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海鸥 The Seagull (2018)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8-10-26 12:48:07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海鸥 The Seagull
2.观影时间 : 2018/10/25
3.观影地点 : 住家网络
4.观影方式 : 网络,iTunes 美国版商店
https://itunes.apple.com/us/movie/the-seagull/id1405185492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契轲夫经典剧作《海鸥》,爱影爱剧的一生中应该多多少少看过听过吧?我是小时从《上海滩》冯程程口中听到这出、长大能出国网络也普及后看了一次、还是不知冯程程在向往什么 XD 近年长大越来越高调的瑟夏罗南今年好多片,唯一没上台湾院线的好像就这部 The Seagull (2018)?本着(连《斯德哥尔摩@宾夕法尼亚》都追过的)罗南铁粉本色,当然等网络资源上架后要来追个全。
然而,追完的感觉很平淡,有种看之无味但没看又好像错过什么的“鸡肋”感。很难说这片有什么不好,毕竟故事说得清楚、场景服装道具不知考不考究至少很有整体感、运镜分镜与配乐整合的节奏感舒舒服服地、演员群尤其是五位核心主角表现生动有层次、我喜欢的罗南这次不当怪妹改当小白兔也惹人怜爱、一间舞台上只有布景的别墅变成鸟语花香的湖畔山巅森林大宅... 这样的电影,看了还有什么好不满呢?
突然间,我有点想假装不认识契轲夫、换个当代年轻新观众的角度重新看看,想想这样一部《海鸥》故事拿到我们这影视作品爆炸的 120年后来看、还有什么新鲜感与新启示吗?如果我们不只是在膜拜前人朝圣经典的话。
https://www.indycinemagroup.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seagull_ver3.jpg
作为一部庄园剧
《海鸥》原作的特色就在于去中心多主角、以及生活化侧写取代传统戏剧的直言,而这两件事,在当代新鲜吗?恐怕不。很多影集都在玩同样的结构,而以 19 世纪末上流社会题材来说,近年大家印象最深的应是《唐顿庄园》。还真巧,虽然此片是俄国故事美国制作美国编导,但轻飘飘的配乐、若无其事跟拍众人的镜头、欲言又止的台词、带一点点上流味的英语腔调,莫名地就是好像《唐顿庄园》!当主角们提到莫斯科或其他俄国地名时颇有种“诶你在说伦敦吧”的时空错置感 XD
看完片后上网查了查影评,果然这种“唐顿错觉”并不只我一个人、好多影评也都有提到!当然这也是有趣,以前我从没把《海鸥》和《唐顿庄园》拿来比较、也没听人拿来比过、但这样一比倒是处处似曾相识:一个大宅有上有下、人人有其爱情想望与向上渴望、然后爱来爱去爬来爬去进入一种鬼打墙循环。当然《海鸥》是经典恐怕也在百年中影响了一堆后人才慢慢在世上产生了《唐顿庄园》,但在我们 2010s这庄园剧已经发展到越来越世故复杂也越来越峰回路转的时代,一部平平淡淡光端传统故事出来的2018电影《海鸥》,还有什么可脱颖而出的本钱?
作为一部度假剧
《海鸥》和《唐顿庄园》也不尽相同,毕竟它还有一个“夏日度假剧”的情境,硬要连上唐顿的话应该比较像它每季邀请一次客人来冬日度假的“圣诞特辑”。上流社会的夏日度假,是走出日常的一次阶级与文化交流甚至碰撞,平常大家行礼如仪或粉饰太平的事情都会被挑动掀起、平常大家敢想不敢做的蠢蠢欲动都会刺激触发。这样的“夏日度假电影”其实在欧美近年也很多,今年初《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虽是爱情片但其实也是个度假剧、瓜达尼诺前作《池畔迷情》则更有度假中摩擦冲撞蠢蠢欲动道德崩溃的警世感。
想想《海鸥》,正是女演员主角来哥哥别墅作客、剧作家男友来了儿子来了儿子女友也来了、还要与别墅农庄管理员一家朝夕相处,不也是各路本来保持距离的冤家们齐聚一堂准备多生事端吗?言念及此,我认为这个“夏日度假”的躁动情境很重要,尤其这已经不是画布景或玩象征的舞台剧、而是货真价实在湖畔山巅森林大宅拍摄的电影了,这个夏日情境的蠢蠢欲动景观摄影做得如何呢?很遗憾,我觉得此片根本没花心思在这上面,看起来不过就是原剧作有哪些场景、电影就按表操课找到真实场景让对戏发生,却没有任何要对这些“真实场景”多加描绘的意思。
我开始觉得:那你干嘛搞大制作请大明星劳师动众拍一部实景电影?何不来一场时下表演艺术界越来越流行的 Live HD就可将舞台剧放送全球飨宴观众赚版权费?
作为一部警世剧
《海鸥》这剧能够经典而且历久不衰,我认为它侧写生活而没把讯息说白的处理是个关键,在后世任何时代任何情境下好像都能由后辈导演撷取重点、提出新诠、把此剧的不同面向给做到更强烈有力,毕竟它表现的是日常而不是随机。不过这部 2018 电影《海鸥》,看完后我却不知它强调的重点在哪里、编导的观点在哪里、想针对新时代观众提出的新诠又是什么。
就我看此片看见的,场景上就是按表操课都有做到、却没有在强调任何场景的地方性与情境烘托;镜头上就是很随机的镜头,仿佛都在跟拍,没多少设计,轮到谁讲台词镜头就移过去给谁;服装道具室内等设计很中庸地像个没什么地理个性的 19 世纪末欧洲流行,要说这是俄罗斯还是英国法国美国好像都模棱多可;时代线索也不明朗,明明《海鸥》这剧在其当下推出的1896历史情境、我们今日后人已可视为一种“美好年代”或“世纪末”而分析出时代焦虑了,此片也完全没有要着墨的意思,仍然只让一小窝俄国(还不太像俄国)知识份子关在别墅玩自己的。
海鸥想翱翔、却被射下
当然,《海鸥》这故事本身还是有放诸四海皆切题的警世与沧桑。既然标题叫海鸥、第二幕也有一场直白射下海鸥书写海鸥的象征戏,我们当然知道“海鸥”可以将此片人人的处境都连结在一起:人人都渴望当一只“海鸥”向美梦飞翔、却都要被狠狠射下来、然后垂死挣扎爬完一生;然而同时间,人人也都是那无情猎人,看见海鸥飞翔却绝情地射下,仿佛对“飞翔”这件事早已绝望:
Irina (Annette Bening饰演),快过气的焦虑演员,到处刷存在感、挂著青壮年名剧作家、却踩儿子也一样想刷的存在感。
Boris (Corey Stoll 饰演),名剧作家,到处观察人当题材,渴望一次美妙自由的恋情不想要责任包袱,今日可踩大情人明日可踩小情人。
Nina (Saoirse Ronan饰演),星梦少女,仰慕作家才气迷恋私奔,可抛弃一起苦上来的小剧作家男友,但自命海鸥跟着去翱翔后,不论爱情还是事业都一场空(渣男:海鸥会被无情射下,我早就提醒过唷 XD )。
Konstantin (Billy Howle饰演),叛逆少男,看艺坛什么都愤世嫉俗不顺眼,基本教义耕耘自己(象征主义?)前卫剧、渴望我的才气努力爱意至少爱人会见,但爱情事业也是两头空。
Masha (Elisabeth Moss饰演),痴情女仆(跟主人们比较平起平坐的纯雇佣关系),爱着忧郁王子但王子踩我、平凡老师爱我但我踩他,最后虽选了老师看似幸福,其实永远不满足。
有一种循环多角恋的感觉 XD 演员都演很好,但我看完不会怎么心碎或震撼,可能舞台剧经典情境在百余年来已被众多后人复制、今日看来已见怪不怪了?电影也并没做出什么强烈的手法或吓人的新诠,也并没要把“海鸥命运”的主题意象强调出来连结大家。而在这五位王子公主们之外比较不抢眼但一样很有故事的配角们,此片也并没有要多挖掘他们以让群像更立体的意思,基本上还是五位自命海鸥的王子公主爱不到爬不上的故事。
这是 1896 年(?) 俄罗斯文化菁英生活,从我们 2018 年回头看应该有斯时斯地的世纪末焦虑可谈?也没谈。度假大宅,从定镜框的舞台剧换到了宽广的森林湖泊,也没什么拍森林湖泊与地方特质,好像一幕幕其实都可以放在舞台上用布景替代、也没什么不好的。说穿了,为什么要把舞台剧拍成电影呢?有要用电影的更大制作与更自由视角组合来给予一个新观点吗?好像也没有。
唉,越想越觉得,那还不如做个舞台制作去拍舞台、用电影搞个伪 NT Live恐怕还更有意思。这种电影,对曾看过剧作一两次的浅观众如我,觉得没什么新鲜感;对精熟舞台剧的深观众来说,恐怕也没什么突破吧(?);而对新时代新观众来说,尽管这故事的警世讯息历久不衰,但放在这新影新剧百花齐放的新时代,它似乎又没脱颖而出的 USP。就当作有一档全明星卡司的舞台剧在电影院(其实我们只能看线上串流)上演、让我们去追追各自的偶像(我的是罗南)欣赏他们飙演技(我最爱 Corey Stoll演渣男),把鸡肋的剩余价值好好舔一舔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nGnOf0scl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