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双后传 Mary Queen of Scots
2.观影时间 : 3/16
3.观影地点 : 住家网络
4.观影方式 : 网络,iTunes 美国版商店
https://itunes.apple.com/us/movie/mary-queen-of-scots-2018/id1444968938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罗南有新片(不是被吓跑的《惊奇队长》),却被台湾大银幕跳过了... 在这部谈“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双后传》Mary Queen of Scots 中,继《淑女鸟》后我们再次看见她长大后英气逼人的演技,我个人认为已由她 20 岁前忧郁压抑的“奇幻少女”戏路慢慢转型为 20 岁后伸张自我的“战斗少女”戏路:在《淑女鸟》是与学校体制与母亲战、在《双后传》是与王国体制与表姐战,第一战终于成功、第二战却告失败,不过失败也要失败得精彩。
台湾没上映,没关系外国串流已上架,相信台湾这边未来也会有串流或蓝光 DVD等中文资源上市?这部《双后传》据说也曾是奥斯卡竞争者,结果普遍认为拍得普普通通只得最佳妆发与最佳服装两个小提名?电影是不是好片这“资格”问题就别谈了,且来看看电影想发什么声传递什么讯息,更有意思。
https://pbs.twimg.com/media/Dzi6gn4X4AEj6kz.jpg
双女王,一体两面
中文片名取个很俗的《双后传》(其实是“双女王”而非双皇后),虽看似与英文标题不符,却很切合这部电影本身着重的主题。近年另一部瑞士拍的法语片《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Mary Queen of Scots (2013) 就紧紧忠于史实全部拍玛丽、完全不拍她此生求见却不得的伊莉莎白女王;而《双后传》在拍北方苏格兰的玛丽之余,几乎是双线并行地也拍了远在南方英格兰的表姐伊莉莎白。在双线平行遥相呼应的一场场戏中,时时可见玛丽与伊莉莎白的处境似曾相识,根本是命运共同体,只是两人差了近十岁,身为女人与女王的社会年龄也差了十岁。
玛格罗比只比罗南大四岁,但她演得苍老而哀伤,浑不像我们学历史时仰之弥高的风华绝代伊莉莎白,反而更像是个被华服困住被假发压住的笼中鸟。当然,伊莉莎白一世本人是怎样,我们都很难知道,毕竟一切都是历史书写写出来的,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笼中鸟”的诠释贬损了她或不符史实?事实上本片(直到倒数五分钟前)所有关键历史事件都是忠于史实考据的,只是事件背后考不出来的事件成因与人际眉角,编导倒是一次次耸动出手挑战传统观众神经、一路挑战到(部分)观众的卫道心理快要崩溃时、压轴好戏终于来场大逆不道的杜撰历史:玛丽与伊莉莎白见面了!
https://pbs.twimg.com/media/DzJh1EAX4AMXsJ9.jpg
剧场导演,传统中叛逆
说叛逆、说挑战,大多观众与影评一定会觉得“这不过就一出中规中矩的历史剧”哪来什么叛逆挑战?这就要谈到本片制作设计与叙事风格的整体呈现了。相较于本来就大剌剌叛逆搞怪的男导演尤格兰西莫与其新作《真宠》,今年同样拍英国历史宫斗的女导演作品《双后传》竟选了最四平八稳的形式:写实的大地取景、写实的室内搭景、平铺直叙的叙事、行礼如仪的排场、传统历史剧的文诌诌台词、传统历史剧文戏的运镜与分镜、今人大致可联想历史而不觉突兀的服装器物设计、甚至后极简配乐大师 Max Richter也综合古乐管弦与战鼓谱写了传统层层堆叠烘托情绪的配乐。
这么四平八稳,简直像个电视剧规格,导演应该也是个四平八稳的电视导演吧?喔不。外国影视观众可能对这个初次拍片的 Josie Rourke 一无所知,但英国观众与剧场观众都会知道她就是这六年来 Donmar Warehouse 的艺术总监,是史上第一个女性执掌伦敦一线剧院!有看过威秀影城“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观众应该都知剧场制作经典剧目可以玩到多叛逆前卫、甚至每每语不惊人死不休(我就梦想着剧场人去拍《罗宾汉崛起》有多好),结果这剧场艺术总监跨行电影竟然选了最传统保守的形式?
对于她这个选择,我个人的解读是:在前卫圈里搞叛逆太舒服、在保守圈里搞叛逆才尖锐。比比看英国同年上映的《真宠》与《双后传》,我们且不说它们品质孰优孰劣,就来看内容争议即可:《真宠》从史料捕风捉影玩女同情节也没什么人在抗议、就算有质疑也只是轻轻松松;倒是《双后传》搞月经、口交、强暴、酷儿马上引来一片挞伐,不论是历史圈学术圈还是教育圈都有。(Josie Rourke在英国上映的宣传期间访谈中,还很开心地说“我争取在古装剧 (period movie) 里拍月经 (period)”,可见 The Guardian访谈报导:https://goo.gl/diQWjM )
https://imgur.com/Q77RcB1
更别说 Josie Rourke 很理所当然地要在传统古装电影中做剧场界习以为常的“色盲选角”、有黑人演苏格兰侍卫长、有黑人演英格兰大使、拉美与中东人演玛丽宫女“四玛丽”、甚至在《惊奇队长》中才刚被打下来的华裔演员 Gemma Chan 还演到伊莉莎白身边的英国贵族 Bess of Hardwick ,一样引起一片挞伐挑动敏感神经,她全没在管。(Gemma Chan有针对这“色盲选角”的争议接受一次访谈,还以约翰韦恩曾经演出成吉思汗的例子妙问妙答,可见 Bustle 访谈报导 https://goo.gl/3NhJQp )
https://imgur.com/y3W1VcA
切入点,性别战争
当然,叛逆绝不能止于口交、月经、强暴、酷儿、杜撰史实、色盲选角这些小梗小细节,而要看主题与结构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与论述、而这些细节又如何支持它。《双后传》这“双后”故事,在此片中非常强调“姐妹”sister之连结互助、也非常强调“从属”subject 之名正言顺,光看关键字在片中极频繁的出现就知概念多重要。"Sister"在此片从玛丽与她带来的宫女组合“四玛丽”那五人不分主仆的情谊开始,扩大到与伊莉莎白的表姊妹关系、甚至还由船夫提点了一次“英格兰苏格兰,本姊妹之邦”,姊妹携手和平共荣是共同的理想,挑衅姊妹嫌隙的阴谋却鬼影幢幢。
而 "Subject"则是这里所有人最在意的事,不但男人不愿为女人从属、王位继承权正统的玛丽更绝不接受成为男性群臣的从属,正如一个现代少女处处讲求名正言顺与男人平起平坐。电影从玛丽 19 岁丧夫从法国返回苏格兰开始,她如现代人很熟的一般 19 岁少女满怀理想伸张自我,而且每每坚持名正言顺、对的就是对的、绝不流俗屈从。我们 2019 当下西方千禧世代 19 岁少女,看到罗南演的玛丽这身段应能热血地感同身受;但在 1999 年少女恐怕尚难如此无畏、遑论当时 1561 年,玛丽身为纯血正统还受欧洲最前卫的法国宫廷教育长大,实走在时代前一大步。
玛丽与伊莉莎白这苏格兰英格兰“双王”对峙的历史,是有很多可大书特书的好戏,尤其玛丽在历史上的名声又充满冲动、荒淫、自大、残酷等负面描述,于是后世作品要站在她这边来基于基本史实做个翻案论述,可以有很多切入点。在 2013 年瑞士片《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中,那切入点可能是“鸽派个人 vs 鹰派社会”,让从文艺复兴法国回到中世纪苏格兰的玛丽、以她仁慈包纳多元渴求两全的理想、面对英格兰苏格兰之间与天主教新教之间的基本冲突;而在《双后传》,关键的历史事件不变下,这切入点更像是“女性个人 vs 男性社会”,而且做得全面又尖锐。
https://pbs.twimg.com/media/DxEKqlDVsAEFbji.jpg
女性个人 vs 男性集体
此片除了双后外,还有双情人,以及一大堆历史有名的男性长辈角色,他们在历史中的作为背后动机可能多元复杂,或为政治或为宗教或为家族权位,不论什么动机让此片一拍都浑然天成地加入了“性别战争”的元素:在此片视角下,众口纷纷说玛丽残忍、说玛丽不公、说玛丽荒淫、说玛丽叛教、说玛丽叛国... 这一切恐怕都只是男性政治人物的借口,骨子里那从不愿说出口一定要被逼到最后才爆出的心结,是无法接受一个女人当国王骑在我们头上!
譬如,英格兰外交官 Lord Randolph本职为维系和平、却因对苏格兰女人当王适任性的怀疑,而处处向祖国耳语激起敌意;譬如,宗教改革家 John Knox不针对玛丽的宗教宽容政策、却炒作她体现天主教徒的荒淫肉欲,专拿她不示人的闺房生活捕风捉影;又譬如,玛丽的私生哥哥 Moray伯爵,名为约束如自走砲的女王妹妹,实为看不下去女人当家爬在自己头上,要当王可以但只准妳儿子当、舅舅摄政才可靠。
最令玛丽心痛的是,女王最心爱的第二任丈夫 Darnley、以及看似最忠心耿耿的第三任丈夫 Bothwell ,他们支持女王忠于女王的深层目的,也不过是要女王当个妻子顺从我这个丈夫,最后总以背叛与占有悲剧收场。
https://pbs.twimg.com/media/DzoEGVsWwAADKxY.jpg
血性表妹 vs 笼中表姐
无独有偶,在伊莉莎白这边,我们也看不见任何的女王霸气指挥若定,反而是一切都被男性群臣凝视规训,每天只有看男性脸色按表操课得到肯认,时有主见要违逆朝臣时,那隐形高墙每每令她不得不低头。忠于伊莉莎白的,大概只有她的咨议大臣 William Cecil,但也只是为了女王好指导女王如何配合群臣顺应时势。除此女王与群臣的构图,永远是万黑丛中一点彩、万男丛中一点女、万鹰丛中一点鸽。
这“黑袍”设计在凯特布兰琪片《伊莉莎白》中是西班牙人专属形象、英格兰群臣基本没有;在这《双后传》则成了英格兰群臣集体形象,他们在齐一的黑袍中都不再像是有血有肉的男人,更像个规训个人尤其规训女人的抽象父权。同样的“万黑丛中一点彩”也发生在苏格兰,不过 19 岁的玛丽和 28 岁的伊莉莎白姿态完全不同!当伊莉莎白一路委曲求全却只有无奈屈从时,玛丽可是坚持价值名正言顺完全没在怕,每每令满朝男性群臣倒抽一口气。
也许,19岁的玛丽仍是个不识人间世故仍率性挥洒的少女、要当女王号令天下当然是名正言顺舍我其谁,而28岁的伊莉莎白则已历经风霜认清王权现实而服膺了时代体制、乖乖当个橡皮图章面面俱到对大家都好。瑟夏罗南演技英气逼人、玛格罗比演技悲情压抑,已经表现了这“双女王”作为两个女人的不同命运:一个英姿焕发如盛开的一朵花、却注定走向毁灭,另一个得以求生求全、却已如槁木死灰了无生意。
https://pbs.twimg.com/media/DzPveYkWwAAOdBP.jpg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历史上,玛丽与伊莉莎白未曾见面却互赠肖像,那其中关于女性美貌的竞争与嫉妒,自是历史小说喜爱的话题,此片倒是巧妙地将“美貌”与“勇气”两个概念结合了:勇于做自己的基本教义派少女玛丽,虽死仍能做自己,这是为了求生而出卖自我的伊莉莎白所嫉妒一生的,眼看自己失了自我形容枯槁,对比表妹伸张自我而容光焕发,如天上地下。双女王彼此倾慕、彼此关切、也共同渴望英苏和平共荣;然而只有玛丽有胆干冒男人大不韪,伊莉莎白也渴望“成为一个男人”找回属于女王的自主声音,但她做不到,只有眼睁睁看着玛丽下狱蒙冤乃至斩首,无能为力暗自饮泣。
此片拍两个女王,但镜头下塑造的这两人都不是玩弄权谋运筹帷幄的帝王之才,却更像是两个独立的女人走进了这男性宫廷丛林里。两人都渴望拥有身为独立女人的一切,在伊莉莎白是渴望与情人 Dudley 共结连理不可得、渴望生子成为母亲亦不可得,在玛丽是要拥抱自己与“四玛丽”甚至酷儿乐师 Rizio的闺蜜情、要与追求者 Darnley共结连理成为互敬对等的伴侣、要享受性爱也要生子为母... 伊莉莎白什么也没敢争取,男性宫廷嘉许她乖给她摸头;玛丽什么都得到了,男性宫廷看不下去悍然剥夺。
在此片中,要说玛丽做错了什么?也还是有的,但我不认为是男性宫廷政客们声称的“荒淫、疯狂、大逆不道”等对不听话女性的欲加之罪、也不认为是她那虽正当开明但寻求和平却与世界对冲的“不听话”本身,反倒是,在表姐情人 Dudley 无奈前来求婚时、以及知悉表姐的天花时,几次太过意兴风发跟着群臣趁隙追击、抓准伊莉莎白的心里缺口给她心头重重一击。男性宫廷社会很苦闷,但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玛丽随着电影进展慢慢成长终究会懂。最终,此片令人潸然泪下的可能还是委屈的伊莉莎白,倒是做自己一生的玛丽临到砍头仍信心坚定无所畏惧。
https://pbs.twimg.com/media/DwkwfgqUwAAlk1_.jpg
女性要乖要顺从、压抑才能委屈价值,才得男性社会肯认与宽待;女性独立有头角、挥洒才能伸张价值,就成男性社会眼中钉除之后快。嗯,这和我们最近正夯的话题是否有那么点神似呢?史实中这“苏格兰女王玛丽”是不分英苏两边主流社会如芒刺在背的存在,虽有部分天主教徒视她为救星,但此片完全跳过这块。而那芒刺在背的症结什么?是宗教上的天主教捍卫者?是王权上的正统继承权?在本片演绎下,这一切问题并非无解、都可以谈,只是真正挑动各方共同紧张神经的,还是在于“她是一介女流”,而且还是个声音很大立场很硬的女流,只有一齐猎巫让她消失罢。
《双后传》在四平八稳的叙事手法、传统保守的视觉风格、甚至爱好历史的观众早已听到烂的老题材之下,其实编导 Josie Rourke & Beau Willimon 想要讲的故事是很新鲜的、而他们传达讯息的方式又是尖锐冷峻不畏人言的。他们的切入点算不算是近来在版上很黑的“女性主义”这我不好说(女性主义好复杂),但 Google 一下本片片名加个关键字 "feminist" 是可以找到很多英美影评争论。当然,没有人会正面说“女性主义不好”而一定是电影这里或那里拍不好,正如本片也没有角色会公开说“女人治理不好”而一定隐藏于其他“荒淫、疯狂、自大、残酷”等话术中。
无论如何,至少这年代没人会砍编导的头,就让叛逆的女性电影激起这许多声音来争论,总是好事。本片已上英语串流平台、蓝光与 DVD也出了,台湾这边说不定以后也会出中文版?总之此片外表是很赏心悦目的历史剧、内里冲突剧情也很有戏、说奥斯卡或其他影展大奖可能太沈重(更未必够“资格”)、给人在家看小萤幕听英文查字典(好多古装宫廷用语)总还算是个享受。如果看完片对这个女性主义视角有兴趣,还可以去找史学家 John Guy 写的原著传记 "Queen of Scots: The True Life of Mary Stuart" 。同一个老历史,值得更多观点、更多讨论、与更多启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qjSgMU36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