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芭蕾少女梦 Girl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9-02-26 05:58:21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芭蕾少女梦 Girl
2.观影时间 : 02/22
3.观影地点 : 喜乐时代南港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这周上映的比利时片《芭蕾少女梦》,关注 LGBT 中的 T/Transgender“跨性别”,虽用心良苦但争议颇多。法国影评网站 ALLOCINE 上均分 4.4颗星全好评,烂番茄虽 83%但更有意思的倒是那负评的 1/6:部分跨性别影评与群体厉声控诉此片“顺性作者定义跨性”、“顺性影人演绎跨性”、“顺性影评窥视跨性”、“偷窥镜头毛骨悚然”、“虐待又迷恋生殖器”、“过度强调身体性征”、“角色内心缺席”、“美化社会接纳”、“归责跨性者本身”、“社群互助被消音”、“无法代表跨性社群”、“没有励志只有绝望”、“跨性命运只剩自毁”等等不胜枚举...
https://curzonblob.blob.core.windows.net/media/6784/girl_quad_final-50.jpg
实际看片后,我可理解这些批评其来有自,毕竟以“跨性别电影”来说它代表性不足。但话说回来,每个社群都异质多元,一部片怎可能代表所有人?当然也有不少类型片是可以把特定社群的集体经验收集起来、以一个角色代言众人集合呈现,不过此片显然没要这么做。此片与其说是“跨性别社群”的故事,还不如说是个个人故事,是导演 18 岁读报时就很敬佩的 15 岁少年呐喊“想当芭蕾舞伶、却困于男儿身”之故事,长大学成毕业不忘初衷把它拍出来。那少男转少女的本尊 Nora Monsecour 参与了改编与制作、也捍卫此片“忠实反应我心路历程”,我想这谁都难质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rCpkJwckY ← Nora Monsecour 谈此片 (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CB_gU04Yk ← Nora Monsecour 介绍与访谈 (de)
跨性与芭蕾,极端的相遇
编导 Lukas Dhont早在争议如野火烧起前也已言明“许多电影已在谈社会对跨性的外部压迫、我则专注谈内部挣扎”,的确这选择是切题的,而为了这选择塑造一个稍微美化的跨性别友善环境也是必要的,不然永远只有在对外抵抗愤恨和解、却一直很难静下来看独处的内心。而当然,我们真要说本片的环境“美化了现实社会”吗?我宁可说是“理想化”,毕竟在比利时那些反歧视制度都存在、帮助转性的疗程与辅导都存在、帮助融合的友善措施也都存在、一种至少要努力开明接纳的社会观念也都存在。导演做足功课都拍出来、甚至有点像宣导片般让角色都对观众缓缓说了。
另外,我认为产生负评的最根本问题,是他的取材剑走偏锋、他景仰的跨性英雄处境极端:竟是跨性者却志在古典芭蕾?当然,我们现代教育都教导身体的多元,不管生得什么身体和它亲爱相处最重要,毕竟在性别认同的建构中这身臭皮囊只是其中一环,别说跨性别社群鼓励成员喜爱自己的身体、连顺性别教育也都在教导男孩女孩理直气壮欣赏自己的身体。本片片头,Lara的心理辅导师就说“妳是个女人、那妳的身体就是个女人”(而非“妳是个女人,就该有女人的身体”),也许转换身体是积极的理想、但原有的身体也可以很自在呀。
只是,芭蕾改变了一切,让 Lara 的“跨性别认同”之建构相较于一般跨性者更加极端、也更加在意这身臭皮囊。这社会的文化艺术一直在开放前进,但古典音乐与古典芭蕾仍在不不停地回头强化经典,古典音乐也许近年有俊男美女视觉系异军突起但不必要也非主流,但古典芭蕾却扎扎实实是“身体的艺术”,而且是从传统到今日都性别分工二元对立的身体艺术。如果 Lara 要投身的是现代舞或其他舞蹈,说不定训练与编舞可以有更多替代方法、甚至可以量身订作表达跨性的自我;但古典芭蕾训练可不是要剑指内心表达自我、而是要剑指标准向上超越的,绝对要成为Girl!
https://pmcdeadline2.files.wordpress.com/2018/08/girl.png
身体与语言,换一双舞鞋
在我的眼中,此片题材很类似《黑天鹅》,都在谈古典芭蕾的高耸与执著、极端压力都在舞者趾尖爆发创伤,只是《黑天鹅》充满架空想像接不了现世芭蕾的地气(甚至拍芭蕾拍得胆怯闪躲)、《芭蕾少女梦》倒是写实切入现世芭蕾社群的每日训练与生活了。电影第一句,顶尖芭蕾学院的插班报名,学校开明地接受转性学生,但他们专业要求严格。中译字幕是“这年纪要成为芭蕾舞者还有机会、看看能不能跟上其他学生们”,但原文用的是 "ballerina"与 "mesjes" 两字,也就是“这年纪要成为芭蕾舞伶还有机会、看看能不能跟上女孩们”。
唉,开宗明义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这个已经很努力开明欢迎跨性者的社会、细微的字里行间总是不经意分出你我。接下来综贯全片,仍有无数场合就在这种细微言语的分类间、提醒 Lara 自己和女孩们不一样、而让她本来已经努力挺起的阳光笑容瞬间破功抹上阴影。爸爸问她有没有遇到心动的... 男生,问得吞吞吐吐好怕刺到她,她心知肚明心里无奈脸上撑笑容;也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女们看似善意拥抱鼓励做自己,但这样的大方反而令她承受不起(淋浴间)、甚至少年横冲直撞的善意往往急转直下(同学家派对)。
https://www.indiewire.com/wp-content/uploads/2018/12/GIRL008.jpg
这位最放肆的法语同学,与其他礼貌温和的荷语同学大不同,的确多少也体现比利时荷语区较中产保守而法语区较前卫开放的民风差异。只是搞不好对 Lara 来说荷语区体制开明行为保守的姿态她还比较能和平相处、而法语区连行为都前卫开放的姿态反令她无处可避喘不过气?看 Lara 跟大家上舞蹈课,基本没人有芥蒂反而处处友善、Lara不跟换衣与淋浴大家也不踩她线,只有法语同学直率的相挺变成了挑衅的相逼。而看 Lara 一家以法语沟通、尤其弟弟上新学校第一天还跟姊姊恶补荷语数字,显然这家人离乡背井要离的是比利时法语社群、要在荷语区安特卫普找到新生。
只是说移就移、谈何容易?我们可见优秀又坚强的 Lara 一意孤行铁了心,在带耍赖的弟弟准时换衣上学那场戏甚至超强势按表操课;但法语转荷语的小一新生、和男性转女性的高一少女,那要换穿新鞋的巨大压力与苦衷异曲同工,强势的 Lara 终究软化拥抱暗暗落泪。也许跨性别影评不易理解“为什么 Lara 不向跨性别社群求助”,也许是因为 Lara 一路优秀自课像个机器人、对弟弟严格对自己更严格,毕竟她是芭蕾训练长大甚至连转性插班都能爬到顶尖学校(安特卫普皇家芭蕾 Koninklijke Balletschool Antwerpen )的佼佼者!
https://www.slantmagazine.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girl2017-2.jpg
顶尖的追逐,极端的执著
越是顶尖者,恐怕越是自我要求强打自信,坚信我一个人遵循现成体制能一如往常做到一切、绝不假外求。谈回那高不可攀的“古典芭蕾”,电影开头招生老师就点出“足尖”(pointe),基本功老师补充“女舞者12岁练足尖,你迟三年要赶上”,而 Lara 努力迎头赶上还每每提早到校接受训练,这位老师婆婆第一堂先温言软语抚摸她足尖“有些事改变不了的,对吧?”许多观众如我可能也同意,觉得转性就转性换个跑道不也可以自在过一生?甚至从古典芭蕾转现代舞未必没有跨性的出路?但硬气的 Lara 要坚持、支持的老师就严格、只能在 Lara 颓然倒地时给点抱抱。
电影没明确连结,但不言自明我们都知道,Lara为什么这么渴切地要快点动转性手术一刻不能等?就是为了迎头赶上这双她努力换穿的芭蕾鞋子:技术上,芭蕾训练一刻不能停、绝不能等手术后换了身体再出发;心理上,每天跟一群少女修习琢磨著身体艺术,不只技术要赶上更加重渴望身体也赶上;生理上,别说这样黏底迪跟课实在太伤身,就是平日的怦然心动调情恋爱,投入下去却都要抽离熄火。这当中有一般跨性者的普世焦虑,Lara的芭蕾处境则让焦虑都加重走向极端。
https://i1.fdbimg.pl/ue68qyy1/2000x1200_pjpa5d.jpg
于是,坚强独行强打笑容的 Lara 绝不向外求人、绝不吐露分担、甚至不展示一丁点脆弱,在爸爸面前总说“没啥事我很好”但其实食不下咽、在医生面前总说“我准备好了”其实身体状况一路下滑。追逐卓越的优秀者隐藏自己吃下一切,具体表现在黏起底迪隐藏起来假装看不到,每天她都希望这一整天过的就是完整少女的生活、那不可避免的换衣时刻与晨间勃起她总是焦躁地快速解决希望没发生,爸爸没开门看见她就可以安稳地当作没人看见、也假装自己没看见一切好好地。
一次次躲在房间的镜头,看镜子对生殖器都很焦虑地避来避去总是避不掉,我猜许多负评影评批的“迷恋生殖器”之窥视视角(voyeuristic) 就在批这些场景。不过综观 Lara 整个生活整体呈现的焦虑,我们知道这种镜头的视角是她自己的,她其实雅不愿去看生殖器但那就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是自己想否定却摆脱不掉的臭皮囊总结。跨性社群也许会批判这种对性征与性器的执著,但这里是高耸的古典芭蕾舞界,从事业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理,都是执著。
https://www.pukka.be/wp-content/uploads/2018/12/Girl1-960x636.jpg
自我社会间,少年的焦虑
电影令我也不甚苟同的最后一幕,Lara冷静计画叫完救护车后拿了剪刀出来。这幕争议太大,跨性社群影评批“仿佛跨性的命运只有自灭”,但 Monsecour解读“这不是鼓励跨性少年自残、而是比喻任何少年的自杀念头”是有让我松口气。的确,镜头没明说 Lara 真剪掉了还是其他形式的自残、但自残的心思都是在极端焦虑下作出表述,以 Lara 来说也许就是告诉这体制“我等不及了”绝不能再拖,毕竟片末自残后父女携手是正向的理解、出院后的 Lara 是穿越一段长隧道到了想望的彼岸(安特卫普跨河隧道?)。结局正向是正向,但自杀与自残的银幕再现都要小心呀...
这部《芭蕾少女梦》的标题是 "Girl" ,跨性别是其中的性别分类与体制辅助、芭蕾则是其身处的极端世界、然而也许主角真正在追求的很单纯就是 "Girl" 成为个“少女”。只是少女是什么?是心理是生理、是自我是社会、是折衷是纯粹、是妥协是坚持?电影透过少年男女身遭都会出现的父亲、同侪、老师、心理医生与生理医生,人人给出了不同的见解、让个人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与自我冲撞一回建构了自己的认知。这以个人见闻历程为核心的剧情架构,给予观众的感受与思考俱丰富、也并没给定答案与立场只是静静拍出其处境。
我个人建议看完片后可以搭配负评影评一起欣赏扩大思考,不一定要选边站,但静静倾听建立自己见解。此片的自我认同之面向(跨性)与专业生活中领域(芭蕾)都比较特殊、与你我大多观众的切身生活可能远了点;但 Lara 个人特殊的焦虑,我们只要稍稍转念看也是许多少年的普世焦虑,你我不也总是夹在自我认同(她的身体与生理性别)与社会标准(她的芭蕾身体标准)之间苦苦追求(她的执著与苦行)吗?熟不熟跨性,都可以看看此片想想自己;如果此片还能带我们多思考跨性别一点点,也是贡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3I6H4ag8Q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