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2018个人片单

楼主: sunny1991225 (桑妮)   2019-01-11 18:21:03
年度十爱与补遗
单子上的电影有一些有写过感言,有一些没有。不过,电影感想跟这里的入围理由是分开
的,可以自行参考。
1.燃烧烈爱
电影感想请参考在酿电影写的长文:
https://vocus.cc/filmaholic/5c382f3ffd897800010b25c7
李沧东筹备了整整八年的一次虚无祭典中,其实回响着韩国当代史与美国南方歌德文学的
阵阵跫音。这是我眼中文学改编电影应有的那种理想型态;李沧东在此不只是导演,更是
小说家,不只去改编一本,而是两本小说,更用一种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把两者融会贯串
在一块,转而去对我们当下的世界做出反省(霍格里耶或安部公房的读者应该会看得相当
愉悦)。要消融文字与影像,甚至是文字与文字间的扞格,这需要的不只是作者对原作的
理解,更需要他对电影形式的理解。
如果不是燃烧烈爱的出现,我大概作梦也想不到福克纳与村上春树还会有弭合的可能性吧
。改编他们任一人就已是无比艰钜的任务;我们过往有过的就只是James Franco对福克纳
的经典如声音与愤怒、我弥留之际自抬身价的三流劣改,或者陈英雄、市川准不乏品味,
却也不够精准的村上春树影像化。即使不谈改编,燃烧烈爱也是李沧东对自出道作绿鱼就
开始进行的社会关怀的一次演进,不只反映阶级问题,更深入谈都市文明和其生活型态的
不断扩张如何吞噬当中的渺小个体。它在全球政治紧绷的2018出现并不是巧合,而是预先
算好要对着新一代青年的精神荒芜做出回应。
2.撞死了一只羊
电影感想请参考在酿电影写的长文:
https://vocus.cc/filmaholic/5bf5fa17fd897800019e1073
本次金马最喜爱的竞赛片。它是用藏边土壤酿制成的高纯度毒品、即使镂空故事也可以靠
精纯的文化氛围与影像形式取胜的感官体验;万玛才旦无论拍摄它时吸了什么,我都好想
要一些。吕松野的摄影没有入围也真该去向评委们申诉。万玛才旦放下了前作塔洛以淳朴
为伪装的民族亡恨与失根,转而投进自身背景文化中的神祕主义寻觅藏族特有的生命体验
。那些转译梦境至音画的手法貌不惊人却处处藏有玄机,在梦境质地里渗入冷不防杀出的
幽默感与仁慈,活像是大卫林区、王家卫与阿比查邦的三合一。4:3的画面比例、物件位
置的反复、打光与颜色对比的设计都使我迷上瘾,好想暂时脱离尘世化成那可可西里荒山
中的野鬼和飞禽走兽,或与丰乳肥臀的藏女攀上几句话,飘啊飘的不下来。比起张艺谋的
“影”,我当时更希冀看到万玛才旦靠撞死了一只羊夺下导演奖。
3.死灵魂
不少外媒视为呼应朗兹曼的长片"浩劫"的纪录作品,实际上也真的是如此。死灵魂是一面
有着惊人体量的历史碑文,以一场场枯瘦、冗长、干扁的访谈层层堆叠出生还者对上个世
纪的夹边沟惨案死者的招唤。电影的影像风格和片长容易让初见者打退堂鼓,但面对历史
的态度或许本来就需要这种枯瘦与严肃来支撑。恩斯特卡希尔在人论中谈论过他眼中的历
史学家应有的理想型,王兵那隐形的摄影机或许会是一个的极称职的非人实例。
看完死灵魂后又陆续补全了王兵的铁西区等旧作,害我脑中冒出一个猎奇的镜头:王兵跟
Michael Moore在生死擂台上互殴,两人浑身浴血。
4.风的另一边+死后他们都会爱我─以及F for Fake
年初应该找会时间连同Orson Welles的收山之作F for Fake一起写成一篇长文。其实这列
法有点作弊─同时列了三部电影,而F for Fake根本不是新片─但Welles的风的另一边与
Morgan Neville的死后他们都会爱我,无论制作过程还是实质内涵,都可以被当作互补的
孪生双子,F for Fake则可以被视为像是论文的appendix一样的补遗之物。三部电影摆在
一起,就是深掘现实与虚构界线的理想范本了,戏剧化的程度于不会亚于世人对霸王别姬
与张国荣悲剧的感怀与联想。即使获得网飞的资金挹注,风的另一边很明显仍是没有被完
成的一部实验作。再更深入追讨下去,或许正因为它本来就注定要当成永远的现在进行式
,不被完成才会是它的恒久型态。一代影坛巨匠那比悲伤还要更悲伤的后设故事,因为他
的执念,注定要以电影的型态反复播送。
5.高潮
金马影展错过,年终将近午夜在华山观影结束那刻忍不住暗自喊了声"我的老天鹅啊"(一
旁的观众则以傻眼猫咪的神情咧嘴露齿颗颗邪笑)。这不是我第一次与Gaspar Noe交手也
不会是最后一次,但仍然看着看着开始质疑Noe是否也在拍摄时帮剧组全体的饮食偷下了
迷幻药(还有帮演员买好了钜额保险?)。Noe铁定对希腊人的日神与酒神精神之分有通透
的理解。电影后半那像是迪斯可球一样疯狂回旋、转动角度的长镜头(绝对不是台北物语
中的西门町风火轮)兼之魅惑电子乐的大暴走都像是不榨干、放空镜头中人物的生命精华
就不罢手。这是不疯魔不成活的酒神大宴、不在戏院就难以体会其威力的邪祭。它不只狂
,更是颠了。可惜Guadagnino的阴风阵阵新版无缘于去年在台上映,不然两部连着看,哪
怕不会想狂舞不休到暴毙。
6.野梨树
我还没有补全锡兰14年的冬日苏醒。对我来说他的最佳作是2002年的远方。但野梨树仍然
非常让人着迷。锡兰自言受阿巴斯影响极深,这在野梨树也清晰可见:在悼亡、直遣知识
分子悲怀的同时,也要从自己的土地发掘病根与解方。有着艺术家身分的主角回乡同时也
经受一场道德、宗教与家庭信仰的辩证,言语交锋之多之广之锐利一度让我怀疑那些美妙
的山野远景通通只是陪衬,直到锡兰靠着一口井和一束长绳又把人物的救赎拉回了人与乡
土、家人的链结,而非伍迪艾伦式的犬儒上。电影中三人在乡村小路散步边对宗教与道德
喋喋不休、却又不时会扯到科技产物与外界国家的对话安排看似不接地气,实际上透漏
出对着新一代知识分子其内在与生长土地断裂的讽谕。老母不断说著“你很特别、你很出
色”,主角却语带苛薄地回嘴自己出生农民阶级时,当中所隐含的一切自我歧视与厌恶,
想来也就是“唸了书再回乡结果吐不出人话”的一种真诚显影吧。
7.蜘蛛人新宇宙
跟"风的另一边"一样文章预定。对我而言,新宇宙不光是今年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可能
也是自Blade在二十年前复兴Marvel漫改以来最好的漫改电影。一方面回到了类似于Zack
Snyder和Robert Rodriguez当年将纸本漫画(300、Sin City、Watchmen)透过CGI绿幕逐格
转绘,以及李安尝试将漫画形式溶入大银幕的思路上,却没有走进前述这些做法的死胡同

但更重要的是,新宇宙本身就是浓缩了美国漫画半个世纪以来的精神革命的小宇宙。这
是一部真正新型态的“漫画”电影:使用3D动画而非真人电影形式、把frame rate拉低到
12格、关掉动态模糊的思路,都是为了在电脑动画与电影特效倾向于追求视觉流畅与平滑
感的时代,寻回那些当年敦促著美国漫画成长的反叛精神。这也与电影开头那个许多观众
或许不明所以,却是漫画爱好者一定会认得的CCA管制令的标章遥遥呼应:
CCA(The Comics Code Authority)正是半个世纪前禁锢了美国漫画的象征啊!在一部充满
视觉叛逆、向其创意本源无限致意的电影前贴上这个标章,正是新宇宙开得最高超一个的
后设玩笑。有些人或许依旧瞧不起这种次文化题材被大型电影公司一而再再二三重复用来
营利的模式,但反过来想想,一个讲者能让已被说到观众不会有任何期待的作品迸出形式
上的惊异感,不正是作者实力是铁打的明证?
8.西部老巴的故事
柯恩兄弟似乎已进入到从心所欲而不拍坏片的阶段。在人间的暴力异境中对命运做最大限
度的讥嘲、对道德和人情做最小限度的歌咏,大概是他们此生再也不会更动的一块招牌。
他们的风格在西部老巴的故事有一个微妙的进展,就是竟然也开始有着相对鲜明的魔幻色
彩起来了。如果这世上还有人想改编Cormac Mccarthy的血色子午线,我希望会是这兄弟
俩递上他们的请愿书。
9.抓狂美术馆
简直是野梨树的对照组般的存在。一部自我溃击(self-defeating)式的年度笑片,揪著作
为学院和公民社会基础困境的信任问题一顿穷追猛揍。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才让我看的时候
边笑边隐隐作疼。毕竟啊,仔细想想,如果电影中的艺术展场是更为重大的比喻:是在指
艺术欣赏、艺术品味以及相关的艺术促销者、消费者,乃至于其他知识体系和其受众的关
联,而不只是某个具体空间的话,这史诗级地图炮哪怕没有连Ruben Ostlund自己,乃至
于它扬威的整个坎城、本片的观众都给轰个稀巴烂?北欧那左派理想国的现实定位更是把
这记自损八百的七伤拳给推到了残虐的层级。无论这是不是Ostlund有意为之,它都让人
愈爽就愈心寒。
10.罗马
Alfonso Cuaron私密史意味浓厚的集大成之作。早年的你他妈也是中作为隐线存在的墨西
哥政经史、人类之子和地心引力在关键时刻决绝炸裂的母性能量,通通回流至名为乡愁的
灰阶影像和音效的重量上。以记忆的幽魂为轴心、基点的横摇镜和横向推轨的反复显现,
再再显示出它是披着自然主义毛皮的造梦电影:造童年的梦,也造历史的噩梦。我到现在
还是不太肯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罗马(它被排在第十名这个边缘地带也很明显了)。有不少
评论指出罗马应以大巧不工或浑然天成形容之,我却觉得Cuaron的剧本与影像把许多事情
都算得精明极了:一颗纯正、未经打磨的回忆晶体哪有可能精准映射出尚雷诺
(Jean Renoir)的"游戏的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或费里尼电影的身形?
尤其,电影中对PRI党、CIA与中产阶级拐弯抹角的指点,都勘可比拟为"游戏的规则"中,
那些剑指大难将临却无所事事的法国贵族其精神世界的凶恶调侃。如果说罗马真有什么问
题,那绝不是文本太单薄,而是在让自己看起来反璞归真上有点欲盖弥彰了。但这似乎又
不是不可宽恕的错误。如果女仆Cleo真的对Cuaron而言是接近母性象征的存在,那这种抑
止不住、甚至将其展示成能驾驭金鸡独立型的武林高手的美化作用,只能说是人之常情罢
了。
遗珠除了萨玛的漫长等待、没有烟硝的爱情与Paddington 2以外不列入,否则清单就太琐
碎了。这之中大概属萨玛的漫长等待最无辜,我自觉没有完全理解它,所以不敢将它纳入
年度片单中。
底下是纯粹就个别印象分类的年度之最。除了年度最重要跟“导演欠观众电影票钱”两区
外不做说明。
最重要:黑豹
喜欢也好讨厌也罢,黑豹是类型电影里程碑的事实不会改变。在它出现以前,好莱坞是真
的还没出现过任何一部一方面以反映黑人的生命经验和文化为目标,二方面又能以商业巨
片的姿态走上舞台的电影─它卖了足足十三亿。这数字是什么概念?当年Marvel为了复兴
自家电影事业而递出的第一个外包制作,黑人超级英雄电影刀锋战士─又被称为近代漫改
电影史上的票房中兴之作─也“只”卖了一亿三千万。
若要直白些,黑豹就是非裔美国人的赛德克巴莱。已经经历过不知道多少个美国奖季,同
样的主旋律被反复拨放:实质影响力只能算是媒体菁英宠儿和玩具的黑人电影轻松拿到了
入场门票,却在大众文化中连一圈涟漪都撼动不出来。这跟抓狂美术馆讽刺的"菁英者的
猎奇垂怜"有什么差别?我想根本没有。Steve McQueen轰轰烈烈的12 Years a Slave,对
比于黑豹,也不过就卖了一亿八。即使很多人不想承认,但商品或大众化本来就是文化力
量高低判准的一项。这些年下来对星际大战和大白鲨的出现终结了新好莱屋时期的控诉,
可从来就没有少过。去年Kathryn Bigelow交出了底特律、Spike Lee也在今年交出了黑色
党徒,只是有谁真心会相信在达取大众的程度上,底特律或黑色党徒比黑豹更成功?如此
一来,黑豹的出现难道不算空前?(是否绝后,则是另一个有待时间证明的好问题)
最话捞病发:禁身接触、杰克盖了一栋房子
最忧郁病发:大象席地而坐、谁杀了唐吉诃德
最寓教于乐:一尸到底
最脑洞大开:使徒、永劫、宿怨
最浪漫:地球最后的夜晚
“导演欠观众电影票钱区”:江湖儿女、摇滚乐杀人事件、引爆点、
与神同行的少年、温彻斯特鬼屋、鬼修女
江湖儿女是本次金马观影除了爱‧牧之外的最失望。基本上就是贾樟柯电影无分故事、选
角还是主题的一次尴尬串联。文艺作品玩共通宇宙并没什么错误,但我实在不知道江湖儿
女锁定的观众除了贾导铁粉外还会有谁?如果不是死忠的贾樟柯观众,看到某人去新疆看
外星人的安排时会不会以为这是跑错棚的科幻片?自我重复不是错,但自我重复却还重复
的如此陷溺,证明了总集篇永远最没光彩一说绝非无稽之谈。
摇滚乐杀人事件跟引爆点,我另有写过两篇短文可供参考: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36263389.A.D5A.html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36648339.A.980.html
近年国片置议题于媒介之上的热潮中,它们绝不是最坏的两部,却是最坏的示范。要称这
两部电影的主事者有想要消费题材的意愿,自然是太过阴谋论或坏心,但实际的影像成果
就是除了议题之外都让人难以吞咽。引爆点把社会与土地正义的招牌高高捧上云端,却忽
略了观众对人性与常识的基本理解,摇滚乐杀人事件则沦为叙事不知所云的自渎秀。看这
两部电影远远不比去复习灭火器、浊水溪公社的作品或关心日月光污染事件来得有意义。
与神同行的少年是今年看过的六部柏林影展竞赛片中最糟。Cedric Kahn在尾声安排了一
记回马枪想要让电影不至于那么没人性,却掩盖不了这是一部画面瑰丽的戒毒与传教电影
的事实。在柏林竞赛片中看到主角见人死就崩溃投身温柔乡来场Casual sex的戏剧套路,
实在不是多让人愉悦的事。
温彻斯特鬼屋跟鬼修女败在挂羊头卖狗肉。我热爱恐怖片,但这两部真的让人失望极了。
明明都有话题性十足的题材、借到了会让恐怖迷垂涎三尺的理想外景,结果前者像是三流
的洋房出租广告,后者─借用影友的话─根本是以古修道院为舞台的修女时装秀。既然剧
组连动兹动兹的炫光跟干冰都准备好了,何不找Baz Luhrmann把鬼修女做一部混搭型的歌
舞片就好?反正他连大亨小传都能拍成流行金曲MV。
作者: headheadgood (头头)   2019-01-11 19:05:00
推!燃烧烈爱跟撞死了一只羊也是我去年最爱!
楼主: sunny1991225 (桑妮)   2019-01-11 20:05:00
回joey:萨玛我觉得要跟导演的前几作一起看比较清楚电影是好的但不好理解是真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