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意外》—“愤怒”的意志。

楼主: simplemurmur (节骨眼)   2018-11-04 14:29:59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2.观影时间 : 2018.11.03
3.观影地点 : 住家网络
4.观影方式 : 网络
§其他防雷说明(非必要) : 有雷,文长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三张广告看板,放的是一个母亲最沉的痛。
电影有三个主要角色:妈妈Mildred、警长Willoughby和警察Dixon,近两个小时的片长,用不同的对白来描绘出这些角色的性格,也可以说,是演员强大的演技清楚呈现了他们想说的话:
妈妈-Mildred Hayes
Mildred看似苛薄、不近人情、说话又嘲讽满点,可那是因为她的愤怒,女儿受到强暴但案情过了七个月丝毫没有进展,她必须找到解答和出口,所以她揹上了坚强的外壳,要扛起寻找真相的责任。
她就像电影开头那只在窗边无法翻身的甲虫,四脚朝天想让自己走回正轨,而不是暴露自己柔软的腹部任人宰割,也希望能够有人可以伸出援手,而不是让她孤立、陷在哀痛中得不到真相。
于是,三张看板用着极为简单的三句话:
“Raped White Dying”
“And Still No Arrests?”
“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没有暴力、色情和毁谤,有的是她满腹的疑问,她想要知道解答,更想要警方好好重视这个谁都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
警察-Jason Dixon
而后警察Dixon出现,他带着令人厌恶的刻板坏警察形象,仗势、说话粗鲁、漫不经心、妈宝、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直接在大街上打了广告看板商Red Welby,甚至后来还直接把Welby痛打一顿丢下楼,但为何警长仍包容他?
当警察同事问警长为何不开除Dixon,警长说:“他心地不错,且没有证据能证明他刑求犯人”,他像是一个父亲,试图教导Dixon很多事情,他看见Dixon好的那一面,虽然有时也很受不了他,但警长对他的包容让Dixon是很尊敬他的。
因此,Dixon才会在台球台前对Welby说不应这样对待生病的警长、在他与警长到看板前调查案件时,当警长推了他一把要他不要开侏儒玩笑,他也不反抗(不然依他性格早就反击回去)、在警长咳血后被送上救护车,他是那一个最担心的人。而也是这样的依靠,让Dixon在听到警长的死讯时,哭得像个小孩。
Dixon是这部电影里最傻也改变最多的人吧,他用冲动、口无遮拦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当大家都认为他是妈宝、刑求黑人的坏警察,他一边反抗又一边承认的样子真的是很幽默,他只是缺乏正确的指引才会堕落至此(想想他妈妈总出些坏点子)。
电影中也会看到Mildred套出他的话时那种得逞的表情,两人之间的水火不容,要如何破这件案子?
警长-William Willoughby
他受镇民和家人喜爱,当他被看板攻击时,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Mildred,指责她不应该如此对待警长,但的确,他是最高长官,理所当然要负起揪出凶手的责任,而他的癌症不是他能脱身不管的理由。
他告诉Mildred,关于案件的进展以及无能为力,解释犯罪数据库的不可行,他理解,理解愤怒与悲伤,可他尽力了,能怎么办?
他当起了Mildred与Dixon之间的润滑剂,他的三封遗书,用着幽默、温柔、真挚与诚恳的语气,分别告诉他的老婆、Dixon和Mildred,他的感受以及想真正告诉他们的话。
他从一开始极力劝退Mildred,最后他甚至预付了看板的租金要延续Mildred的勇敢决定,他知道真相是Mildred最重视的,也为了不让心爱的妻子看到他受病痛折磨的样子,他让他的死亡,不过是提早了一点罢了。
前半段,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Mildred(除了她的礼品店同事),她的儿子说,看板让他不时想起姊姊的死、胖牙医是镇民的指责缩影、Welby跟她说看板其实只付了订金没付租金、七块美金男的攻击…等等,我试想,如果是我,会不会到后来会变成是认为自己太过分呢?
更何况,最后Mildred与女儿的相处是如此难堪,她甚至脱口而出希望女儿被强暴,这道伤痕永远无法再弥补了,她根本不需要旁人的指责,自责就足以压垮她!
但为了自己的女儿,她不愿为了这样的挫折妥协,她孤军奋战着,想找出一丝曙光,哪怕真的只是一点点就好了。
她扬起自己身上的刺要让这些警方知道痛楚,但她也不是蛮横不讲理,她的温柔是看板前一盆盆细心照顾的花,当一头小鹿撞进眼前的时候,她喃喃自语,用颤抖的语气说:“我知道你不是她”,也才会在看板着火时,心碎地跪倒。
那是她仅有的声音,仅有的、能被听见的控诉,她那一句低沈的“Robbie”喊得多么绝望,让我瞬间吓到,因为,如果连这些都消失了,她还能如何坚持下去?
电影中的转折点起于警长的自杀与三封遗书,当一切像滚雪球般的互相吞噬:看板被纵火、警局被纵火、她原本是想要引起大家注意才能提高破案机率,可怎么到了后来,却是一桩桩的互相伤害?
当警长给Dixon的遗书里说著“爱”和“冷静”,当Dixon抱着Mildred女儿Angela的档案滚出火场,而Mildred发现Dixon受到火吻仍要把档案救出后,剧情开始转变。
Welby的善意、Dixon的道歉、酒吧里的嫌疑犯,齿轮开始快速转动,好像有点微弱的光正在从黑暗中透出,凶手会如警长所说,在酒吧的不经意中被遇见吗?
Mildred对Dixon的那句道谢,让两人看见了彼此都是为了破案而努力,Dixon也找回了他的警徽,找回那一个他弄丢好久、但想起自己初心的警徽。
最后,当Mildred和Dixon驱车前往嫌疑犯的所在地,Mildred深吸口气告诉Dixon是她纵火的,Dixon说:“当然,不然还会有谁?”,语气多么无伤大雅,Midred笑了,原来,他们两人都经历了火伤,一个在心上一个在身上,却同样理解了两人并非真的是敌人。
电影中有许多讽刺的片段,像是同志歧视、教会性侵案、媒体造谣、种族歧视、残障歧视、美军在异国暴行的国防布、还有19岁女友不时的乱入,她傻傻的好像永远搞不清楚状况,但却说出了电影的核心(编剧真是太讽刺):“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Anger begets greater anger.),只是一张书签上、随处可得的名言锦句,却是这部电影的课题。
“愤怒”的意志掀起了这个小镇最底层的那些不闻不问,电影中有几幕极具张力,令人心头一惊,但就我所感觉,电影没有要说教、没有要说“原谅”。放眼来看或许这只是一个小品,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却带出了那些因愤怒招致的伤害、因偏见招致的伤害如何被接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