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定格/ 真善美/ 自己买票
听说要防雷
(文长,已排版;最底下有网页版。)
*
幸福定格 LOVE Talk
大概一年前就知道这部片的消息,几个月前访谈影片与文字报导不停地被转发,
可能是过于期待,以至于看完之后觉得普普通通。
寻常夫妻事摆在镜头前面,双方激辩之间我很希望他们可以抱着对方一边说,
不过在幸福定格的镜头里并没有发生。
或许太过亲暱的举动在外人和机器面前是不容易的,
这样的谈话某程度像把手边的工作都拿到桌上一起开会。
看别人日常生活里的抱怨,却像有备而来的提案。
想必太太们都把这些不满放在心里好多天,甚至好多年,
藉著这个机会用力地说。
不过我很喜欢一开头的那对中国的夫妻,
两人对导演的提问彷若外星语般不解,求婚、告白一概没有,
谈恋爱是什么也不像我们以为的定义,走到一块儿就是一块儿了。
先生害羞地笑地说被你一问我还真觉得我们奇怪了,
但你没问我都没想过。
别人眼里的不正常(或该说:不可能)在他身上却是自自然然地,
不需要多说多想多解释,日子就这么过下去。
一旁的太太乐会(我觉得这名字真美),
漫不经心逗著孩子、一边盯着电视,两只腿脚晃啊晃,
像在跟导演说你真无聊,到底在问些什么呢。
“爱”与“在乎”、“感受”与“关系的连结”、
“你不花时间跟我讲话”,“为什么要跟对方结婚?”、
“他吸引你的点是什么”、谁跟谁受了委屈,
对照起来这些似乎是台湾人发明的词汇,还专属于中产阶层的伴侣之间。
除了夫妻之间的对话之外,整部电影还剪了其中一对夫妻的
婚礼片段贯穿整部片子(海报上抱着双胞胎的那对),
影片走到快尾端看到小夫妻裸体婚纱的大型布幕降下来真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一辈子最像明星的这一天从此刻绚烂浮夸归于日常。
婚礼上新郎对着岳父致词说,本来新娘子是不让我穿这身白西装的,
因为她心目中白马王子只有爸爸一个人。
想到前阵子纷纷扰扰的性教育与情感教育风波,
觉得这种渊远深长的角色错置真是奇妙。
要说是爱,也非爱,要说精神上的role model,也有点违和,
可能也出于某种忌妒吧,
能把爸爸当作恋爱/结婚对象标竿的女孩,毕竟在我身边不是多数。
又有一对小夫妻,太太抱怨了半天,
先生无厘头地回以很黑色幽默的总结,把太太逗笑了。
太太说,我就释怀了,因为我现在会报复你。
我给你吃过期的东西,肉啊、牛奶啊,过了保存期限的。
但没有坏,我有闻。
是什么样的爱会让人要这么捉弄对方呢?我其实不是很明白。
另一组教授夫妻,太太对先生的爱和崇拜其实很多很满,
但我看这位太太却担忧她的逻辑组织能力,
幸好先生总是很理性地在很恰好的时机帮太太做出总结或提供关键词汇;
而在沙发上先生喝着酒的那对夫妻,太太抛出十分尖锐的情绪跟指控,
先生轻搭着她的脚,轻轻地跟她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觉得画面里的先生很有爱。太太盈着眼泪说她没有在忍耐,
但应该包括先生—与观众我,都觉得太太忍耐得好用力、好努力。
另外一对年轻的夫妇,太太劈哩啪啦对着先生说,她担心她对先生的激情会消失,
对着先生说你的平常是这样这样,可是我是这~样这样。
(平直的线暗示先生不起波澜,而自己喜欢强烈高低起伏的节奏。)
我想太太只是烦恼先生并不是用太太“使用”或“认为”的方式爱着她而已。
我想,年少的时候或许人都忙着了解自己
,以至于很难有空间或时间好好地去了解另一个人,
也许,等到有了能够理解对方的余裕跟能量的时候,
就不会那么执著对方并没有以自己理想的方式对待自己吧。
看完整部片我其实比较担心的是太太坐在餐桌上的那对夫妻,
先生说了好几次,我理解你,我愿意试着去喜欢你这个部份,
但我希望你理解,“我是男生”。
以性别为前提的框架很大,大得让人不知道怎么往下讨论。
太太似乎没有试着追问下去,又或者问不出来。
几次先生表示他需要性,太太则好几次说他需要的只是拥抱,
性是高空弹跳,不是需要的东西。
接着谈到对原生家庭的思念跟亏欠,与婚姻所需付出的成本太大,太太就哭了。
和在沙发上的那对夫妻给我的感觉极相似。
女性为了婚姻做了许多自知或不自知的忍耐,
也许日常俗事发生得太快,情绪上还来不及反应,
事情处理好以后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处处压抑,
甚至被提醒了之后也不觉得自己在忍着。
或许女性们在照顾家庭的前提也能先照顾自己,
避免灵肉分离,才是人生正念之道。
虽然不想帮性别贴标签,但片中的女性对于不满和抱怨的细节如数家珍、
男性多半情绪较平淡地看待太太们的言语,
时而帮迷失在只字片段的太太们做上总结。
我突然有种感觉,太太们对于情绪和感受的接收天线灵敏而广泛,
但表达的频道却和先生不好对上;
先生们对于太太表露的话语不完全能明白,
但对于整体情况却时时在想办法解决,
但太太们表达的其实不是对生活的无力,而是表达“需要被你重视”。
战争时声东而击西是个好招,
但现实生活的相处却让先天粗神经的苦劳男子们折损兵器。
可是婚姻本来就不是争个输赢。
先把盾牌软化下来,先听一下彼此的话语里面表达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弃械不是为了投降,只为了让沟通能够延续下去。
看电影之前与朋友说,其实我不担心大家看完这部电影会怎么样。
一来这部电影讨论的是中产阶层的夫妻们,收入中等、生活无虞,
已然剔除一些不讨喜或更令人神伤的例子;
二来这部电影的前提是找一些愿意将自己对话提供给导演拍摄的夫妻,
总已经好过彼此已经不愿意或者不能对话的婚姻吧。
甚至,这部纪录片也让你看见:即使生活被琐事与帐单孩子占满,
即使停下来的时候只能滑一下手机,但只要稍稍能为彼此宣泄一些负面能量,
擦干眼泪,日子还是能够继续走下去。
p.s. 好几次谈话的张力开始升高,镜头就拉近到太太脸上,
我很期待(被导引著期待)会出现什么,但却没有。
也许导演这样的拍摄手法或习惯有什么用意吧,
但如果能看到对方的表情或肢体语言我觉得更好一些,
毕竟,要是对话,就是双方的事情嘛。
https://vocus.cc/@withoutnames/5c0d3de4fd89780001edbb88
(附上vocus 好读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