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失败者的叙事——《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楼主: anan401 (mars)   2019-04-13 23:43:37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2.观影时间 : 4/13
3.观影地点 :信义威秀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
此区为发文防雷页
可选择性提供上列 1~4 资讯 或不提供亦可
观影心得于分隔线下方发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我们的《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ㄧ、失败者的叙事:
这部片纪录了蔡博艺和陈为廷的叙事,从2013年到2017年。我之所以说这是“失败者”的叙事,是因为这两个人,甚至包含导演自己,都承受了某种失败——立委选举(对过去自己)的失败、学生会长选举(对民主程序)的失败。
其实纪录片纪录了这样的“失败”,可以说是有偶然性的,一方面我们能以百年前的学生五四运动作为后见之明,说:社会运动最终似乎只能被吸收或汇融到更强大的实际的政治力量中,故理想与现实终究会相互妥协;另一方面,318运动的确也造就了一些“成功的政治势力”(不论它们后来变得怎么样),是导演挑的这两个人,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成为失败者。
于是,我们看着他们身怀理想、看着他们成神、看着他们感慨“原来民主也不容易”——在318运动的议场,逐渐形成内与外的权力高低差。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决策圈的人直接说“这是工作会议,XXX(外围的人)你不能进来”,被点名的人说“我刚刚觉得很不爽,其实我现在还是很不爽。”这些都是纪录片的长处:尽管行为人的行动、言语不一定是最真实的,但拍摄当下的脉络总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可以更有临在感,更能感同身受。
于是,我们看着他们失败,看着导演问自己、看着人物们问自己:社会运动走了这一圈之后,现在走到了哪里?然后我们会跟着他们问自己:
“面对现在的台湾,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要往哪里去?”
不知道。我不知道这部片的观看者,在曲终人散时、在此时此刻的台湾,是否像我一样,有一种独处天地之间,不知何所归、不知何所去的孤寂感。
二、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台湾:
若要吊一下书袋,我们可以看出这部片的情感结构,是吴介民《第三种中国想像》里写的,两岸三地的公民社会相互理解、串连,然后做些什么。但从本片的开始反媒体垄断运动、到全面爆发的318运动、318后香港情势的转变(甚至是近来占中九子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维稳势力的确不如片中人物所说,只停留在“每次回去都会请你去喝茶”的层次,而是随着时间过去,科技进展,不断更加细致化。有识者可能会说这是杞人忧天,这里仅举两本书为例:《红色渗透:中国媒体的扩张真相》、《无声的入侵:中国因素在澳洲》。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纪录了2013—2014的关键时刻,借由两个人的言行,和他们后续的反思,试图归纳出什么,而在最后,甚至后设地加入了“导演”自身的想法,这些都让观看者感受到“现实的无所适从”,以致在散场时,总感觉有点怅惘,但冷静下来之后想想,社会运动的确就是如此吧?如政治哲学家汉娜鄂兰说的,在行动的当下,我们不可能知道“成果”何在,甚至也无法掌握行动的方向(往好或往坏)但每一次的行动,都还是可能会发生“奇蹟”,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不是吗?
结语:
于是,我们的《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正向期望。或者指引什么方向,
它更像是一个故事、一个读完之后让你夜晚辗转难眠的故事,或者是你在宁静的夜里突然得知:“
冲进立法院了”,“行政院驱离了。”你会不断问自己,明天会变得怎么样,现在是怎么样
。就像那时候的你:“在这个安静的暗暝/我知道你有心事困袂去”
作者: rexchen40515 (里查在上面)   2019-04-14 21:3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