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红盒子
2.观影时间 : / 2018.11.4
3.观影地点 : 高雄威秀影城
4.观影方式 : 朋友赠票
§其他防雷说明(非必要) : 部分有雷,但不影响观看
~*-*~*-*~*-*~*-*~*-*~*-*~*-*~*-*~*-*~*-*~*-*~*-*~
因缘际会下,得到红盒子的电影包场券。在几个月前看过预告片,知道这是在讲述一位耆
老守护布袋戏传统的纪录片,电影-“不愿说再见”的副标也成为我好奇这部电影的起源
,我们这代都可以理解布袋戏的没落,见证过庙会酬神时,布袋戏台前只有空荡的寥落景
象,我们路过、走过,不曾坐下来好好看过一出布袋戏,我们似乎可预知,布袋戏或许将
从我们的生活,变成历史的文化。
两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布袋戏社团,跟着学生练习、巡演,经手表演和经费的采购
核销,也因为指导老师是我的好同事,让我知道原来台湾还有个角落默默守护这即将消失
的传统文化。
回归到这部电影,坐在第二排的我,仰视著萤幕,看着原本的掌中戏偶,投射到萤幕后,
布偶的面容、手指的线条清晰可见,惊叹是角色动作活灵活现,毫无对白却让你专注于角
色的表演,我开始发现这跟我过去看过的布袋戏完全不一样,因为操偶动作之精致、拟人
动态之逼真,原来这就是大师级的表演。画面透过陈锡煌老师的手,他裸手操演布偶走路
的手势,充满力量,却又布满皱纹的手,这位国宝-逼近九旬的老者,他唯一想要做的一
件事,就是保存台湾这即将消失的文化,把布袋戏传下去。
那是第一个让我流泪的画面,陈锡煌老师华发苍颜,表情严肃、目光如炬,对着镜头操演
著布偶走路姿态,那是个毫无作扭、专注著一件事情的老者,令人肃然起敬,这个毫不煽
情的片段,却令人内心震撼又感动,而在这部戏之前,我完全不认识陈锡煌老师。
(有雷)
其实这部电影是个纪录片,纪录时间长达十年,记录著老师十年来片段的生活,纪录片本
该琐碎又平实,但是后半场却让我几乎泪流不停,好几个画面都会触动内心的悸动。例如
老师找来当年一起合作过的乐师,现今也都是垂垂老矣,有些是出入医院的常客、有些是
从封尘的橱柜拿出多年未用的乐器,他们再一起演出一次,用最传统的北管乐器,演出一
场真正传统的布袋戏,而后,这些老者有些也在纪录片时间的流逝中,打上了他们后来过
世的时间,似乎也提醒着我们,这些传统最后都将离我们而去。
电影其实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布袋戏的传承,另一个是讲述陈锡煌与李天禄父子间的矛盾
,李天禄对我来说如同教科书遥远名词,有一幕导演问老师,你想要对你的父亲说什么,
老师面对着镜头,我觉得他仿佛下一秒就要流下眼泪,没有,但是即使没有眼泪,我仿佛
能从镜头感受到他对父亲矛盾的感情,甚至他说出“他是个很好的人”,我都觉得他是不
是在反讽。(因为父亲对他的过分严苛、不与他言谈、从小常不在家、甚至将剧团传承给
弟弟)他一辈子都活在父亲的盛名之下,直至晚年才开办了自己的剧团,明明他早已是个
实力远播的国艺大师,需要父亲的头衔取得观众对他的认识。
电影结束时,我仍久久无法平息内心感动,一个九旬老人,本应安享晚年,却为了传承这
传艺,一遍又一遍教著、演着,就怕自己时间来不及。电影结束后杨力州导演现身说明纪
录片拍片一些过程,其中说到在西雅图上映时,电影最后陈锡煌老师谢幕画面,令在场所
有外国观众都起立鼓掌,即便是不懂我们文化语言的外国人,都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精神。
原以为今晚最感动的时刻已经结束,没想到杨导演又请出了陈锡煌老师本人,当场忍住的
眼泪又忍不住溃堤(我很少这么易哭),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给予老师最热烈的掌声,老
师身体年迈,因甲状腺病更是瘦得不禁风,可他仍然站在我们的面前,恳请我们继续发扬
这个文化,因为他一人力有未逮,唯有透过我们的力量,才能将这个传艺传下去。如同导
演最后所说:“我们多幸运,在台湾能有这么好的传统艺术;但我们也多可悲,看着这项
传艺从我们指缝间消逝。”
多么希望,不论你喜不喜欢布袋戏、或者有没有看过布袋戏,都能进戏院从大萤幕看这位
老者的身影,他今年已经八十八岁,不要让这个纪录片成为掌中戏谢幕的告别,毕竟他曾
经在你我生命中存在,也是最具台湾生命力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