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黑暗的时刻》跟《敦克尔克大行动》根本就上下集啊,
乔·莱特跟诺兰是不是串通好的,
在2017集体合作一个演上集一个唱下集?
《最黑暗的时刻》讲的是邱吉尔临危受命,
在德国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
顶着国内求和和主战派的压力,
在短时间内决定整个英国的未来,以及敦克尔克陆上那四十万英法联军的命运。
饰演邱吉尔的男主角盖瑞·欧德曼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
坦白说我觉得早在 1994 年,
他饰演贝多芬的那部《永远的爱人》时就该拿奥斯卡奖了,
结果却相隔了整整 24 年才得到小金人的肯定,
也算是给他一个迟来的公道了。
其实这部片看的不是邱吉尔本人的抉择,
而是看邱吉尔身边的人带给了他什么样的影响。
(邱吉尔本身就是绝对的主战派,所以在他身上根本没有选哪一边的问题。)
1. 邱吉尔夫人
邱吉尔夫人带给邱吉尔本人的是家庭的影响,
一个伟大的男人身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邱吉尔要心无旁骛的专心决定英国的未来而不被自家人扯后腿,
邱吉尔夫人的支持绝对是无庸置疑的。
2. 小秘书
很多人觉得小秘书很花瓶,
但实际上小秘书在这里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因为小秘书代表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心声,
她是邱吉尔用手背比出“Ⅴ”时得知这也代表“干爆他”的情报来源,
也是邱吉尔在一群勋贵环绕的当下,
得知一般百姓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以及所受影响的最直接途径。
3. 张伯伦与哈利·法克斯
张伯伦与哈利·法克斯代表了英国力求主和的鸽派,
但同时他们也代表了
“有本事即使在英国投降后也享有同等甚至更高权利的菁英份子”
他们的立足点和一般百姓不一样,
上战场杀敌轮不到他们,投降后利益受损可能也没有他们,
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一群受和平眷顾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一旦真的让战争开起,
反倒有可能会让他们蒙受损失,
平白失去在现有和平之下所享受到的权力。
在本片里张伯伦与哈利·法克斯的态度是很有趣的,
哈利·法克斯显得较为急躁,张伯伦却似乎有左右摇摆的观望倾向,
但以在电影开头时张伯伦的态度来说,
自觉年事已高不久人世的他,
其实是最不希望在自己走入坟墓之际见到英国子弟上阵杀敌的人。
但随着希特勒大军不断突破侵略南方,
在厕所里哈利·法克斯试图再次说服张伯伦与他同进退,
一起对邱吉尔进行逼宫,
但吞下吗啡的张伯伦却说再看看,
这一幕代表着已知自己可能不久人世的张伯伦,内心也动摇了。
所以才会有在最后邱吉尔发表宣战演说时,
张伯伦挥起了他手上的手帕,
一举消除主和派与主战派的嫌隙,
让邱吉尔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4. 英国国王
坦白说我觉得英国国王的转折有点硬,
他可能是感觉到战争真的无可避免,
即使不战求和他也很可能得烙跑海外,
跑到加拿大当个烙跑国王,
所以才在自尊心与责任感的驱使下转成主战派吧。
国王对邱吉尔的支持无疑是给邱吉尔一个极大的强心针,
这可以一举扫除邱吉尔被最高层人士拉下马的阴霾,
也让邱吉尔有信心去进行最后一波操作,
彻底扭转主和派那看似占尽上风的立场。
5. 地铁上的人民
很多人说这一段邱吉尔忽然搞消失跑去问民众很没必要,
但实际上这一段是邱吉尔整片中最高明的政治操作。
邱吉尔跑去搭地铁,纯粹就是刷刷存在感、喊喊口号罢了,
在这里他展现了:
1. 亲民的一面,代表他也会搭地铁,一样与民同在。
2. 他可以进行演说,宣扬教义,激发人民的爱国心。
如此一来,邱吉尔就可以累积大量的政治资本来抗衡反对派,
你有看过英国首相亲自下海来搞社运吗?
本片的邱吉尔亲自示范给你看。
在邱吉尔跟地铁民众聊完天后,他马上跑去政府部门刷存在感,
里面的“民众说词”没一句是真的,
什么“现在求和只会死的更难看”、“英国政府会变成希特勒的魁儡”、
“军事设施会被德国侵占”、“英国人以后会变成奴隶”都出来了。
地铁上的人有讲这些话吗?
没有。
那为什么邱吉尔要这样说?
因为如果邱吉尔这么说了,就代表这是真的啊!
一旦这套以假代真的策略成功,
邱吉尔就可以直接替一般民众和公务员代言,直接去跟主和派硬干,
而事实证明也他这套策略成功了,
他成功赢得了主战主和派的全力支持,进行了敦克尔克大撤退,
为未来长达五年的战争累积了足够的人力资本。
《最黑暗的时刻》看的不仅仅只是邱吉尔一个人的个人秀,
更是看邱吉尔身边的人们怎么影响他,而他又怎么影响自己身边的人们。
英国国王如是,张伯伦如是,邱吉尔夫人如是,
小秘书如是,地铁上的人们以及公务员们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