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我们》探询自我就像噩梦一场

楼主: grafishbanet (鬼废墟贝内特)   2019-04-05 00:38:53
1.影片名称 : 我们
2.观影时间 : 2019.03.20
3.观影地点 : 微风国宾
4.观影方式 : 试片
网页版文章:
https://vocus.cc/@XXY2018/5ca6311bfd89780001274e6b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3418
影音导读 | 120秒评电影:
https://youtu.be/Ut4w-Kqp6yo
《我们》Us - 探询自我就像噩梦一场
看完《我们》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一种明知荒谬无比,却让人感觉距离很近,仿佛自己
熟悉的环境随时可能冒出危险的恐惧感:作为乔登皮尔的第二部导演长片作品,《我们》
玩着更多有趣的超现实元素,以及更让人想不透的影像空间。它依旧有着乔登皮尔游走在
搞笑以及惊悚两者之间的恐怖平衡,让人不得不佩服,也不得不好奇地想投入在这个他所
营造出的世界之中。
Us,简单的两个字母,指称“我们”,却也可能是“美国”、“我们这群人”、甚至是“
我们这些人类”,剧本的核心就是在探讨“人”的内心本质,以及我们为何存在的价值。
以完全一模一样的镜像角色,似乎暗示著“人”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面相:不管是“善
与恶”、“表或里”、“是与非”、“光明与黑暗”。
“人”永远都是难以捉摸的东西,也正因为不确定性与充满未知的特性,正巧与恐怖电影
追求“出乎预料”的目的不谋而合。乔登皮尔紧抓了观众的恐惧神经,更懂得在惊悚之余
设计突发奇想的笑料,让《我们》这部电影从头彻尾呈现一种不舒服的诡异平衡之中。
更有趣的是,当我们试图解析一个人的内心,似乎就是一种探究神秘事物的过程。《我们
》的剧本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懂得如何挖掘人性阴暗面,“真我”与“虚我”的关系,正是
一个人一体两面的写照;当我们理解“人”的复杂性,人群所组成的群体也就更加难以捉
摸,更增添恐惧不安的气氛了。
这或许就是当我们在群众之中,存在不安和恐慌感的原始恐惧。面对未知人群潜藏不确定
性的危险,那么《我们》或许正说明了这个人人装扮自己的虚假社会,正维持着某种恐怖
的平衡。我们所谓的社会体制、阶级架构、传统道德,都只是压抑著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
不定时炸弹,爆炸了,我们又何必讶异呢?
而片中不断出现的“1111”意象,紧扣著圣经耶利米书第11章第11节(11:11)的内文: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是他们不能逃脱的。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
不听。”正巧说明了如今混乱的时局,就是我们之前视而不见、闪躲不正视的问题罢了。
“1111”不论在故事中以圣经形式出现、以救护车的号码出现、以日期的方式出现,或是
四个家人直挺挺地站着的模样出现。四个一仿佛完美的对称,简单明了、干净俐落地说明
任何事物一体两面的共存性。
讽刺的是,片中提到的“牵手护美国”让我想起台湾也有发起过“牵手护台湾”的活动。
一个为了贫穷而牵,一个为了政治受难者牵,不管什么目的,这些复杂的人性、争论以久
的社会问题,能用一个简单的牵手解决吗?由此可见,《我们》不仅探究个人的深层内心
,也讽刺了人类群体的种种行为:由小窥大的一步步探究这个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多么地虚
伪可笑。
整体而言,《我们》是一部能够由浅入深、不同角度观点切入的有趣作品:观众们能够轻
易地在本片中找到恐怖惊悚电影的乐趣;喜欢探究社会议题的朋友,则是能够透过剧中所
呈现的现象加以分析讨论;喜欢观察电影影像语言、符号,或是象征意义的元素,本片中
能够透过隐藏的彩蛋、剧中线索,了解到乔登皮尔对社会或是人性观察的细腻思维。
不论如何,就《我们》全片所散发出的不安气氛,足以说明了乔登皮尔对于现今美国、甚
至是全世界正一步步走向重演历史的轨道之上,不免看出他对社会关怀的用心,以及对未
来的忧心。透过剧中的一家四口,本尊、分身之间的互动,让我们理解到该如何在复杂的
人际关系中找到中庸之道,并在不断沟通、互信、理解的过程中,找到让社会进步的共识
。或许《我们》就是呈现了社会分化走向极端的样貌,同时也能够作为警世的作用,告诉
着我们,这些电影中荒谬的事情,其实离我们不远。
作者: GGrunrundela (GGrunrun)   2019-04-05 01:02:00
看完这不我也觉得像做了一场恶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