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 我很好─可能也可能不太残酷的青春

楼主: sunny1991225 (桑妮)   2018-09-16 16:24:04
尚未被世界驯化就与他人的死亡相遇,这是某种专属于青少年的特权;而复制那份相遇当
下的惊觉感,或许也是漫画作者冈崎京子与导演行定勋的创作本愿。"我很好"的故事背景
设置在90年代的日本,也就因此显得意味深长。那毕竟是一个刚经历过经济泡沫化的社会
,难怪大人们各个贪生怕死醉生梦死;各国也才懵懵懂懂意识到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问
题而亡羊补牢签订蒙特娄议定书,难怪作为故事舞台的小城,河岸边的工厂成天还排放著
不营养的废气与污水。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新一代的青少年过早地面对一片末世景象,
只得在虚无之中,基于本能,渴求着寻欢作乐的可能,大人们则像不在场一般毫无地位、
无所作为。
我并不怎么喜欢"我很好"这个译名;它或许是想对应到主角若草春名,那副一切苦与乐,
都在手里一支菸点燃后就烟消云散的无所谓态度,但英文的译名River Edge,亦即河岸边
,才真正扣紧了整个故事的重点。它不光是点明了作品和1986年的同名美国独立电影在题
材和故事上的相似,也预示著小城河岸这个地景在故事中的重要性,与它在几个人物心中
的地位是如何;视觉上,冈崎京子在漫画中特别于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各画了一次河岸大桥
的跨页,行定勋的电影则是使用了好几组构图相似的远景,道理雷同;而故事塑造出的七
种不同的青少年疏离样貌,对于一切都毫不介意的若草春名、用交女友当作自己男同志倾
向烟雾弹的被霸凌者山田一郎、只能靠着暴力与性填满心中空洞的观音崎、总是暴食到反
胃呕吐的女同志名模吉川梢、出卖身体换取金钱的小山留美、留美那忌妒她美貌的肥胖姐
姐、陷溺在自己的爱情小宇宙的田岛神奈,最后都不约而同地因为河岸边的一具无名尸(
很明显是死亡的意象)引发的事件,了解了自己生命的弱点,也才获得了成长的契机。
行定勋改编作品的手法是不是最洽当的,大概是我看完电影之后始终不太能确定的一个问
题。电影不光完全复制了漫画的故事,多数的分镜安排─像是使用图形连戏法把一郎帮人
口交和吉川吃东西的画面接在一块─甚至跟冈崎京子的漫画也没有任何差异;而几个选角
(尤其是二阶堂富美饰演的春名和留美的姊姊)根本像是从书上直接裁下来的。但改编蓝本
跟改编物的比较本来就不能只囿于这些。
我最大的疑问其实在于行定勋赋予影像的调性之于作品的讯息是否合适;冈崎京子的漫画
当然也是充斥着性和暴力、死亡这些元素的少年黑暗成长剧,但她的绘画风格和叙事语调
并没有放大这些元素的沉重,倒是透过卡通感赋予画面轻浮和调戏,像是在讽谕著现实(
也因而让现实的冲击经过反省后显得更加深刻)。相较之下,行定勋显然更在意如何在一
个更贴近现实地表的影像世界直陈出作品中的那些疏离感与青春悸动;这种选择有时候赋
予了画面强烈的诗意,那些黄昏的飞机云、河岸边轻轻摆动的长草、夜里通明的都市灯火
、工厂烟囱头喷涌的火焰以及田岛神奈燃烧坠落的尸身都是例证,但这附带的代价是电影
在某些段落显得太过官能性或严肃,使得电影传达的讯息,重要性与漫画相比有着微妙的
错位感;像是那场崎与留美的性爱戏,电影利用了交叉剪辑,使其与漫画一样,与一郎和
春名在河岸边寻找尸体的过程交错在一块,但行定勋把这场性爱戏拍得极为露骨与冗长,
使得漫画与电影即使情节一致,感受还是截然有别;若与冈崎京子在漫画处理的方式做对
比,可以发现京子的处理方式并不会让人对崎与留美的性爱有过多的官能性的联想,也因
此,这段性爱能跟与春名见到一郎的宝物:那具早已变成枯骨的尸体这一情节不光在剧情
结构上平行,连意义的显著性也都平行:每个干枯的灵魂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那生命的
兴奋剂或威尔钢。
行定勋的处理或许是想要透过写实拍法来强化讯息的冲击力,却让前述两段情节意义的显
著性变得不是很平衡(到底重点是留美与崎的性爱,还是说它跟一郎和春名的寻宝一样重要
?)。类似的调性取舍的是非问题也发生在电影中其他有成人元素出现的地方,就不细谈
了。
行定勋还刻意针对几个主要人物安插了数段漫画中并不存在的访问戏,让人物对着镜头谈
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几段戏虽然让电影变得更加严肃,但相较于行定勋对其他感官刺
激的放大,我发觉自己比较能接受这个处理。其实以两个作品的叙事系统整体来说,这几
段访问戏对应到的应该是漫画中主角若草春名的自白。在京子的原作中,若草春名的对白
往往是用全黑底白字的形式出现的,其中包含着春名对其他人事物的看法和解说,还有
她对于许多冲击性印象的心理反应。这种做法让京子更好控制整个人物关系的建立;但另
一方面来说,由于京子并不使用有限观点来叙事(故事中的很多事件的视点明显是超出春
名掌握之外的,春名不但不在现场,事后也不太可能知情),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采取采取
多声部交错的叙事方式,因此独独只有春名拥有自白这件事,除了要强调春名作为主角的
重要之外,反倒看不出有什么形式上的必要性。
行定勋的作法对我来说是比较聪明的;原本春名解说式的自白在电影中被打散成了每个人
物为自我发声的机会,而每个人物的访问戏,至少也都被设计成出现在该人物将要拥有较
多重要性的情节之前。按照这个想法,春名的访问在电影中出现的比其他所有人物都晚可
说完全符合逻辑,她毕竟是整个故事的主角,即使是那些她无法在场或知情的事件,她也
与它们在某些意义上有关,而这些意义所共同簇拥的,也就是接在春名的访问之后的、电
影的结局:做为主角的她的成长。只是电影那份诗意化的残暴到最后与这访问戏赋予的沉
重感叠加,让整出戏似乎给自己上了一个打不开的锁;春名或许是离开了那座小城,但她
的心又是另一回事。
总的来说,一样是关于一群青少年(一郎、吉川、春名)因为河岸边的尸体而结盟,另一群
青少年(观音绮、小山姊妹、神奈)则因为这具尸体而世界崩毁的故事,行定勋与原作者
冈崎京子看到的90年代日本景致与虚无精神或许没有太多差异,最后呈现出来的却是两种
只有皮囊相似,调性却完全不同的产物。我当然是更偏好冈崎京子漫画中那份聊以面对尘
世纷扰的苦笑,但好像也不能当作否认行定勋想要追求一种灰暗与苦情美学的借口。只是
观众在看完电影以后,大概也会希望自己的烦恼就如同春名从手上那支菸吞吐出的云雾一
样,能够无声无息的消散吧。
楼主: sunny1991225 (桑妮)   2018-09-16 16:28:00
行定勋老是被笑是岩井俊二的徒弟,两个像不太意外吧XDDD(这件事某个意义上是真的啦,当年他真的是当了对方的副导好多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