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私人战争》外头交锋;内心交战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19-01-17 01:39:14
图文版请于连结:
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2599123383332873541335542/1711566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敬那位前线报导的女人,独眼女侠玛丽科尔文
在网络流行一句话“台湾记者智商只有三十”用来讽刺现在台湾的新闻媒体从业员部分不
求甚解,甚至扭曲事实只透过网络言论来出新闻稿,最后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错误报导
。台湾人似乎已经对于与其相信新闻,不如自己透过网络或实际走一遭寻找真相,但还是
难免会有被许多资讯误导的状况,尤其是来不急应对资讯爆炸时代的中老年人。记者说来
就是将事件的真相带给其他人的先锋者,电影《私人战争》以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的故事
,让世人再度看到英国记者深入战争灾区,将当地第一手情报不畏跨越生死线的带回给世
界知道,这里正在上演着怎样的悲剧跟惨绝人寰的故事,即使身心俱疲她还是回到战区,
报导不能公开的秘密,带给世人真相。
人们需要八卦和时事,故有了娱乐花边新闻和各种社会故事,现在新闻分门别类许多,从
最吵吵闹闹的政治新闻和政令宣导消息,到艺文展览和新兴电竞活动,都是一门独立的新
闻类别。我们不能说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因为大众必须更新知识也需要消遣,但为何当
今台湾新闻让人诟病,可能主要在于“失衡”的缘故,但过多的八卦小道;与政党和收视
感扰人民接收新资和国内外消息的权利,这样的新闻内容就可能不在合格,也无法让人信
服。
而这也使得第一个得面线火线的就是跑新闻的记者,但有时并非记者不报或只报鸡毛蒜皮
之事。也许更多的是看不道的势力垄断和观众的选择,有时观众的选择是有趣的,就像大
家即使知道速食餐厅不健康但还是会想吃一样,而记者也只是呈现出符合上级和观众口味
的中间人,在台湾,要能走出自己报导之路的记者可说是寥寥无几。电影《私人战争》是
以英国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最后的故事来呈现出,一个在看过无数死伤惨案的记者于身心
俱疲下,为何依然选择奋不顾身的走向最险境之处,带回第一手消息。
《私人战争》有典型对于战地记者这样题材观众想得到的背景与故事,例如叙利亚内战,
还有各种非洲与阿拉伯战事。电影中主题并非全然放在战地上,而是将重点放于“玛丽科
尔文”这位女记者在这样来来回回出入平和国度和战乱之地之间的内心交集和来回挣扎。
电影用了有趣的概念来呈现玛丽科尔文这位女记者的心境变滑,像是房子空间的错位;和
与男人求欢时和写新闻稿相互交会的手法,这些分镜和方式都大大提升电影的可看性和吸
睛度。
电影中并非从玛丽科尔文入行记者开始讲起,而是以重点纪录她经历过什么,而导致她一
直拖着身子在战场行走至最后一刻。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奠定她“独眼女侠”称呼的斯里
兰卡内战、利比亚内战、访谈格达费、感情生活和最重要的阿拉伯之春那场对全世界的新
闻直播。玛丽科尔文并非一直坚强,她出入战区受过重伤,也长期受到“创伤后压力症候
群”而无法平静。曾经想过放弃报导,但最后却又因心中的使命而走往战区。
玛丽科尔文并非新闻专业毕业,她曾说在战争中她在乎的不是战事胜败和军事揭秘或掌权
夺利,她注重的是那战争的样貌与人性,还有事情的真相。她不是一个批判一场战争对错
的人,而是一名这场战事的见证人。而在台湾某些搬弄是非为了自身利益,写下无中生有
带风向的人,这些人不只是记者,也包含着那些名嘴和网红,他们又是何种新闻下的见证
人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