
https://i.ytimg.com/vi/3LiLJAUJLx0/maxresdefault.jpg
《牛津解密》是梅伯与年轻搭档 Safinia耘近二十年的 passion project,我们知道他宗教信仰虔诚都展现在上部作品《钢铁英雄》中,到这部片也一样,讲一个庸碌人间的罪咎故事、以罪人的赎罪苦路为下方剧情主轴、以编纂辞典如巴哈谱曲的信仰热情为上层超越、以底层的爱与包容为最终救赎。我个人只觉得电影到最后突然变得有点快速,不太清楚也不太震撼地收掉了所有片中展开的动人故事与严肃议题(配乐倒是剧力万钧地 cover下来了,至少感觉到时代前进蠢蠢欲动一点不无聊)。也许,这也是梅伯与搭档两个疯狂才子与正统高层一路挣扎的结果吧?
这是一个知性感性双剑合璧的故事,有梅伯与西恩潘两大好莱坞上世代演员领军压阵、有一众英国演技派配角担纲各有立体故事的绿叶、以宛若亲临现场的手持镜头跟着角色徬徨思索、以完整重建的古装剧格局带我们穿越时空、以一张从中间向两端展开的阶级图像勾勒时代状况、最后以知识与爱双剑合璧为时代解结、最厉害的是这一切充满灵感的安排还基于史实人物真实事件与小说改编。此片已经上映第三周,在台湾已没多少厅更没多少场次了,有兴趣者快看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0TbcAkhY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