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没有烟硝的爱情》黑白中隐藏着时代的色彩

楼主: benbenson12 (binbin)   2019-02-18 00:03:15
~*-*~*-*~*-*~*-*~*-*~*-*~*-*~*-*~*-*~*-*~*-*~*-*~
1.影片名称 : 没有烟硝的爱情
2.观影时间 : 2/16
3.观影地点 : 诚品电影院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痞客邦图文版: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76537500
~*-*~*-*~*-*~*-*~*-*~*-*~*-*~*-*~*-*~*-*~*-*~*-*~
《没有烟硝的爱情》是一部波兰剧情电影,由帕威·帕利科斯基执导,乔安娜·库里格、
托马斯·科特主演,故事讲述1950年代一位音乐家维特受政府指示,走访乡间各处收集蒐
集传统民谣,招募具有才能的年轻表演者,因而邂逅有着优美歌声的女主角苏拉,尽管两
人一见钟情,但在这国家动荡的时期,却注定要面临颠沛流离、迟迟无法真正相聚的一生

政治永远无法生活分离,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欧洲地区并没有迎来长久的和平,波兰因为
所处位置关系,一直以来都追随着苏联的脚步,并在1945年成为一个奉行社会主义的“波
兰人民共和国”。在这时代背景之下,电影、音乐等艺文创作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政府颂
扬领袖、传递思想,甚至是巩固政权的工具。《没有烟硝的爱情》正是以冷战时期的欧洲
为故事舞台,导演很聪明没有正面描绘冲突端,而是透过两位“艺术家”的凄美故事,呈
现出当时小人物在这个两个阵营彼此对抗、无法抵挡大时代的真实现况。
因此与其说《没有烟硝的爱情》是以爱情为主题,倒不如把它当成一部关于艺术、人文、
政治、历史的作品。少了彩色画面的多样性,导演透过极为优秀的摄影美学,更加凸显线
条构图与角色的细微面部表情,黑与白、东与西、冷冽与温暖的相互对比,把这两位相爱
的男女在彼此理想与现实面的价值观差异分隔开来,追求自由的维特借机在东德巡回时逃
往巴黎,而苏拉则继续留在波兰乐团,电影巧妙以一段较长的“黑幕”代表两人长期的分
别,虽说是有这么点隐晦,但导演在角色外貌与身边角色的改变中暗藏玄机,比起直接在
画面中打上“几年后”,反而是更为高明且有效的手法。
《没有烟硝的爱情》是个悲剧的时代,维特离开波兰乐团结果沦落到巴黎的小酒吧,成为
受人摆布的电影配乐家,苏拉来到巴黎民谣也被迫结合爵士乐,完全失去原本的韵味。两
人从波兰来到巴黎,再回到波兰,逃离共产社会一脚踏入资本主义世界,结果最后还是重
返共产,几十年的来回奔走与分分合合,跑遍大半个欧洲却无法寻得两人的容身之处。为
了成就这段爱情,两人所付出的牺牲都太过巨大,维特自愿回到波兰入狱服刑、伤及他赖
以为生的手指,而苏拉则经历多次婚姻,抛下在早年便显露的才华,选择戴上假发、扭动
身躯取悦台下的观众。
或许是导演刻意把焦点放在时代背景下的重担,《没有烟硝的爱情》没有太多浓烈的恋爱
对手戏,反而选择以“角色所处位置”与“实际作为”来呈现两人之间存在矛盾,却又难
以割舍的爱情。只不过这一切还是在全片长时间的铺陈后表露无遗,片名《没有烟硝的爱
情》实在翻得恰到好处,电影最后把故事从大环境拉回两个人本身,他们乘着巴士来到杳
无人烟的废弃教堂,许下至死不渝的誓言,一起牵手走向两人永远不会分离的世界,就如
那句:“那边的风景更好”只有在那这段爱情才不会有任何阻碍,才会变得像两人在演奏
后对视那样的纯粹。
然而尽管《没有烟硝的爱情》有着每一帧都美得像幅画的画面,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不
太喜欢维特与苏拉爱情的呈现方式,电影前段那些过于跳跃的剪辑与断裂的影像,只试图
以“眼神交流”来交代一切,缺乏深入刻划实在无法完整传递角色如此浓烈的情感。
整体而言,由片尾最后一行字就能得知《没有烟硝的爱情》绝对也是导演帕威·帕利科斯
基一部极为个人私密的电影。西方世界与苏联的冷战,恰巧就映照着导演父母两人的分分
合合,完美把时代与角色两者融为一体,就像是《芳华》、《霸王别姬》或《罗马》一样
,拿到坎城最佳导演奖、入围奥斯卡绝对实至名归。尽管片中没有对相关细节多作描述,
但这段历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当代每一个人,我想在这纷扰的时期,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价
值才会更显珍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