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雷] 影评 大象席地而坐

楼主: jasongong   2018-11-30 00:36:01
大象席地而坐
影评 有剧透
初欣赏完此部四个小时的本届金马奖最佳华语电影,不敢说跟欧洲三大影展并驾齐驱,但
也确实走出了近代华语电影独树一格的呈现方式。尤其可以说近年的中国电影,在华语电
影圈甚至国际上崛起并不是一夕之间的事,虽然我也不是看这么多中国艺术电影,但是从
早一辈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刁亦男导演的<
白日焰火>,到近年崛起非常年轻的毕赣<路边野餐>和文牧野<我不是药神>。都再再的展
现出中国社会的体制下,非常具有生命力及创意的作品。虽然上述的内容跟这部电影<大
象席地而坐>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直接性的关系,但是我们讨论一部电影的时候,可能还
是要把它放在一个大环境的脉络底下来一并思考,会有这类型优秀艺术电影的出现绝不是
偶然。
胡波这部<大象席地而坐>在我看来第一个重要核心概念,是我们好像遗忘掉很久的“勇敢
”,第二个则是“希望”。这让我想到两部电影也有类似讨论怀抱希望这个主题,一个是
法国新浪潮导演侯麦的<绿光>,在整部充满著喋喋不休的哲学对话中,最后我们观众跟着
女主角到了海边,一起见证那所以日落前海平面最后一道绿光,最后一瞬间进入全黑画面
,听到女主角画外音喊得“我看到了”。第二个则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奇蹟>,两个因
父母离婚而分开的小兄弟听闻传说中九州新干线通车,再两辆车交会的时候放声喊出自己
的愿望就会有奇蹟发生。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往往却常在我们人生每个重要关头办演
极为重要的脚色。也许很多没看懂<大象席地而坐>的人会觉得导演可能给的是开放式结局
,但我认为胡波其实给出了观众明确的答案,也就是“人生再怎么苦也要怀抱希望勇敢的
向前迈进”。但非常遗憾的是这部个人风格明确之佳作,是年仅29岁胡波的处女座却也是
遗作,选择了自缢身亡狠狠地把自己想表达的乐观踩在脚下,这是让人感到最为感到不慎
唏嘘的。
“满洲里的马戏团有一只大象,牠他妈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牠,也可能牠
就喜欢坐那儿,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牠也不理。”这部
片的开头旁白其实已经把整个核心概念说了一半,最后的一半观众要等带四个小时的灰暗
与陈闷之后,导演才补上了剩的另一半,在激昂地几声象鸣声中告诉观众必须勇敢地活着
。整部片四个主要角色象征著社会中的不同族群,男孩、女孩、中年、老人。多到不能再
多的一个个连续灰暗的长镜头,告诉了我们这四个角色的生活有多么的难堪。压抑的情绪
累积到电影后半最顶点的时候,所有人都拿出了自己的“勇敢”,对这个世界用力地咆哮
。另外有趣的一点则是所有人都用尽了全力向压力源牵拖,这种牵拖倒不是说对自己的人
生不负责,我认为导演是想告诉我们每个个体都会有意无意的影响到周边的人,产生一种
有如蝴蝶效应的社会共同体与氛围。“大象”这个虚构的概念在本片中象征了希望,也很
类似我们所谓的宗教信仰。但我认为这不是胡波唯一想说的,更深层的是象征的从坐以待
毙的大象,到想通了并勇敢站起来往前迈进的鸣叫。而有个我不是这么想这样诠释却又不
得不往那里去想的则是,象征的中国威权体制下的百姓生活,就有如这只坐着不动的大象
,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启蒙。
<大象席地而坐>最后的桥段,有人的勇敢选择了放下仇恨,有人则选择说了“操你妈的这
世界太没劲了”后举枪自尽。但最有意思且饶富哲理的一段话是老人对男孩及女孩说的“
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发现,没什么不一样的,但也就过了大半生了。”接着
又说“我告诉你最好的状况,你可以看到那边那个地方,你想那边一定比这儿好,但你不
能去。你不去,才解决好这儿的问题。”但最后虽然老人话这样说,却还是选择跟着男孩
女孩远征满州里见那只不动的大象,胡波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他的答案,“勇敢”。
作者: fishthehuman (老鱼)   2018-11-30 20:39:00
第二段最后是不胜唏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