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电影”中的艾莉塔(雷)

楼主: Isabulu (伊沙不鲁)   2019-02-16 06:05:55
(有雷)
我在看《艾莉塔:战斗天使》这部片之前,
只知道它是根据日本漫画《铳梦》改编。
个人习惯:
 有原著的改编电影,如果原著我没看过,
 而且确定我要看该部片,
 那么在看这部片之前,绝对不先去了解任何原著资讯,
 以免影响观影时的感受。
我是高度赞赏《艾莉塔》这部片的,
但在看到各网络管道对《艾莉塔》竟有如此多的负评,
不禁感到好奇,于是找了不少板上与其它网络论坛的负评来看,
尤其是出自《铳梦》动漫粉丝的批评,
从中也知道了一些批评者所说明的原版动漫设定,
借此稍稍了解《艾莉塔》被负评的一些点,
也衍生出一些想法。
(这些个人想法的背景,是只看过《艾莉塔》电影、未看过原版动漫,
 不过对原版动漫剧情与人物有些许认识)
我认为在批评一部改编电影作品之前,
应该要先理解“电影”这个体裁的特点与限制。
一些负评认为《艾莉塔》电影内容太单薄,
没有纳入原作的这个、那个云云。
正如一些反驳此种负评的意见所指出的:
 这是电影,不是影集!
不考虑电影的篇幅而提出寄以海纳百川式的期待,
其实是不切实际。
至于《艾莉塔》常被诟病的人物情感转折生硬的问题,
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设计了许多人物性格与情境的线索,
如果观影者有留意,自然可以在理解电影各段情节的过程中,
将线索与情节要点加以连接,这是一种电影语言与观影者之间的对话。
换句话说,《艾莉塔》里的情感变化与转折,
其实堪称是前后完满的。
当然,这样的剧本编排方法,需要观影者的高度投入,
可能是因为《艾莉塔》电影本身的炫目特效与激促的人物动作,
使得一些观众不习惯或是无力分心接收片中所给予的线索,
于是乎得到了各种生硬、转折不足式的印象。
来举些例子:
 电影开头艾莉塔刚从重新拼接“手术”苏醒后,
 首度吃橘子(还是柳丁?)
 这个桥段的重点自然不是要告诉观众:艾莉塔不知道吃橘子要剥皮!
 而是要借由艾莉塔连这种食物要怎么吃都不知道,
 来显示出艾莉塔在各种认知方面的空白;
 即使她的语言机能显然是完好的,但仍然只能说是无知如白纸的状态。
 其后雨果给的巧克力,艾莉塔还是不知道那是啥,
 则是再度强调艾莉塔意识认知方面的这个特点。
 (联想到《诺曼第大空降》影集中,
  韦伯斯特给荷兰小孩吃人生中第一口巧克力的那一幕)
 当观众确认并记住了艾莉塔的近白纸状态之后,
 再来看艾莉塔对于雨果的一见钟情,
 就不显得那么‘生硬’了:
  雨果是(重生后的)艾莉塔所遇见的第一位产生悸动的异性
 观众们,还记得你的初恋吗?
 观众们至此应该要想起自己的初恋了,
 初恋的电光石火往往没来由。
 当观众自己的初恋回忆(如果没有遗失的话),
 与大银幕上艾莉塔的害羞又惊为天菜的眼神两相呼应,
 后面关于艾莉塔与雨果接下来感情发展的段落,
 便可以大幅跳跃式地交代。
 毕竟这是部(只能)两个多小时的电影,
 雨果在与艾莉塔往来的过程中,必定教了艾莉塔许多,
 也有越来越多的思想交流(例如两人在雨果秘密基地那里就是在提示这个),
 只要拍出艾莉塔与雨果几次相处时的事件与当中的互动变化,
 (艾莉塔接上狂战士体后跑去找雨果,这段是关键段落,
  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是新的层次)
 两人培养感情的过程其实不用再占太多篇幅,
 反正交往感情由浅入深,大致上就是那么回事,
 观众在自己脑中就可以补完,便不用浪费特效在这里了,
 资源必须要投注在更重要的地方。
 雨果的个性也是广受批评,
 但若再去回想艾莉塔掏心给雨果的那整段情节,
 其实雨果最重要的心理转折已经在这里呈现。
 雨果不是直白地说艾莉塔对不起我骗了妳~~
 他只是看着眼前那颗价值连城的钢铁柔心,
 讪讪地告诉艾莉塔不要轻易地就作这样的决定、就相信眼前的谁。
 这是雨果没有说出口的忏悔,
 而没有说出口的话语仍然浮动无根,
 让雨果接下来的行为成为观众的骂资,
 确实:脆弱,未必都是可以被包容、原谅的。
 得知了雨果的行为:欺瞒、不法伤害生化人~~
 这成为艾莉塔的另一个启蒙时刻,
 艾莉塔第一次切身地体验到了出自于身边亲密之人的伤害,
 那比敌人的撕裂爪更可能撕裂自己!
 虽然卡麦隆、R-Rod 导演说依德是引导艾莉塔成长的人,
 但实际上在电影中,艾莉塔最重要的启蒙者是雨果。
 随后雨果的坠落于爬管途中,
 让艾莉塔完整体验了爱与被爱,
 以及透过激烈方式表现的深刻情感关系之终结。
 雨果其实也学习到了许多,但他不是主角,
 于是雨果的感悟浓缩于坠落前对艾莉塔说的那句:谢谢妳来救我~~
 最后的最后,雨果不再对艾莉塔多说我爱妳了,
 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再爱艾莉塔,
 也是他无意再把艾莉塔束缚在这段他已有愧的爱情中。
 一段无法继续以物理方式存在的爱情。
 可以对照的,是此前雨果曾经说过,
 他不愿艾莉塔为了他而陷于被追捕的情况之中。
 雨果有很多话没有对观众说出口,但他其实还是告诉观众了。
 艾莉塔的情感启蒙与震撼,
 有个我觉得还满有意思的比较对象,
 就是《哈比人历险记》三部曲中的“木精灵”陶烈儿
 http://p1-news.yamedia.tw/MTg1MjQ5NzhuZXdz/f6a528e116c40e19.jpg
 陶烈儿在五军之战中,遭遇了爱人之死,
 哭问著为什么会这么痛?~~
 同样是初恋,而又被暴力夺去爱人,
 陶烈儿与矮人族爱人之间的互动时间与强度,
 应该比雨果、艾莉塔要短得多、低得多,
 而且陶烈儿此前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恋爱方面的经验值,
 至少勒苟拉斯对陶烈儿的感情,陶烈儿并非感受不到,
 但陶烈儿最后的哭泣与强烈痛楚,仍然呈现得并不突兀。
 相较之下,单手握住大马士革刀柄的艾莉塔,
 从半空中的管壁缝旁随着雨果落往遥远地面的泪珠,
 又何来不饱满呢?
 在激烈崩解的初恋碎片中,重新诞化了片尾威猛的艾莉塔,
 曾经重生的天使随着为雨果流的泪业已坠落,
 内在的战士望着指向空中之城的刀锋崛起。
 但,艾莉塔的刀锋,是否真的要指向那个地方?~~
 虽然知道在废铁镇可能也没有多少选择,
 却仍难免希望那位天使在挥刀之余,
 也能有机会重新振翅。
 不然,岂不是太悲哀了?
艾莉塔的情感意识发展之路,
在重重战斗之下,其实是层层有序的。
必要的发展阶段与阶段之间,透过剧情线索精要地加以衔接,
毫无拖沓,而能保留更多篇幅,
给予那些只有实际制作出场面才能展现的各种动作场景。
换言之,那些在电影组成中让观众自行适度脑补也不影响剧情推进的部分,
编导的立场就是毫不噜苏、毫无犹豫地将之精简。
至于自我意识与觉知,
艾莉塔的那句:I'm a warrior!
早已经说明一切。
单从电影本身来看,
艾莉塔的自我意识与觉知,
从来不曾消失,只是有待唤醒。
因缘际会遭遇的那艘火星军弃舰,
在片中已经完成了召唤任务,
这是因为两个小时出头的篇幅限制而设计的剧情装置,
至于能否体谅,就只能看个别观众的想法了。
卡麦隆与 R-Rod 就是把赌注押在大多数观众都能够理解并加以体谅上。
一些熟悉《铳梦》动漫的板友与网友,
也指出过原著一些目前不宜改编进电影之处,
比如说更加的血腥暴力,或是一些太硬的探讨主题、伦理争议之类。
我个人其实也满好奇如果拍摄一部18+版本的艾莉塔,
可以多看到(也少看到)些什么?
如果当初电影公司愿意让《艾莉塔》呈现为 2.5 甚至 3 小时的版本,
我想可以满足更多观众的期待。
不过,眼前的这两个小时出头版本的《艾莉塔:战斗天使》,
已经呈现了一个独立完满的有着大眼 Alita 的世界。
若是《铳梦》真人电影化对于一些原版粉丝们来说,仍然比较像是个待圆的梦,
如果能够有圆梦的时候,我也绝对会买票进场,
去看看顶着离子烫、嘟著章鱼嘴的凯莉会是如何在大银幕上大杀四方~~
而在那之前,我更期待 Alita: Avenging Angel 的早日诞生!
        
作者: badangel0000 (红茶犬)   2019-02-16 11:46:00
写得很好
作者: crystalocean (dolphin)   2019-02-16 16:31:00
推原PO的分析~写得很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