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婴魂不散 The Hole in the Ground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9-02-28 15:41:49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婴魂不散 The Hole in the Ground
2.观影时间 : 2/24
3.观影地点 : 喜乐时代南港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上周的鬼片《婴魂不散》,看它格局这么小又是欧洲多国联合制作、女主独具魅力但没名气又不是恐怖片型的经典尖叫美女,本来我还以为是暗光鸟爱选的那种午夜小片,没想到竟在全台上了好几十厅!此片谈母子关系,有许多悬疑紧张与毛骨悚然、有民俗有乡野有神秘的自然、倒很少恐怖惊吓也没半点血腥。它的鬼怪情节似乎并没讲很完整、而留了些空白任君想像,也在我个人脑中留下些很现世的心得。
以下文章先谈我想到的相关现世人情、再谈回电影剧情,有许多脑补与引伸,都只是我个人的解读与联想,且请版友们轻松看看、不吝指正、交换意见。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The_Hole_In_the_Ground-877873000-large.jpg
以鬼喻人,爱尔兰风
看有神怪元素的恐怖片,我一直很喜欢看它比喻的人间现象、提点的道德人情、以及其连结的民俗传说,这部爱尔兰恐怖片《婴魂不散》就综合了这一切!它的主角是一对单亲母子、要谈的恐怕是这对母子和乐表象下的冲突纠结;而它要在这人情中比喻的现象是什么?也许要从两个民俗典故看起。
杳无人迹的密林里有个不断下陷吸食一切的大洞,这有没有爱尔兰民间传说我不知道,但片中小学合唱团的爱尔兰民谣表演给了暗示:这首是 "The Rattlin' Bog" “琳瑯满目的沼泽”,歌词一层层叠加、从大树到枝干到鸟兽乃至羽毛虫虫什么都可以丢进来,毕竟 "bog"这字甚至有“粪坑”之意,什么不想看见的丢来这里沉下去、眼不见为净就对了。那么,一个单亲妈妈走进她的心底密林看见这么个大坑,会想丢掉什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gmAwoqr4E
片尾另一首爱尔兰民谣,是 "Weile weile waile"“哎唷哎唷喂呀”,竟是一首杀婴歌曲 XD 先谈一个女人杀了小孩埋了起来、原始版本再唱小孩冤魂回头纠缠上母亲、新版则唱两位警察一个探员找上门来扭送法办。一个大洞两首民谣连在一起,难道本片是个“妈妈杀小孩”的故事?或至少,妈妈想要丢进大洞眼不见为净的,是她的小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u2A42izo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8H786qBDE
心里的洞,要埋什么?
不知有孩子的观众,有多少人带孩子带到筋疲力尽毫无希望时曾想着“孩子没生就好了”、“消失就好了”或“塞回肚里就好了”?我先承认我们家两人都常常想、甚至一度天天想 XD 还好一次次低潮难关终究都耐心度过了,还不至于走上前现代父母如《糖果屋》那种把孩子送进密林的老路。
不过到当代,也是有似曾相识但比较心安理得的情境:当孩子很皮很不听话、或很不上道不受教时,我们当爸妈的循循善诱毫无效果终于厉声一吼或祭出惩戒警告时,孩子立马皮绷紧紧乖乖听话,大人倒可享得一时三刻的清闲、暂时感受不到孩子那头角峥嵘的存在。
是否,大人的规训压力,其实也有机会让本来自主意识强烈如芒刺在背的孩子自动“消失”呢?也许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在新的生存策略驾驭下换了一个人、对爸妈毕恭毕敬表现良好令爸妈欣慰点点头、但其实他的自我正被压抑在心底沈睡中?会不会,大人给予的期待和压力、甚或是极端一点的纪律与管教,也可以有效地把一个皮小孩给“消失”、“替换”成一个乖小孩?
不只小孩,这种在高压下“一夕间变了个人”的情况在很多场合也都有,譬如职场菜鸟碰钉子一阵子后某天突然开窍油滑起来、譬如学校边缘人不适应一阵子后有天突然跟大家麻吉麻吉起来;在我家,记得五岁前我妈被婆婆欺负每天以泪洗面、五岁某天突然变了个人玩世不恭起来,从此再也没有真心话只有鞠躬作揖打哈哈、至今几十年了竟从此没再变回来。(话说回来,我妈有没有觉得我哪天突然变了个人呢?这我也说不上来... )
https://imgur.com/gVFyKAr
母亲的牺牲,亲情的补偿
总之,亲情的理想是美好的、但亲情的实务往往是苦涩的。我们就看此片一个强打精神带着孩子誓言出走展开新生的妈,尽管一开始上路时又去玩乐园又吃棉花糖、仿佛我们母子俩每一天都会过很好,但其实千疮百孔,甚至漂亮的表象下实质关系恐怕有其扭曲,就像开场哈哈镜照出来的那样。
首先,她过去本来大学要毕业,但孩子来了、人生转向了、一团乱就到了今天,学业也废了婚姻也失败什么都没了、只剩个儿子。对孩子有没有怨怼?一定耸耸肩笑笑带过去,但心里一定有。只能希望新的人生一切平顺、忘掉过去,我什么都失去了但我还有好棒的儿子(!),我和孩子没有爸爸也可以过很好、我会铲掉壁纸打造一个全新的家、我们母子会过著亲爱和乐的生活、孩子会在学校展开新生活认识新朋友...
但结果不然。壁纸怎么铲都铲不完、孩子在学校很孤僻没朋友、不想参加合唱团等团体、在家也臭著一张脸不乖不配合、吃饭总是叫了也不来、更糟的是居然一直在想着爸爸、怎么劝导鼓励都动不起来、我的新人生还是跟着教不动的孩子一起下坠中... 难道,我牺牲了一切换得个儿子,结果这儿子也不怎么成材?甚至令我头痛连连成为小麻烦?我努力向前冲他却束手缚脚成了拖累?
辛苦的妈妈,潜意识里也许梦想着:挖个地洞把孩子埋进去、换一个新的 XD
https://imgur.com/jgszajh
换个新孩子,人生多美好?
在一日激烈的摊牌与争吵后,这一夜,母子从在那心理密林里的心理地洞回来,一觉醒来竟真换得了个新孩子!孩子现在很听话、吃饭准时到乖乖吃光光、平日彬彬有礼上学开开心心、双目炯炯有神坐得端正应对有自信、人变得开朗活泼交了好多新朋友、参加了合唱团还要登台表演...
孩子脱胎换骨了,妈妈好惊喜,觉得人生正往正向起飞中,连那一直铲不完的壁纸也铲完重新装修变成新屋了... 但某天那心底的警觉之声突然发现:不,这个乖巧向上到完美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那心底的警觉之声,犹如一个多疑的失败老妇诅咒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幸福生活,自己正向起飞的人格当然只想赶快埋掉她,但自己那还愿意倾听孩子的理智人格开始感到不对劲,焦急地探索。
电影中这乖巧孩子,经过多番探索才确认不是我孩子;若要写实说来,也许像是性情大变的孩子仿佛吃错了药,经过母亲努力对话打开心房才确认那都只是压抑自我演出来的、不是他本性。母亲焦急着回到那心理森林心理地洞找回真孩子,写实说来,也许就像是努力唤醒已性情大变的孩子、重新找回自我做回自己?
https://imgur.com/oWcqofH
压迫的母亲,也是受害者?
而最后心理地洞里,那神秘的泥土怪人是谁呢?是它绑架了孩子关进地洞、抑或它也是被关进地洞的受害者?这怪人很神秘地追来,像是绑架者要抢回孩子、也像是受害者要伸手求援、抑或它两者兼具?母亲一碰到它就现形了:竟然正是母亲自己!也许,正是焦虑母亲给予的高压,把孩子的自我封闭了起来;也或许,母亲的焦虑与高压,正肇因母亲早先把自我给封闭了起来?一代的压抑将复制成代代的压抑?
这位母亲封闭的自我,可能是她那年少未竟的读书毕业梦想吧?生子就黯然舍弃梦想、久而久之压抑出病来、对美好新生活的补偿期待成为偏执、这偏执高压又将孩子也压抑了下去?片末,我们看见妈妈放松了,退一步回去圆了最初的想望、重回了学校,也退一步给孩子买了脚踏车、不再那么规矩严明不留弹性。看到这里身为家长我是很有感触的,在教养中完美主义往往先逼垮自己、再逼垮孩子,也许放松点倾听、对自己也对彼此宽容点更体贴点,更有可能走出生路。至于那硬撑出来的新屋与新孩子,就当是心里那个背离自我一头向前冲的执念,就一把火烧掉回到原点吧。
至于片末那满屋的镜子、时时拍照片,这样搞到有点毛骨悚然的措施又是哪招?以鬼片说来像是她时时小心观察记录确保孩子不会再被关起来被取代,写实说来可能是更仔细地多听多观察,别再一头热向前冲却忽略了孩子的心声、或是忽略了自己的自我。这在电影中是那位看似恐怖其实先知的怪婆婆的做法,是有点极端,但至少在这阶段算切题,且看这是否又会成为另一种高压或偏执了。
https://imgur.com/NC8gPEV
以上只是我对此片的解读,根据它也没全讲清楚而我也没全部掌握的线索,投射许多我个人的经验,相信经验不同的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解读。我觉得带点解读的心观赏这部片是有好处的,可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这一切地洞、森林、壁纸、镜子、教养、民谣等意象的寓意上,去推敲这么个超自然的民俗悬疑片到底想诉求什么。反之,如果只看悬疑紧张或解谜打怪,我觉得此片的气氛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很迷人,但看到结局恐怕会有点不够爽快甚至一头雾水。
总之,看完这部亲子惊悚,大家对亲子这回事应该都可带着三分警觉走出戏院。版友或曰有小孩别看、或曰怀孕别来看、或曰看了慎重考虑生不生小孩... 那已有小孩如我“已塞不回去”者,看完也只能硬著头皮面对亲子关系的黑暗面了。我们往往战战兢兢带着小孩上紧发条向上爬,牺牲自己理想梦想甚至身体健康在所不惜... 只是掏空自己累积愤懑之余、有没可能适得其反扼杀了自己也扼杀了孩子?有健康快乐的父母、才有健康快乐的孩子,共勉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uQ7J8N8o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