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淑女鸟:长大就是憧憬的幻灭

楼主: kevin781109 (Kevin)   2018-12-06 23:34:44
1.影片名称 : 淑女鸟(Lady Bird)
2.观影时间 : 12/4 18:45
3.观影地点 : 师大校本部,诚101
4.观影方式 : 师大人文电影节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方格子图文版 http://bit.ly/2QiceHm
我 12/4 去师大人文电影节二刷这部片。本片在今年初刚上映时,我就去电影院观赏并写
了一篇文章 http://bit.ly/2zN34bH 。而本文是以该篇文章为基础,新增和改写部分内容
而成。
先点歌 https://youtu.be/f-MaGEJhmSc
本片背景设定于美国加州的沙加缅度市,就读当地一所天主教高中的 Christine,为自己
取名为 Lady Bird。故事聚焦于他高中的最后一年,他不满自己家境拮据、厌恶成长环境
缺乏文化气息,梦想在毕业后能到美国东岸的名校去读书。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经历
许多考验,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淑女鸟》描述的主题是极为个人的经验:成长过程的焦虑与烦恼。同时,我们也可以藉
由这些情节,去思考情感教育──无论是对父母或子女──的重要性。
# “变化”与“追寻自我”,是青春的模样
虽然本片相当小品,却与其他文艺小品的慢步调很不同。本片快节奏的叙事和剪辑,正好
符合大多数人对青春“变化快速、有好多事想做、时间不够用”的印象。虽然导演的用意
不见得如此,但这种呈现手法确实很贴近青春期的内心状态。
另外,青春期是探索及展现自我、寻求认同和归属的时期,在同侪团体中得到地位是首要
任务。因此经济较弱势的学生,面对物质生活富足的同伴,为了掩饰自卑和得到地位,或
许会出现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如 Lady Bird 对朋友谎称自己住在高级住宅区、父
亲在国外工作),却也可能因此失去知心的同伴。如果有接受情感教育,会让人面对这类
问题时更能妥善因应,但片中的教育环境显然是没有发挥这个功能。
# 亲近生侮慢
Lady Bird 的母亲很少给他鼓励和称赞,这其实是期望太高、在乎太深的结果。片中提到
的“爱你,但是希望你能成为更好的你”,言下之意就是“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有
人说“每个父母都是在成为父母那刻起,才开始学习当父母”,这是从经验的角度来看亲
子冲突;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亲近性(familiarity)。
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写道: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家庭内的密集互动,把母女对彼此的爱变得隐晦,而不符期待之处变得鲜明。直到母亲得
知 Lady Bird 偷偷申请东岸学校而和 Lady Bird 冷战、两人的距离拉开之后,那些很少
言明的爱,才又重新浮现出来。片中有多次“母女俩要隔着一层东西才能说出内心话”的
桥段,包括更衣间、信纸和电话答录机。而 Lady Bird 到纽约生活后,反而去接触与家
乡有连结的事物,例如教会、例如他的本名 Christine。我认为“亲近让冲突增加”这个
概念,不只是家庭,更是所有形式的关系都应该好好思索的。
# 憧憬的幻灭,是“长大”的注解
流行文化常以爱情和性为主题,而前面提到寻求人际的归属(包含爱情)是青春期的第一
要务,在文化与人格发展两者加成之下,也就容易形成许多对美好爱情(与性关系)的想
像。但事实上就如 Lady Bird 的“第二任男友”Kyle 所说,“你往后人生中还会经历无
数次平凡的性爱”;特别的、刻骨铭心的经验,在生命中是相对少数、是特例,而平凡才
是常态。这种理想崩毁、认知调整的过程,正是人格逐渐成熟的标记。因此,我认为可以
这样下结论:
所谓的长大,就是憧憬的幻灭;
幻灭之后,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定位。
附:片中 Lady Bird 的父亲虽然罹患忧郁症多年,反而是众多角色中把事情看得最清楚
的一位,同时也总是很适时地给予女儿温暖。其实这并不奇怪,一般人常把忧郁想得很负
面,但其实忧郁情感有个生物演化上的意义:让人更精准分析自身所处环境。相关探讨可
见《忧郁的演化》这本情感科学书籍,由 Jonathan Rottenberg 所著。也可参考我对该
书的重点整理 #1RsTFp-u (book)。
欢迎追踪粉专 https://www.facebook.com/boss.amateur.review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