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谁先爱上他的,如何能够更好?(有雷)

楼主: kobe1802 (彭彭)   2018-11-11 14:12:42
虽然写了用影评脑袋的一篇文章 并且给了普雷,
它不是那种“今年必看…排行前几名…”标题,
但是确实是一部讨喜的,会想和家人朋友分享的那种电影。
于是呢?
来写写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跟大家讨论看看
=======以下有雷========
1.关于男主角:
我之前没看过邱泽的表演,但这第一次见面,完全不知道他是个偶像
(但看演员访谈花絮就看出来很明显XD)我对他谈吉他含情脉脉看着
宋正远(以下简称先生)的眼神真的太神啦。我也好奇一个问题,
异性恋男生如果有人对女友使出
如此萌、那么无辜的大眼睛会发生什么事。
他把阿杰这个角色的三个层次表现的很好,
一个是在遇到宋正远后暧昧后交往的年轻屁孩、
再来是宋正远生病后先赏完一个巴掌然后成为他的照顾者安慰者、
而最后在失去宋正远后把感情暂时封闭,
却又因为宋呈希(以下简称儿子)相遇后,
逐渐重新找回爱、照顾的感受,而当找回的感受,
于是最后才能真正在百日那天真正的跟过去道别。
等等!这不正是我的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套路吗!!!!!
但我也必须老实说,电影并没有把这个很鲜明的角色曲线处理得很清楚,
观众如我并没有办法在观影当下就感受到这个角色曲线。
2. 关于女主角:
我之前也没有看过谢盈萱的表演,但第一次看到她的表演,
就知道她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硬底子演员。
在奥斯卡倒数三二一的餐桌戏,还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绝,
脑中硬是浮现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妈妈的遥控器”中
那夭寿情绪勒索的桥段。
其他包含几次经过庙宇前无助问苍天的独白、
回忆中为了讨好宋正远而努力做出改变,
却换来来先生出柜和离家的告白打击与失落,
还有最后咨商室里“难道都是假的,没有一点点真的爱吗?”的崩溃。
每一幕时都打动我的心,为这个既是张牙舞爪,
唠叨却又始终默默做着该做的,
在脆弱渴望被爱的妻子还有妈妈这两个角色中打转。
3. 关于儿子:
片头出现的涂鸦与旁白,到了中后段完全消失了。
推敲一下,好像在儿子在和咨商师晤谈后,
体会到自己“生气”的情绪其实是“无能为力”之后就停止了。
他对阿杰和三莲两边的关系有了或是理解或是谅解。
前者跳出了“好人”、“坏人”的框架,
后者则渐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的让步与持续不断的付出爱之后软化。
我自己是没有很喜欢这样的表现方式,
觉得有点干扰视线甚至有时候会抢走我那一场戏的情绪注意力。
4.关于先生:
最后,我们多少可以拼凑出,宋正远是先在剧场遇见阿杰,
然后因为要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而离开他,但在生病之后,
又决定要在生命的最后做自己,而与三莲出柜并且离家。
他离家的动机,其实不好说,有可能是忠于自我,
有可能是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不知如何面对的愧疚逃避等等等。
但至少能确定,他是在乎儿子的。不然就不会偷偷看他放学,
然后心里寄望着有一天儿子能原谅自己的不告而别。
我有想过其实要不要,从头到尾都让这个先生不要露脸,
甚至不要有任何台词会是怎样的可能。
为什么会这样想是因为,他这个角色的存在有点尴尬,
其实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但其实又是其他三个角色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核心。
他确实与这三个角色有着强而有力的连结性。
当在电影一开始就已成逝者,
在这个回忆与角色剧情推进交错进行结构复杂的叙事里,
增添这条线,恐怕整体结构会更加破粹。
然而,涉及到男主角的角色曲线,以及观众对那段感情的了解认同,
那些对手戏又有其必要。总之,这角色在这部电影很尴尬。
要让他多表现一点也不是,对观众完全保持零资讯也不是。
没什么存在感,可是你却不能当他没这个人。
5. 关于电影配乐:
这部电影的配乐我很喜欢。应该不会有人不喜欢吧?
很有风格、重复性和主题性明显但又不到洗脑,相当舒服、加分。
6. 关于父亲给儿子的信与结局:
最后他们三个人都能够原谅而且跟宋正远好好道别。
儿子的理解竟然只从一封信(当然还有那些听阿杰叔叔说的故事),
而更让我意外的,那封信的内容竟然是空白的。
儿子跟阿杰叔叔说“谢谢你照顾我爸”。
这听起更像来是儿子对叔叔的和解。
但儿子跟爸爸呢? 他们两个就只有小时候一个一起玩具车几秒钟的镜头而已。
但我相信关心同志议题的我们,都很想知道导演那里要怎么处理他们的关系。
如同结局阿杰母亲的出现,
上一代的老母亲、新一代的孩子,
他们的思想要怎么因应这样的冲击或者被教育,
不正是我们拿着公投票,投出赞成或反对意见的原因和关心嘛。
7. 一些镜头与台词
我看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有感觉到它有些舞台剧与电视剧的味道,
看完后查两位导演的资历经历也说明的我的感受。
我本身很少舞台剧的经验,但一些对白的设计很有趣留下痕迹,
“一万年是多久”、
“我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难道就没一点点爱吗?”
还有最后“爱和恨哪个比较快原谅?”
(最后这句原文我一直记不得有没有版友可以救我的金鱼脑)
这些句子共同的特色是“自问自答”,
在被安排在那些脉落里,都有点突兀,
这在我非常有限的舞台剧观影经验中,
这都是演员丢给观众的一个cue,意思是接下来我要说重点了,打瞌睡的可以起来了。
这并不会不好,只是我很少在电影里看到这样太留痕迹的对白设计。
然后电视剧或MV味道,有一个镜头我真的忍不住想吐嘈,
三莲过马路遇见一台出租车,看见自己和先生在一起很开心。
那个镜头的剪得真的好蠢啊XD
但教吉他那边的剪接我就很喜欢。
8. 结语
以上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这部电影不能算是冷硬的同志议题电影,
观影起来起来轻松没有负担,而是喜剧小品的定位。
也许不能够满足我们心中的每一个的疑问,
或是对当下社会现况有什么反省与回应,
但至少它依然做到了,
提起了一些关于同志爱恋、价值翻转的问题,
描述了一下那些问题,展示出了可能的冲突与矛盾,
最后给下了一个可能可以用爱化解对立冲突的可能。
最后,
不管反对同意,记得去投票啊。
作者: kiki1235678g (Lylian)   2018-11-13 10:25:00
一万年那边的台词我真的是每听每看都想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