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牛津解密》
2.观影时间 : 4/17 (三) 19:00
3.观影地点 : 喜乐时代
4.观影方式 : 片商(商家)邀约
§其他防雷说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说明请于此区说明....可留空
~*-*~*-*~*-*~*-*~*-*~*-*~*-*~*-*~*-*~*-*~*-*~*-*~
此区为发文防雷页
可选择性提供上列 1~4 资讯 或不提供亦可
观影心得于分隔线下方发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不论你喜欢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或是热爱书籍改编的作品,《牛津解密》都不会让你失
望。改编自文化史书籍《天才、疯子、大字典家:英国百年机密档案解密,人类文明史上
最庞大的英语字典编纂传奇》,讲述牛津字典编纂的真实故事,《牛津解密》不可思议的
情节与友谊让人不但了解一段封存的历史,更深刻思考更多议题。
仅有中学学历,身为布商长子的苏格兰人“莫瑞教授”秉持自己对“英文字”的热爱,接
下《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编纂工作,立志要打造一部有史以来搜罗最广的字典。于是,莫
瑞教授想出当时非常开创性、如今极为常见的“群众外包 (Outsource) ”方式,向世人
收集词汇,并期望透过这个方法,加速字典的编纂进度。
在收集词汇的过程当中,他发现有位麦纳医生,独自贡献上万多则词条,这是连专业语言
学者都难以完成的庞大工作量。没想到,麦纳医生是一位因为杀人被判终身监禁在精神病
院,被判定为疯子的人…。
既然是一部讲述“字典编纂”的电影,片中的用字也相当讲究,再加上19世纪中后期的
时代背景,光是角色间的平常对谈,就能显现出莫瑞教授即便由于家境因素无法继续求学
,但他的学养之丰富,肯定是能够胜任牛津英文大字典主编的人选。不难想像当儿子出口
成“脏”时,莫瑞教授虽说未动怒,但仍旧耳提面命叮咛他注意用词的心情,而教授苏格
兰人的身分也让爱尔兰裔的美澳籍演员梅尔·吉勃逊必须请一位“对白教练”,想必是想
特别在口音上下苦功吧,而喜欢英国口音的影迷们,也能在《牛津解密》里大饱耳福。甚
至,在教授与医生成为好友后,两人居然还能比赛谁能说出较为艰涩的词汇,整部电影的
用字真的是达到一般人所不能触及的程度阿。不过,若有机会翻阅英文字典便会发现,最
为复杂、冗长的往往不是那些“艰难字汇 (big word)”,反而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片中
便举了“艺术 (art)”与“赞成、批准 (approve)”来展现当时他们编纂字典时,找寻词
汇起源与演变的困难与艰辛。
“疯子与天才仅一线之隔。”
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曾说:“天才住在疯狂楼上。(Genius lives only one
story above madness.)”电影当中也曾透过教授与医生的对话提到,两人之间究竟谁是
疯子,谁是天才,不得而知,毕竟一个一心想要编纂牛津大字典的人,某种程度上也很是
疯狂。自古以来,天才无不有点疯狂,而能够独自一人写出上万多则词条与字汇来源,却
受精神分裂症所苦而犯下杀人罪的医生,以及可以想出“群众募资”的莫瑞教授,毫无疑
问是天才的表征阿。
梅尔·吉勃逊早在1999年就买下原著的版权,花了20年筹备的结果,就是历史考据上十
分确实且用心。包括医生过去军医的背景对他造成“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导致他犯下杀人
罪,且必须长年居住在当时称为“疯人院”的机构内。虽然联邦军声称并没有使用“烙印
”来处罚逃兵,甚至医生可能根本没有在1864年效力于莽原之役,但电影里这段导致他失
眠幻象的著名轶事也符合史实。医生最后也是因为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批准,而得以回到美
国,“让美国人去处理这个疯子”。同时,教授没有文凭的背景与团队编纂字典的速度,
屡屡遭到牛津大学出版社编辑盖尔的刁难与骚扰,也都能够在《牛津解密》里清楚看见。
“我都已经原谅他了,为什么社会还要继续折磨他。”
不仅讨论“英文字”,《牛津解密》也谈到精神疾病罪犯回归社会、“修复式正义”与
其人权的问题。但是,对法律没有涉猎的我,无法从专业角度分析此面向,倒是从《牛津
解密》里这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案例便可看出,麦纳医生这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当时的痛苦与
困境,如何透过对字汇的热忱与工作获得救赎与原谅。虽说不清楚历史上麦纳医生与受害
者遗孀的互动达到何种程度,但她的确时常访视医生,而帮忙编纂字典与访视等与外界世
界接触的生活,在1902年麦纳医生病情恶化至自宫的程度之前,对他的情况似乎是有帮助
的。像这样犯下罪大恶极之事,却由于心智丧失而逃过一死,而在服刑期间也确实对社会
有贡献,不禁让人想起近日大受欢迎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虽然很难,却是非常值得深
思的课题。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牛津解密》的故事不只提点了大众牛津字典的难能可贵,同时也让
世人了解英文的美。其中,17世纪的英国诗人兼思想家约翰·米尔顿的代表作品:以《旧
约圣经·创世纪》为基础创作的史诗《失乐园》。除了用来佐证不少英文字的使用从这部
作品开始有了大幅度的变换之外,《失乐园》里探讨神的预见与人类的自由意志之间的拉
扯与冲突,又何尝不是医生的内心挣扎呢?
另外,片中忠实呈现了很多19世纪末不人道的精神病治疗,也都在医师与事实相符的“自
宫”后开始实行,例如:“电痉挛疗法”、“浸泡疗法”、“拘束囚禁”、“催吐疗法”
以及电影《隔离岛》也出现过的“脑白质切除术”等。或许观众在观影时会有疑问,既然
医生有军队退休俸,且被诊断为不具危险性,而得以居住在较为舒适的囚房,甚至可以读
书与购书,又为何最后机构仍旧诉诸堪称“虐待”的精神病治疗呢?可能是因为原本看似
对病情有所帮助的“与外界接触”治疗法,在医生崩溃而自宫后,主治医师大概认定此疗
法无效,而决定开始实行极端治疗。可是,这些疗法有的造成记忆大幅受损,有的造成心
智功能伤害,这也是为何遑论帮忙编纂字典,医生后期连正常对话都有困难了。
在我们享有牛津大字典与网络无远弗届所带来,学习英文极为方便的同时,别忘了在19是
既有着莫瑞教授这么一位疯狂的辞书学家,从参与编纂到逝世,都不曾放弃完成这部钜作
的梦想。即便他与另一位编辑未能亲眼见证牛津大字典的完成,但从计画开始到结束,共
计70年的时间,每一位功臣都该被铭记,即使是被判定为疯子、终身监禁的麦纳医生,也
透过字典里的词条与英文的美让我们看见他的热忱与眼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