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重看)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之中,我最喜欢这一出,虽然在当年的金马奖似乎不太受到青睐(参考
十年一觉电影梦),但我觉得这个剧情很细致动人,处处充满惊喜,故从这个角色分析的
角度,来写写心得。
这是一场发生在家庭,主线是“父女和解”的多线型故事
主要有四条线,朱爸、老大、老二、老三。
朱爸
前国宴主厨,丧妻多年
故事开头他就失去味觉,这个设定很有意思,象征这个家对朱爸来说,已经逐渐失去意义
。
他是全剧中最憋的角色,他和锦荣的感情线最隐晦、最见不得光,却也是压轴,吓翻了所
有人。
不过,电影开头的电话就已经隐约揭露结局,朱爸电话中谈到鱼应该要怎么处理,如果有
细心留意的话,接下来有一场锦荣拜访朱家的戏,珊珊提到“妈妈今天把鱼煎焦了!”
这里就已经暗示出,朱爸早上通电话的人正是锦荣,不过这个安排太细致了,没看第二次
根本不会察觉。
郎叔的演技很自然,他好像没有刻意演,就是戏中角色的化身。
朱家珍(老大)
高中化学老师,基督教徒,个性压抑、保守、习惯忍耐,她想要谈恋爱,但是却很被动。
大姊的戏基本上就是看他逐渐一点一点累积压力和不满,直到最后爆发站上司令台对全校
广播大骂谁送她情书。
个人觉得杨贵媚演得很好,把那种小姑独处、脸上写着哀怨的表情诠释得入木三分。
其中一个桥段安排挺有趣的,当电影开始前十分钟,她的教友要介绍男朋友给大姊,大姊
却表明“我不希望人家是因为我的声音而喜欢我”,但最后,偏偏她的老公就是听了她清
唱那一首爱的真谛,被她的歌声所打动,才开始真正注意到她的。
饮食男女安排了很多类似的小桥段,越不希望/不可能发生的,却发生了,创造很多惊喜
感给观众,也让人佩服编剧的巧思。
这出戏主要角色都有一段荒唐的行径,而这个角色的荒唐就是编织出假男友那一段,有趣
的是,你在观赏的时候,当下就会觉得她和李凯根本一点也不配(事后也证明这根本是假
的),不过事后却也可以理解她的动机。
我个人最喜欢老大和老二一起洗碗那场情感宣泄的戏,母亲去世之后,他们身为姊妹,共
处一个屋簷之下,却不能互通心意,双方都把话藏在心里,看了叫人很鼻酸。(但也是
很多人家庭的写照吧)
朱家倩(老二)
航空公司经理,漂亮、干练、洋派、叛逆作风的老二。
她是一开始最先提出要搬离家的人,他离开家的原因,只是想要逃避父女之间的冲突,而
两人之间的冲突,源自于早年她想要当大厨,但却被父亲挡在门外,所埋下的种种心结。
她和朱爸的戏是本片主轴,她从一开始信誓旦旦要搬出去,到后面甘愿陪在父亲身边。其
中,让她反省的转捩点正是“温伯伯倒下住院”这件事,老二才越来越发现家对自己的重
要性,进而留意到父亲身体状况,而到了温伯伯病逝之后,也是她陪伴在父亲身边,很讽
刺的是(这又是一个转折),当她自认是父亲和这个家的支柱,朱爸却把房子给卖掉了
,要出去过新的生活。
这也表示,子女和父母对于彼此的认知,很多时候是互相误解,从剧中可以看出,老二常
透露出父亲已是老糊涂的看法,甚至还以为他会和梁伯母在一起,但其实朱爸一点也不糊
涂,他选择了片中比较温婉讨喜的锦荣。
父女之间的心结,一直到最后她烧菜请朱爸尝自己的手艺,朱爸恢复味觉,她又叫出了那
一声爸,这对父女才达成了真正的和解,也完成了本剧的结局。
而这个角色的荒唐在于,她是家中最精明的女生,却被诈骗掉一大笔房屋的头期款。
她也是最有魅力的女性,周旋在前男友和李凯之间,但是却是两头都落空,反而她的感情
没有归宿,如同前面说的,越不可能发生的,最后却发生了,打破观众的默认立场。
自己觉得老二是个有点一厢情愿的角色,从她有点强硬的关心大姐感情、她对父亲的错误
认知、还有她对前男友的误解(他前男友根本是个很恶的人),这三点就可以看出来,她
表面精明理智,但感情上却满糊涂的。
朱家宁(老三)
大学生,在温蒂汉堡打工,机灵活泼的小妹,她的戏份大多是比较轻松的,也没有遇到什
么
阻碍或太困难的事情,他和朱爸、两个姊姊之间都没有冲突,不像老大和老二之间还有心
结。
我想这个用意是,不要让每个角色的戏都排满,塞了太多的冲突和张力,整出戏才不会失
焦。
很有趣的是,就电影的时序上来说,她是最早邂逅另一半的人,其次是大姐邂逅体育老师
,最后才是二姐遇见李凯。这个顺序的刚好是她们离家的顺序。
她的荒谬在于,她甚至还没大学毕业,却已经怀孕了,这拿来现代也是件不小的事情,更
不用说当时的年代。
梁锦荣
保险业务员,离婚育有一女
因为是看第二次,一开始就知道她和朱爸已经在一起,看戏重点就是导演怎么隐藏两人之
间的感情,藏得很好,唯一明显的戏就是开头她到朱家拜访,有一幕她手撑在窗台上若有
所思、好像在盘算什么的戏,其他的互动都很自然,很难让人猜想得到。总之,低调到你
几乎不会发现。
梁伯母
用来误导观众的角色,不过这个角色演得很生动逼真,演得太恐怖了,光看她一进门就可
以把所有人都批评过一轮,不留情面,简直是大魔王等级的,令人退避三舍。
温伯伯
朱爸的老战友了,他在朱爸和老二之间的关系上,扮演重大的推手,他的病倒引起了老二
对于父亲健康的关注,她的离去更让老二决定要待在台湾,好好陪伴父亲。
这里也藏着一个编剧的巧思,当他和朱爸喝得醉醺醺的时候,温伯伯对朱爸说了一句“老
天把你喀嚓”(意思大概是这样),但后来先走的却是他自己。
他过世的那个瞬间,同样安排得措手不及,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意料之外啊
其他想法:
因为是多线叙事,故事线的安排上,这几个角色交互穿插,当老大老二低潮的时候,老三
反而得志。每个角色的并不是同时遇到低潮,或者三人都很得志,这样安排或许不会让整
出戏太有凿刻的形状,又或者情绪上太过沉重或开心。
李安很像厨师,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对于东方文化和人情世故的深厚理解,并且提炼精
华再创新,端出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色,如果缺乏这样厚实的底蕴,是绝对不可能拍出这样
扎实的电影。
更难得可贵的是,他的戏剧相较之下是比较不孤芳自赏的,他把自己当作一个导体,与观
众沟通他心中的艺术。
本戏运用一个崭新角度去讲述一则家庭剧,同时加入了轻松,又带点讽刺、荒谬的元素,
让这个故事具备独一无二的风格,后来也似乎很少类似的家庭戏。
戏剧能否在主旨/观点上推陈出新,真的才是最困难的。
除了故事主轴,电影也安插很多轻松的桥段,像是珊珊帮同学点菜、高中生上课作弊、国
宴料理的华美丰盛、还有梁伯母的夸张演出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更提升本剧的娱乐性。
即使过了二十年再看,还是觉得这出戏很好看、很有意思、很有新意,拿到现在,也一样
是个经典之作。
不过如果有看他的自传,就知道这出剧许多巧思(例如丧失味觉这个画龙点睛的安排)并
不是出自他的灵感,一出精采的电影,还是仰赖所有的剧组人员才能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