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7月22日重生 Utøya 22.juli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9-04-24 17:22:29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7月22日重生 Utøya 22.juli
2.观影时间 : 04/21
3.观影地点 : 住家网络
4.观影方式 : 网络,iTunes 英国版商店
https://itunes.apple.com/gb/movie/ut%C3%B8ya-july-22-subtitled/id1449212687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挪威乌托亚岛 Utøya 恐攻事件,共有两部电影,保罗葛林葛拉斯拍的《0722: 极右挪威》聚焦挪威杀人魔布雷维克,而 Erik Poppe 拍的《 7月22日重生》则聚焦受害的与存活的少年们。前者关于可以仔细考察的单人,可以忠于史实;后者则关于庞杂的集体经验,很难忠于史实。我直觉还是后者比较对我的胃口,而且想到要看前者就先有点怕怕的。
我首先很欣赏《 7月22日重生》的切入点:透过与生还者的对谈重建,努力捕捉那时岛上发生的点滴,包括人人的态度、情绪、行动等,收集一大堆后把它们打散重组,透过一个虚构主角 Kaja 来穿针引线说许多人的故事。许多人的孩子没有回来没得说、许多人的孩子回来了有得说、许多回来的孩子进入创伤很难说、更多世界观众的孩子很有幸从没遇到这种事,但大家都能在 Kaja 与同侪们身上看见一些影子。此片若要基于史实指名道姓拍,恐怕太残忍;但把它的精神抽象化后再结构重组设计新角色新故事,也许那带一点距离的联想空间更能让关心的人看下去?I guess.
中文片名给了我一个误导,以为女主角 Kaja 会在这经历中重获新生,好吧也许在某些阶段她是心灵成长了宛如新生,但最后竟然还是领了便当!也许,Kaja不只是要代言还能说话(也有很多说不出)的生还者、也要代言不能说话的死难者:他们死前这 72 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是否也曾害怕过、携手过、激励过、抚慰过、开解过... 而成就了一幕幕末日下的美善、或留下了一幕幕惋惜呢?想想“死前要做的十件事”也许太遥远,但预期将死前的这 72 分钟,倒还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https://pbs.twimg.com/media/DqcItTrWwAAki96.jpg
零、姊妹,热心却又强势
Kaja 的初始姿态,在面对妹妹时一览无遗,她热心、强势、理想清楚、价值明确、有领导力。参加营队的青年有多少是如此积极向上的?应该也不少,只是也许没像 Kaja 那么高调强势罢了?总之这颗热心参与改变身遭世界的心人人都有,只是可能还不尽成熟,尚未能体察各种不同,也尚未面对真实挑战。
一、吃点心,政治讨论
一个营队的确人人大不同,承平时期的日常有人清楚有人懵懂、有人低调有人高调、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有人偏左有人偏右、有人本土有人移民... 一个奥斯陆爆炸案可以激起日常的高谈阔论,对这些少年们来说仿佛事不关己的遥远事儿,谈得云淡风轻地。
二、躲木屋,慌张面对
很会说话的少年,满口理论真能实务应用?营队里的嘴巴领导真能化为面对现实的危机领导?我们看大家都慌了,就算平时有什么 SOP现在也都忘光了,何况整个欧洲包括最富裕幸福的北欧已经歌舞升平了多年,2019的今日早已习惯全球恐攻的我们赫然想起这 2011 Utøya事件是近年欧洲恐攻第一炮!大家都很慌,只知道乱躲,集中木屋可能杀得还更多更快呢。即使是未来有志当首相的 Kaja 一样六神无主,欧洲少年要迎接新时代了。
三、躲树下,是真是幻
危机就在身边,只差没在眼前,一定有人面对有人逃避,有人幸福日子过惯了坚称“这只是演习”宛若一场梦、有人经历过苦难知道“这枪声都是真的”我从小就听。危难当前,甚至谣言纷纷疑云重重,令人对警察政府谁还能信都已不再确定。是地,幸福欧洲从这天开始一切再也不确定,从今天起考验少年们的面对不确定的自主行动。
四、帐篷,推己及人
看着人人逃跑也不知是送死还是求生,也许待在安稳的树下当个鸵鸟啥也不听最轻松?但少年必须做出点改变,至少从身边的人做起。Kaja就算不为公义也要为了妹妹出去闯一回,但战乱下找到自己的妹妹谈何容易?别人的 sibling 就是我的 sibling ,过去二战欧洲人人都懂,今天别人的弟弟就当我的妹妹吧,别呆坐了赶快逃跑!记得脱掉黄雨衣、也祈祷某人提醒我妹脱掉黄背心。
五、树下,不离不弃
救第一人,也许是救自己黄衣妹妹的投射,是推己及人的萌芽;救第二人,则是爱与使命的扩大了。斯时的幸福欧洲尚无末日意识(欧债才三年,觉得欧猪还还钱就好;茉莉花革命,觉得欧洲民主价值在普及,不知毁人国家后移民问题火将起),Kaja要代表幸福少年来见识一次末日洗礼:人能救我就拼命救、救不成只有放手、即使毫无希望仍温暖陪伴到最后一秒钟。欧洲幸福少年痛哭失声无法接受,问问中东苦难少年早已习以为常,现在 2019 的欧洲观众也做好心理准备吧。
六、岩缝,投机求生
岛屿边缘临海的小岩缝,是考验人们临危静定的所在。在这里可以往外游、但也有人外游淹死,在这里可以横向逃、结果逃去的死一堆,在这里可以留下来、要是杀手接近一览无遗也必死... 没有哪条路有保证、只看各自选择面对并接受。并不保证求生者生、也不保证等死者死。
七、谈心,把握当下
谈心戏,Magnus & Kajav,当下我们知道一人菁英一人庸碌,事后我们知道一人存活一人死去,也许这段“最后谈心”的安排,意在为生者与死难者建立一个对话?也意在为天上理想与地上平凡建立一个对话?“死前十件想做的事”是 Magnus 这种平凡心灵的空想,但死前真有做到什么事的倒是一直出手帮助别人的 Kaja ;“我想当名人”是幸福欧洲少年浑噩的梦想,“我想当首相”则是新的烽火欧洲少年挺身而出改善世界的理想。
八、上船,惊魂甫定
结果理想的死了、平庸的活了,这席对话已成遗言交棒给他,且看乘船航向未来的少年们能不能接棒走下去。而那千呼万唤的黄衣妹妹,仿佛告诉我们死难者未竟的理想,仍会有别人在别的地方帮完成:我帮助了人家的亲爱之人、人家也可能帮助了我的亲爱之人、我的亲爱之人一样会帮助人家。突然这空间打开了,这成为一个属于所有人的故事,不论生还或死难、不论可考不可考。
《 7月22日重生》这台译片名,是先骗到了我一回,令我对 Kaja 之死错愕而难以接受;但最后收在少年们航向前方、背景一黑、耳听这个新世界已遍地烽火哀鸿遍野,我们知道整个世代的欧洲少年都必须重生。从事件发生的 2011 年,到电影在挪威上映的 2018 年(以及台湾上映的 2019 年),整个欧洲经历欧债危机、移民问题、极右崛起、分离主义、甚至各类恐怖攻击已成为日常,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与世界观已经再也不同了,少年成长的视野与使命也必须不同了。
拖了三个月才看这片,倒是刚好在同一天看到了同为高中生面对新世界末日处境的《失控班!》,这个新欧洲、这个新世界,也许大多成人已经不易改变过去态度顺应新局,但少年还有无限潜力学习建立全新态度来面对。近日少年发起的全球罢课救气候变迁 School strike for climate 已持续半年越演越烈,少年经过了我们 2010s黑暗世代千锤百炼已代代进化了。这个和平欧洲进入黑暗时代之滥觞的 2011 Utøya 少年营队屠杀事件,可以视为这个时代成长的一个小起点吗?
也许未必,但此片隐然在这故事的悲剧性之外做出了超越的启示。推荐关心恐攻的、关心欧洲的、关心 2010s时代问题的、关心少年成长的,都可以上网找此片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m3ZEm3Cd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