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真宠 The Favourite
2.观影时间 : 01/25
3.观影地点 : 喜乐时代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真宠》这部片乍看之下很狂野叛逆,仿佛尤格兰西莫把英国历史拿来乱搞没在怕?但真要回味起相关英国历史来,恐怕又是很切题的。本片人物们都是真,关系也是真,可能有些复杂的人物与布局被精简化了、角色关系与感情也被夸张化了、起迄年份不清也让在那段时期诸多事件的时间顺序被模糊化了... 但,以一个从 21 世纪初回视 18 世纪初英国历史的角度来看,此片有轻描淡写的大历史点题、也有疯狂揪心的小女人斗争,更有趣的是这大历史与小故事隐然相通,整个英国的集体心理化作个体思绪演绎出来。
以下先由大着眼从标题主题、历史背景、与政治路线谈起,再由小着眼由本片角色设计、人物关系、与关键戏码和风格谈起,看看此片精彩的外表下可能有什么巧思:
http://www.impawards.com/2018/posters/favourite_ver3_xxlg.jpg
1. “宠臣”Favourite 的发展:强权扩张的治理失能
宠臣这东西发展于 16-17世纪欧洲,到 18 世纪渐渐没落。其崛起与与欧洲多个传统中小型地方国家渐渐合并扩张成为大型强权的“大国崛起”历史有关,不外发生在几个君主专制(或转型中的君主立宪)国家如西班牙、奥地利、法国、瑞典、英国。
这些国家变大了、治理与官僚组织也变得现代化了、传统的君主专制号令天下已愈发吃力,“宠臣”就成为君王对政治感到厌恶逃避时的出口:当一切贵族朝臣都不值得信任时,只有我的闺蜜值得交托一切!早期宠臣常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大逆不道,朝臣叛乱往往透过杀死宠臣“清君侧”作为一种示威。到后期,宠臣大多也知道不能一切靠君王一人之宠(毕竟欧洲不是天子如神的治理,而一直是多种权力竞逐平衡),而必须培养自己背后的政治势力及羽翼。
2. 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英国的大国崛起与受害焦虑
自把分裂英国一统江山并脱离教廷掌控正式独立的都铎王朝起,英国就一直陷在充满受害者焦虑的宗教斗争之中,从伊莉莎白一世开始乃至后来的斯图亚特王朝,许许多多的政争宫斗都和宗教有关,譬如《双后传》。而几乎所有英国扩张的国际战争都和宗教有关,尽管可能骨子里只是英国海权陆权扩张的资本主义,但扩张的一个大好理由就是宗教(也是宗教自助餐,反天主教的西与法、结天主教的奥、打新教的荷),要在全世界巩固新教之土对抗天主教,从英西战争、三十年战争、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都和反对天主教势力有关。
英国经历斯图亚特王朝的一堆宗教斗争后,在 1688 年威廉与玛丽双王的“光荣革命”终于重新将英格兰定为新教国家,威廉自 1688 登基开始即自居新教捍卫者,更开始针对法国的“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1689-1815) ,从参加大同盟战争 (1688-1697)、到主导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1-1714),一直到拿破仑战争 (1792-1815)终于结束,整个 19 世纪一直到 21 世纪当代英国荣耀的“大英帝国”各种王室与英雄等爱国神话,都靠这 18 世纪以法国为主要假想敌的“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系列冲突建立起来。
说实话,法国历史学家是不承认“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这字眼的,因为在 18 世纪法国是与几乎欧洲所有强权对立,路易十四的主要假想敌并非英国而是奥地利,英国只不过是各次反法同盟当中的参与者慢慢爬到领导者而已。总之,这个世纪可以看作是一开始法国独强、路易十四专制扩张、众多二线强权集结反法、英国就在这反法的恐惧道路上自我喂养成为新强权。谈回电影,Sarah 与其夫君和党羽口口声声说的“若不继续打仗,我们都将被外敌奴役”,恐非空穴来风,毕竟这安女王时期 (1702-1714 在位) 刚好就是路易十四 (1643-1715 在位) 掌权最后一段时期。
3. 英国两党制:英国转型的路线之争
我们对英国古代政治多半想到君主专制(虽已有大宪章)、对英国近现代政治则多半想到君主立宪国会两党,这在《真宠》当中作为宫斗重要背景“两党政治”之具体成形距离此片 (女王开始厌倦 Sarah 的 1704 到 Abigail 全面掌权的 1711?) 并不遥远,是在 1679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为了解决 Anne 的爸爸 James II 之继承问题而生,反对其继承的城市资产阶级与清教徒就成了辉格党、赞成其继承的传统乡村贵族地主与亲天主教徒就成了托利党、后来极端拥护 James II 之子继承权的极端天主教党人就成“雅各宾党”,在本片针锋相对中是名声最臭的。
基本上,英国两党政治到本片的 Anne 女王时期,才见证了四朝两代王室而已。前两朝是 Charles II & James II兄弟俩,基本上还是绝对君主制居多;第三朝是 James II 被赶跑后迎来的荷兰亲王威廉、与 James II 大女儿玛丽成为双王,有国会的加持更开始与国会建立稳定关系;第四朝就是在玛丽与威廉都死后继承王位的 James II 二女儿、也就是本片主角 Anne 女王。基本上,两党政治可说运转上轨道才在第二朝、而且继第一朝强势的威廉玛丽双王后第二朝就面对一个弱势保守的 Anne ,议会当然是要来好好玩权弄势欺负 Anne 女王的。
这位 Anne 女王在任期间虽然英国扩张为强国有丰功伟业、今日留下的最重要世界文化遗产(还不就是个英国骄傲)就是片头 Anne 送给 Sarah的大模型 Blenheim Palace(今日好多电影都爱用),但 Anne 大部分都只是好好依循国会决议、信任重臣约翰邱吉尔及其妻子 Sarah、就这样让英国运转起来继续强大。而她本人呢?在威廉玛丽双王时期,继承顺位排很后面才排她,先排的都是威廉玛丽自己的子嗣、然后是 Anne 的子嗣,结果好死不死她们两脉都没传人、这才黯然让 Anne 继位,谁都不愿意包括 Anne 也不愿甚至毫无准备,但只有接受,造成“宠臣”的需求。
4. 男人战争的女人动力:英国路线之争的心理缺口
Abigail 代表托利党、传统乡绅、靠土地农作向人民课税、战争只会消耗资源、很渴望安心当个丰衣足食的小英王国就好了。谈 18 世纪初乡绅可能距离我们电影文学读者太遥远,就干脆从 18 世纪末乡绅 Jane Austen谈起吧,《苏珊夫人》《理性与感性》《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庄园》乃至《爱玛》无一不在谈乡绅殒落的焦虑。《真宠》这时代还没有珍奥斯汀书写她们,但本片 Abigail何尝不是一个没落乡绅的先驱?Sarah 都说了“我们玩的不是同一个游戏”,Abigail 说实话只是把小游戏玩大,只不过是缺乏一种乡绅温饱的安全感而已,她挂上个女王也就满足了。
Sarah 代表辉格党、城市贵族、资本主义扩张、战争可以发财、绝不当固守海岛的小英王国而要向外扩张成为大英帝国。Sarah 的夫君约翰邱吉尔就是这个时期的最强力主战派,今日也被列为大英帝国三大英雄 (万宝路公爵、纳尔逊子爵、威灵顿公爵) 的第一人。而 Sarah本身,我们可以看出她比 Abigail世故很多,她从少女时代拉被恶意推倒的女王一把时,恐怕就已经知道这传统英国乡绅结构并非个人可得自由的存活之处,也许女王叫她的暱称 "Mrs. Freeman" 多少展现了这潜意识?总之 Sarah不论在个人家产还是国家发展层面上,都焦虑地要扩张发展、改变现状。
而夹在两人中间的 Anne 呢?也许在宫斗戏份上不是主角,但在尤格兰西莫自《单身动物园》到《圣鹿之死》到《真宠》这一系列的世道冷漠电影中,也许 Anne 才代表一颗单纯珍贵的英国初心,她身份所代表的英国王室与贵族地位也许都是身外之物了。我们大概看得出,保守派 Abigail的缺口在小乡绅的温饱富足、进步派 Sarah的缺口在国家的受害焦虑、而少女心 Anne 的缺口则在一点点基本人情,包括信任、同理、关怀、抚慰等最最基本的。并不是所有国王女王都适合这剧本,但 Anne 就很适合。
5. 推倒之无情:结构压迫个人
本片大叙事也许谈个英国的受害焦虑与转型路线之争、然后看两条路线你争我斗之间如何践踏那颗单纯初心,不过在把这大叙事给浓缩为小叙事化身三个女人三角关系时,还要有一个由大结构推动小代理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我觉得是尤格兰西莫恶趣味风格在此片的最高调展现(其他部分虽然仍充满恶趣味,却都被视为尤格转向大众化):推倒与吃土。
我们先跟着可怜女子 Abigail的视角,看她当个没落贵族如何凄惨,首先就是连搭个马车都被傲慢男性乡绅当面打手枪、要下车还被一脚踢倒满脸泥巴,类似的处境她恐怕也遇多了、只是一次次加深她决心找回身为贵族主权而已。对 Abigail的压迫分三次三种阶级,第一次是男性小乡绅踢倒吃土、第二次是宫廷厨房女佣陷害她沾强碱、第三次则是国会等级的大贵族 Harley 夜间邀约结盟居然还推倒到土坡下。三次三阶级,都在后面推挤着她也提醒她:好好服膺体制顺从结盟、好好攀缘女王重返贵族、不然留在这阶级妳只有吃土。
其间,随着小提琴紧绷音效的连接,Abigail 被陷害摸强碱的戏和 Anne 回忆当年被男性贵族欺负推倒的戏连在一起了,隐然告诉我们她们身在不同阶级所面对的集体压迫都是类似的。渴望一点基本人情义理不可得的 Anne ,这辈子和姐妹 Sarah的携手结盟就在于这次一起对抗贵族男孩的欺凌。这背后历史电影虽没拍,但读历史我们知道 Sarah是被送进 James II 宫里赌个未来出路的、James II此前在英国的地位也是受到广大疑忌与排挤、若女儿受其他贵族欺凌也不意外,而后 James II 能当王也是靠约翰邱吉尔军权襄助,女人这边由 Sarah自小支持 Anne 也异曲同工。
6. 代理人战争:男性挤压女性
三位女主角之中,Abigail 被同阶级排挤而力争上游的缺口与动力很明显、Anne被同阶级欺凌而珍惜姐妹援手的缺口与情谊也很明显、唯独 Sarah在本片中那宰制一切的权力欲之来源演起来并不明显。然而透过回顾英国大国崛起与受害妄想一体两面的 18 世纪历史,我们恐怕也可以把 Sarah在电影中的各种“爱国”与“战争”包括“若不乘胜追击,我们有天会被法国血洗”等言语都当成不只是政治辞令、而也很可能是出自 Sarah心底恐惧的肺腑之言?电影虽没演前情,但 Sarah被送进宫里赌一把、努力帮主子爬上来甚至必要时可以换主子,恐怕都是宫斗婊子的基本焦虑。
较隐晦也较令人疑惑的,倒是 Sarah与其夫君约翰邱吉尔之间的关系。对英国历史(至少是英国的传统男性历史书写)有兴趣的观众,在此片最能认出的名字应该就是这位鼎鼎大名的第一代万宝路公爵,他既以战功开启大英帝国英雄传说、又以投机的政治盘算一次次大起大落... 结果,此片由 Mark Gatiss饰演的约翰邱吉尔,竟然是众家角色当中最没存在感的一位!我们除了看他片初参加了一下子派对、在床前向女王报告了 Siege of Lille 的战胜事蹟以外,唯一一场属于他也属于 Sarah的私下戏份竟是两人离别:Sarah 要求同房一晚、约翰竟轻慢推托“和弟兄们一起”。
从历史中我们知道 Sarah与约翰两人结盟四十年、经历四朝两代、理应是对共患难佳偶?本片 Sarah在她对付的政敌与玩弄的女王面前这么多逢场作戏,唯一一场和夫君一起总该流露点真心?也许这就是她的真心、只是被狗咬,当然是被丈夫以典型英国绅士身段礼貌地冷落排拒。虽然丈夫在前线口称出生入死,但此片把约翰身段拍得极云淡风轻,反而是一直离宫在外把这搞定女王与托利党的烂摊交给 Sarah一人扛。于此,我们看见 Sarah & Abigail两个女人间成为男性战争之代理战争的意味:男人自己不脏手、推女人上战场搞定、又是推倒又是排拒、吊尽胃口毫不留情。
7. 政争到争宠:两场钓鱼游戏
此片核心的女人宫斗魅力,终于在此背景下呼之欲出了,那就是一种欲拒还迎的钓鱼艺术,不论 Sarah 还是 Abigail 都一样,她们总是先找到 Anne 的缺爱焦虑后对症下药、与 Anne 建立患难情谊再不可分后、就掌握这情谊的收放令 Anne 七上八下被她们玩于股掌中。这种病态的依恋总是需要一点虐爱的诱因,譬如 Sarah越是否定女王斥喝女王、女王越是自卑自怜觉得离不开 Sarah;而甫进宫仍在学习成长的 Abigail,她先一次次对少根筋的未来夫君 Masham 练习那又打又骂又下跪的虐爱游戏、然后慢慢越练越大一次次刺探女王感情缺口的底线,等上钩后收放自如。
本片最放浪形骸的幽默桥段大体在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钓鱼游戏上,然而在荒唐搞笑的面具下包藏祸心,不论是宫廷赛鸭的疯狂男人还是长袖善舞的嚣张女人,一样是笑里藏刀另有心计。如果我们可以把 Sarah & Abigail对 Anne 的掌控当作是钓鱼,其实她们背后那云淡风轻不脏手的男性们,还不是在一步步威吓利诱钓她们不得不上钩?约翰对 Sarah很冷淡、令 Sarah平日宫斗这么久仍缺乏安全感、只是进一步巩固她为了寻求安全感继续牢牢地代表邱吉尔一家同气连枝;而 Abigail这边本来也只想在宫里慢慢安稳重拾点贵族文明,还是 Harley 相激威胁后才硬著头皮上。
于是,若一直把英国 18 世纪的时代处境与集体焦虑放在心里来看此片,不难发现这是个传统保守与进步扩张的两党派男人之受害焦虑、透过对女性代理人的钓鱼转嫁给两位女性宠臣、进而让两位女性宠臣透过钓鱼掌控 Anne 女王争夺权力以得到安全感的连锁结构。这是一个自身有缺口、就需要找到其他人的缺口掌控之、以掌握权力来填补自身缺口的迷幻药;而迷幻药这东西,终究只会是场空,总是叠床架屋得到了一堆身外之物喂养了自己身后的大结构,而自己个人念兹在兹的初衷却一点也没实践到。
8. 从龙虾到圣鹿、兔子终于得自由
这初衷,我认为还是可以无忧无虑把一切权力当成一场空的 Anne 女王,她虽然一直是被玩弄的棋子,但这游戏中谁人不是在玩弄她之余自己也被玩弄呢?Sarah 焦虑著国家被法国攻陷为奴、Abigail 焦虑着要抢回贵族地位掌握安全感,这两者叠床架屋到高处都已成了一场空,倒是只有 Anne 这看似最弱者所追求的最真实。17只兔子不知是史实还是杜撰?总之单纯可爱的小兔子能不能得到来人的珍惜、就考验著来人是否尚存基本的人情与真心。Sarah 在片初考验没过展开了 Anne 对她的怀疑、Abigail 初见面过了关得到了信任、但 Abigail最后揭露的忽视又将她打回原形。
此片如果有角色成长的故事曲线,我想这曲线是分为三条的,Sarah 的是持平旁观、Abigail 的是下坠堕落、Anne的则是上升醒悟。本片 Sarah从开始就已是抱着权力焦虑的宫斗高手,人格至终不变只是处境有起有落;Abigail 一开始只是个人焦虑想找回往日生活的安全感、却一次次在禁忌诱惑中越玩越大走火入魔失了心;Anne则是由一个明明重视人情义理也有爱民理想却被摆布的女王、慢慢在左支右绌中摆脱旁人的掌控走出自己路发自己的声,先摆脱了国会男人们再摆脱了 Sarah甚至片末终于走出 Abigail阴影,她一次次填补自我缺口不能再委身于外人、只能靠自己。
尤格兰西莫近年电影从《单身动物园》到《圣鹿之死》都在谈一个极冷漠疏离的无情世界,而且主配角群等小小个人都置身在一个对冷漠习以为常已病入膏肓的世界中,从《单》片的强迫配对社会到《圣》片的中产医师家庭都一样。在这些世界观中总是仍有少数纯真者如绝望世界的一线希望、却每每被冷酷地当作祭品牺牲掉。倒是在这次《真宠》,虽然这英国 18 世纪集体焦虑下由掌控他人填补自身空缺的世界观仍然疯狂地病入膏肓,但这次的纯真之子 Anne 女王倒是终于在最后冷静地独立于一切身外宰制而找回了主权,也许算是尤格的英语电影三部曲中第一次疗愈?
我个人过去并不多注意这些女人宫斗史,虽然知道 Sarah & Abigail与 Anne 女王的恩恩怨怨但总是听了就忘掉,总是把眼光注目在约翰邱吉尔这样的男性功臣之战事与政局、却总是忽略史上在位时间短而且作风也低调不强势的安女王。对我这对英国有兴趣也关心的观众来说,此片透过我们平常较少注意的女人战争把英国集体时代情绪给浓缩起来、让我们看那集体焦虑如何从国家穿透进个人的四肢百骸。倒是如果不带着这些历史的关注与脑补,也许更能欣赏此片基本人性的伸张、冲突与竞合吧?
两种观影方式都很有意思,我建议如果可能可以切换两种心情各看一次,那心得必然大不同。也许一刷值得专心欣赏最基本的角色关系展演、一刷完回家把历史都来补一补、然后第二刷也许会发现这段真实历史配上这个题材和这种表现方式有多一拍即合,一定更有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b-wkehT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