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2018) 藤子海敏:寂默钢琴师

楼主: chinhao (雾里的爱乐人)   2018-10-10 19:00:22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2018) 藤子海敏:寂默钢琴师
2.观影时间 : 2018/10/06
3.观影地点 : 国宾长春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
此区为发文防雷页
可选择性提供上列 1~4 资讯 或不提供亦可
观影心得于分隔线下方发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说实在,我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真的没有听过这位钢琴家。不过从纪录片的内容看来,
这位藤子海敏的确是位有着精采生活的钢琴家。
以亚洲各国来说,日本大概是对古典音乐最为投入的国家。整体起步早,职业演出者也多
,听众当然也不少。纪录片的主角,超过八十岁的藤子海敏,虽然在纪录片中可以说是环
绕世界演出(巴黎,纽约,芝加哥,智利,东京,京都...),但是她并不是一直一帆风顺
的。
作为一位在德国出生的瑞典-日本混血儿,她在日本的成长受到了一些混血儿所专属的歧
视,而由于她在二次大战期间的德国出生,让她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国籍,甚至因此差点没
法去德国留学。
即使到了德国留学,海敏的演奏事业也不太平稳。鼓起勇气传纸条给指挥大师卡拉扬,请
卡拉扬听她弹琴。卡拉扬是马上答应了,不过海敏居然说自己当天状况不好,没有当场试
奏,等于自己搞砸自己的机会。影片中也提到她也是伯恩斯坦的学生,不过影片中没有多
说明,从海敏的演出事业,也看不出与伯恩斯坦的关系对她的帮助。
就在回到日本后,一次上电视节目的演出成了她演出事业的转捩点,不但一炮而红,而且
后续灌录的唱片居然卖了两百万张。这个销量两百万张的唱片看来是给海敏有着相当稳固
的经济基础,让她得以在音乐路上继续走下去,而且可以让她在巴黎,柏林,圣塔芭芭拉
,东京,京都都有着自己的房子,每间房子至少一到两台钢琴。
纪录片里面用了海敏小时候的日记来贯串整部纪录片,讲到海敏小时候的生活,出生的地
点,与家人的相处。她的日记不只有文字,而且几乎都有配上相当可爱的图画。所以即使
海敏没当钢琴家的话,应该在其他的艺术领域也会有不错的发展。
而作为钢琴家的海敏,显然是受到了在德国留学的母亲的影响,不但走向音乐之路,而且
也跟母亲一样,到了德国留学。最后还把母亲的钢琴整修一遍,让母亲的老钢琴能够焕发
新声。
但是,作为音乐家而言,海敏有着相当不利的因素:一耳失聪,一耳仅剩40%的听力。在
纪录片中,可以看到海敏需要带着助听器。失去听力,对于追求声音艺术的音乐家而言,
这是相当重大的挫折。但是海敏显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
不过作为音乐爱好者,我最有兴趣的还是她的演奏事业。从纪录片里面可以看到,即便已
经超过八十岁,她还是继续保持演奏事业,而且是绕着地球跑的那种。像在巴黎,纪录片
里面就有着她跟一组弦乐四重奏在教堂中合演萧邦钢琴协奏曲的片段(!) 虽然是在小教堂
的演出,不过事前还是邀请弦乐四重奏到家中一起排练。
而到了芝加哥,海敏显然只对演出有兴趣,她自己说每次去芝加哥,对演出之外的东西都
不感兴趣。到了纽约跟智利,会抱怨钢琴不好,没有办法发挥她的水准。演出完之后,她
也会自己检讨自己的演出。这些都显示著即便到了八十岁以上的高龄,她对每次演出,不
论是大场地或小场地,钢琴状况好或不好,都是对自己有着严苛的标准,诚实面对每一次
的演出。
而到了日本,海敏就真正展现了她的人气钢琴家的魅力。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她在东京的
音乐会可以坐满东京opera city接近两千人的大厅。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影片中也完整呈现了海敏演出的李斯特的钢琴独奏曲 " la campanella",演出相当干净
俐落,很难想像海敏已经年逾八旬。
如果要对这部纪录片有什么不满的话,那大概是拍摄团队的收音技术不太好。在纪录片中
出现相当多的钢琴,几乎每一台史坦威钢琴的声音听起来都糟糕无比,近乎像是破铜烂铁
的声音。少数能听的几台都是贝森朵夫的,而且场地一是在柏林,二是在日本。或许是这
两个场地的录音设备比较严谨,对乐器的准备也比较仔细吧。
而带来这部纪录片的亮点国际也对这部片的翻译下了相当大的功夫,翻译相当正确,音乐
相关术语也都相当到位。当然最棒的翻译是片名, "寂默钢琴师"可说是完全对应到英文
片名 "A Pianist of Silence & Solitud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