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盲点》释放内心的嘻哈精神

楼主: benbenson12 (binbin)   2018-09-23 21:40:22
~*-*~*-*~*-*~*-*~*-*~*-*~*-*~*-*~*-*~*-*~*-*~*-*~
1.影片名称 : 盲点
2.观影时间 : 9/17
3.观影地点 : 诚品电影院
4.观影方式 : 试映
痞客邦图文版: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240192759
~*-*~*-*~*-*~*-*~*-*~*-*~*-*~*-*~*-*~*-*~*-*~*-*~
《盲点》是一部美国饶舌喜剧电影,由戴维德迪格斯与拉斐尔卡萨尔编剧、主演,讲述一
位因为犯罪被判缓刑的黑人男子柯林,平日与白人死党迈尔斯在一间搬家公司工作,晚上
两人则时常在外游荡。不过就在缓刑即将结束的三天前,柯林在回家路上目睹一场街头警
匪追捕,其中的枪击画面让他回到家后依然耿耿于怀,加上迈尔斯的轻浮性格与种种不稳
定行为,柯林要安稳度过缓刑似乎更加困难。
一直以来,嘻哈饶舌就是代表着自由态度,由不轻易妥协的精神所催生的文化,连珠炮的
唸词看似模糊难辨,但其实句句都带有人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其中所蕴含的不光只有日
常烦恼,他们甚至可以拿来讲出自己梦想或对社会不平等提出控诉,因此《盲点》这部以
黑人种族议题为主轴的电影,把嘻哈元素融入剧情实在是再适合不过。
我个人非常喜欢电影建立的角色与美国时下背景,虽然我没有去过奥克兰,却多少在其他
影视作品或新闻中对当地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盲点》在片头就展示出奥克兰的多元样
貌,不论是在逆境中努力求生的黑人,还是在其中努力融入的白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在这块土地上,而片中的两位一黑一白的柯林与迈尔斯,正好分别就代表其中两者。《盲
点》几乎所有篇幅都聚焦在主角的日常,透过他早起慢跑、和迈尔斯家人与街访邻居的互
动、工作环境,还有夜晚在巷口街角活动的人们,就已经随着故事让观众清楚柯林所处地
区人们的生活型态。
但作为一部喜剧片,《盲点》以柯林与迈尔斯充满的互动来制造笑料,其中丝毫没有令人
尴尬的场面,内容就好像我们平常跟朋友嘴砲,讲生活、讲路人、讲家庭、讲女人一切都
是这么真实,甚至就连悬疑大师希区考克与最爱片尾大逆转的奈沙马兰都成为他们互损对
方的比喻,也就是如此,我们在无形中已经深深爱上这些角色,彻底融入他们的世界,更
加在乎他们的遭遇。
不过他们也不是完美的人,片中还是呈现出许多两人的的问题,看着柯林与迈尔斯在一起
,从两位不成熟的大男孩,在酒吧前打架闹事,在后来柯林经过司法体制的教育,反倒变
为约束迈尔斯的角色。他们绝对不是坏人,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最坏的状况,如同那场
极为骇人、因为一把枪所引发的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迈尔斯的行为是为了保护家人,
但他也在与别人的争执中,拿出那把枪作为威胁的手段,我们不能确定他带枪的动机,但
却能清楚知道那把枪确实使家人陷入危机,就因为外在因素是无法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
只有尽力降低危险发生的机率。柯林与迈尔斯在停车场的争执是两人全片中的唯一冲突,
不过也是他们透过彼此的鼓励与影响,成长为一位具有责任感成人的重要转机。
然而柯林与迈尔斯在成长过程中,同样也必须面对各种熟悉事物渐渐改变的徬徨,不论是
片头失去原有味道的速食店、那杯蔬草汁、办公室的檀香、还是白人中产阶级的搬入,从
前奥克兰那套能够混得得心应手的作法,在各方的快速变迁下早已不再适用。但这确实是
一个地区的必经过程,他们所能做的,大概也就只有在顺应变迁的同时依然保留自我嘻哈
的生活态度,否则就只能被时代洪流所隐没,难逃消失的命运。
另外,就如同歌手唐纳·葛洛佛《This is America》MV里带出黑人地位与枪枝泛滥议题
,黑人在社会所受到的压迫与暴力其实也是《盲点》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片中非常有趣的
引用了心理学的鲁宾花瓶(Rubin's vase)理论,他讲述在一块黑白的图形中,我们能在
第一眼看到人脸或花瓶的其中之一,却不会发现另一项的存在,等一段时间开始能清楚分
别两者,但依旧无法一次把它们完全看清。
把这现象衍伸到《盲点》,就变为一个人无法抛弃对他人的刻版印象,并把自身想法加诸
于别人身上,进而忽视更多的可能性。人们常用第一眼就决定对一个人的看法,却不知道
这时自己只因为他外在,而定义了这个人的全部,就算日后加以认识也难以消抹当初的印
象,从此陷入了自己无法发现的“盲点”。
人们对黑人刻板印象也是如此,看到黑色皮肤、留着辫子头的黑人,便马上认定其为犯罪
的嫌疑人,或许这是出自于自我防卫的心理,但却在无形中对他人造成伤害。柯林在结束
缓刑三天前看到白人警官对于黑人的强硬执法,催生他对此不合理现象的反思。在路上被
击毙的男人,也许确实是个罪犯,但更很有可能是跟柯林一样有着善良的内心,却因为一
时的冲动或长著一张黑人的脸,而被贴上了危险分子的标签,最后失去宝贵的生命。
《盲点》后段那场堪比《逃出绝命镇》警车到来,更令人差点叫出声来的临检戏,同样把
这种惊恐感觉完整呈现给观众,因此片尾柯林对白人警官的那场将近5分钟的即兴饶舌台
词,字字都充满他身为黑人所受到的委屈、恐惧,还有对不合理现象的愤怒控诉。相信能
够成为警官的人,都一定具备能够明辨是非的道德观念,但在各种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的社
会之下,警方却习以为常的忽视弱势应有的权力,选择带动新闻媒体的报导风向,使民众
在一段时间后就对此事件淡忘,底层社会也永远困在无法跳脱的恶性循环,这是多么的令
人难过。
整体而言,《盲点》有着出色的拍摄剪辑方式,剧本也在水准之上,只花短短96分钟的片
长就讲了一个极为饱满的故事,其中不但利用角色日常的嘻哈饶舌唱出奥克兰的庶民文化
,又以大量流行文化来制造笑料,但回到内容也完全不失对黑人种族议题的严肃探讨。尽
管电影最后只有点出问题,并没有提供任何具体解决办法,但其真实感使我产生的深刻共
鸣,甚至远远超过全球为之疯狂的《黑豹》。片尾字幕一升起,虽然刚播毕的电影名叫《
盲点》,我却感觉自己双眼似乎从未如此明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