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一尸到底—一种乐观的现实主义(有雷)

楼主: sean8398 (SEAN)   2018-09-24 21:45:46
《一尸到底》一种乐观的现实主义
开场的一场戏,饰演当男朋友成了僵尸面临追杀到角落的女主角,努力地想呈现所谓“濒临死亡”前的恐惧倒底是什么,却被导演一声“卡”无情谩骂到底懂不懂得死亡的恐惧是什么?女演员害怕回应她会努力表演的,导演更加生气了“电影不是用演的,我要的是真实的感觉,真实,因为妳的人生一点都是虚假,你懂得真实的临死是什么?”所以,电影到底是被演出来的现实呢?还是一种从来都不可能真实的形式,仅是机械的复印现实在胶卷之上?或是得如同纪录现实一样的真实?但真实的一瞬可能被纪录吗?
-
从1895年电影这项艺术被发明至今,关于电影到底是不是现实的问题从未停歇。从巴赞对于“完整电影神话”的质疑抛出思索,对能重塑世界形象现实的电影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当电影随着各种思潮与创作形式的蓬勃,电视也出现了、胶卷被数位取代、连手机都能录上几秒钟的影片,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功能更显得复杂,有许多人认为“电影已死”和一种与完整现实的差距不断模糊了视线。然而,电影到底成了什么?
-
回到这一部拍摄关于“拍电影”的电影《一尸到底》之上,我们买票认为进电影院观看的是96分钟长度的《一尸到底》(在此称作长版),但当前30分钟银幕呈现的却是一部明显制作粗糙的短片《一尸到底》(称作短版)包含在其中。短版《一尸到底》无来由直接上演一出仿真的故事,几个工作人员与演员正在郊外废墟拍摄僵尸片,却突如其来遇上真的僵尸来袭,僵尸说强一点也不强、传说要恐怖也一点都不恐怖、过程荒谬至极,这样的摄影晃动与画质、情节长度、镜头场景调度,甚至出现擦拭镜头的手
或是说这是一部符合电影感(cinematic)影像吗?当30分钟度过,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导演接到了电影台的委托要创作一部开台庆直播电影,在此短版《一尸到底》的现实仿真性(在此指的并非写实主义论述下的现实仿真,而是大多剧情电影为了建构影像世界的再现)首先被打破,为了重构长版《一尸倒底》所要现实这是一群电影拍摄的过程。拍摄过程中,观众才发现原来去完美计画一个电影世界根本是一个难如登天的事情,突发状况一件接着一件来,临时上场的导演、醉倒真吐了出来的摄影师、拉肚子莫名其妙出走的录音师、还有入戏太深走火入魔的妻子,剧本空了一块괊咩O处补上,工作人员闪到腰倒地赶紧下一位上场,一切只能硬著头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要停下摄影机就好。
-
直到长版《一尸到底》完成了拍摄过程,观众才明白原来前30分钟里那些感到尴尬与莫名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现实”状况,拍摄幕后一切非在意料之内的也成了电影的真实再现。这样谈论拍电影的电影并不无少见,比如楚浮、高达,以至于费里尼早已利用这样后设的套层结构,让观众藉著去思考并反思电影作为一种中介质被反射打破的意义,但多数的是一种严肃且政治性强烈的,将电影作为一种以现实主义(先验的目的)制作的符号悲观地打破革命。像是当我们走出了电影院,难道不会发现,无论是长版《一尸到底》还是短版,都不过是一种为了再现现实而现实的电影。
-
回到巴赞提出的问题,电影到底是什么?经过了时代的演进,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如同短版《一尸到底》这样看似成本廉价制作粗糙的电影,原来源自三零年代美国两片映演(Double bill)产物下的B级片,这些以当时不主流的恐怖、科幻题材异想天开的小成本电影,逐渐被一群影迷圈子喜爱及推崇成邪典电影(Cult
Film),类型的更加多元与继承四零年代黑色电影,甚至六零年代时的好莱坞后这些题材成为了新兴电影浪潮,电影之所以为电影在于艺术里枝繁叶茂,对于现实与超现实的/形式与实验的/各种复古与前卫的,永无止尽的展现一个影像世界给人们。《一尸到底》其实就是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也许根本没有上述各种问题的延展,就是一部乐观的现实主义,说拍电影是开心的,看电影也是,哈哈大笑!
作者: elapseregret (不知何往)   2018-09-24 23:54:00
碰! \ ( ‵ A ′ )/
作者: smiletwister (微笑风暴)   2018-09-25 01:24:00
碰! \ ( ‵ A ′ )/
作者: chingman1115 (larman)   2018-09-25 15:07:00
碰! \ ( ‵ A ′ )/
作者: salvador1988 (Mr.Owl)   2018-09-25 22:34:00
碰! \ ( ‵ A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