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访杨力州 十年磨出华丽布袋戏《红盒子

楼主: oldchi (Mua)   2018-11-02 17:31:45
纪录片导演杨力州 十年磨出一场华丽布袋戏《红盒子》
来源:太报
新闻网址:https://goo.gl/3HdwUX
“我并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就一直遵循着爸爸希望我成为画家的道路前进,可是在大一那
年决定叛逆后,就再也没有提笔创作了。”──纪录片导演杨力州
带着爸爸的期望长大 迟来的叛逆让他走向不同人生
杨力州的爸爸杨敏郎是台湾首位以水泥技法创作“泥画”的艺术家,作品曾于全台巡回演
出,目前为石碇泥画屋负责人。从小爸爸有个愿望,就是杨力州长大后能成为画家,弥补
爸爸的遗憾,因此从小就训练他,当同学还在画彩色笔时,杨力州已经拿起炭笔画素描了

“以前的我,对于自己以后要成为画家这件事,没有丝毫疑惑。”就这样从复兴美工毕业
,进入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大一那年,他将绘画比赛得到的8万元拿去买摄影机,从此
人生出现重大转折。
“其实那时候拍的很多影片,连自己都看不懂,几乎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并没有实质的
成就感,但至少可以让我不必再回去画画!”为什么不愿再提起画笔呢?“我以前都是乖
乖听爸爸的话啊!爸爸希望我成为画家,我就照做,但那时我开始思考,画画对我来说到
底是爸爸的期待,还是自己的期待?是为了讨好爸爸,还是为了实践自己?”就这样,杨
力州不曾再过提笔创作(除了缴交作业之外),并持续到现在。
那是“安静、迟来的叛逆”,且来得如此巨大,让杨力州从此离开画家之路。大学毕业后
,杨力州虽然还是到复兴美工教书,但很久没有从绘画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后来他对电影
的热爱日益增加,趁著年轻,便毅然决然放弃教职,跑去报考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
与影像维护研究所。自此,台湾纪录片界其中一位最知名的导演诞生了。
拍纪录片等于经历别人的人生?杨力州陷入忧郁症的低谷
杨力州22年来拍了约25部纪录片,是国内纪录片产量与上院线最多的导演,他都是如何选
材?以《被遗忘的时光》为例,刚好有朋友跟他提到失智症,让他决定深入探索,以6位
失智症患者与其家庭为主角,一拍就拍了两年。
拍完之后,杨力州想着这段时间都在拍生病的老人,但不是所有老人都这样,他又决定去
寻找老人的另一种面像,因此有了《青春啦啦队》,纪录一群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登上
2009年高雄市世界运动会的舞台表演;而《拔一条河》则是杨力州认为最重要的片,确实
带给了当地许多希望与力量,而非用可怜、同情的角度去纪录八八风灾的受灾户。
“不过拍纪录片其实是很沉重的事情,甚至有工作人员拍完一部后,就再也不想拍纪录片
了,因为每拍一部片,都在经历一次别人的人生。”为此杨力州罹患忧郁症,却怕吃药会
影响拍片、说故事的能力,医生只能劝他:“你不要再拍纪录片,忧郁症就会改善了。”
“请再看一眼,这可能是最后一眼”即使布袋戏从此消失 《红盒子》依旧长存
而近期上映的《红盒子》,记载台湾布袋戏师傅陈锡煌的传奇人生与精湛技艺,且一拍就
十年。不过,陈锡煌离家时只带走一尊装在红盒子里的田都元帅,该怎么传承下去?“一
个大师的离开,其实就已经宣告这个传统艺术的消失,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社会有
很多的大师。”
有一天,陈锡煌私底下聊天时说到,“导演啊,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这辈子最大的对手
是你父亲,你会怎么样?”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部片中,精湛技艺只是外表,传承是血
肉,父子情才是最抽象的灵魂。不过要拍父子之情,陈锡煌虽然不抗拒,但也不配合,私
底下可以聊,摄影机一打开就转为沉默,不管导演怎么问,陈锡煌显然有所顾忌,只以一
句“都过去了啦”来回应。
即使到最后,陈锡煌依旧只说:“爸爸真多谢,爸爸你做人很好。”不过纪录片一出,还
是引起部分家族人士反弹,但陈锡煌难过得大哭,“师傅已经八十几岁了,但在他内心只
是个八岁的小孩,终其一生都在渴望父亲的称赞。”
爸爸我让你失望了 我会拍出一部你不会睡着的片
话题回到杨力州身上,爸爸从小就期待他成为画家,他最后却去拍了纪录片,爸爸有反对
吗?杨力州坦承,“我爸当然有些失望,虽然没有闹家庭革命、也没有疏远,但确实很多
心里的话不会说。”所以拍《红盒子》时,也让杨力州重新思考自己,“其实我蛮理解陈
锡煌的心情,他跟我一样从来没有去思索过,自己要成为布袋戏师傅这件事情,不同的是
我后来放弃了画画,他却一路走了下去。”
至于未来有什么目标呢?杨力州笑着说,“我爸每次看到我拍的片,都会看到睡着,我的
目标就是拍出一部让他不会睡着的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