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遥想诺兰的顶尖对决与黑暗骑士

楼主: john07 (HIAHIAHIA)   2018-09-14 22:59:40
图文完整版出处: https://www.hypesphere.com/forum/242
我第一次认识到诺兰这个导演是在《黑暗骑士》上映时,
然而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却是更早的《顶尖对决》。
还记得在一次长途搭机探亲的路上,我用窄小的萤幕模模糊糊看了一部电影,
讲的是两个魔术师用尽心机、生死斗法的故事。
由于硬件设备与自己悟性的不足,当时感受并不算太丰富,然而后半段的情节设定
实在太令人难忘:
休杰克曼扮演的安杰为了给自己的魔术寻求质的跃升,探访到了一名不为世人所接纳的
鬼才科学家,在不断的请托下,对方同意帮他打造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机器:
它可以复制出任何物体,甚至再造活生生的人。
多年以来,一个画面深藏我心:山坡上遍地黑帽,
反映出这个不可告人的惊世实验已经成功,也代表了片中魔术产业的面貌、
甚至整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将为此彻底改变。
之后的发展当然更令人毛骨悚然:
安杰为了追上波顿的移形遁影术,把机器用在了自己身上,
每次都让旧的自己登台表演,在观众眼前落入舞台下方的玻璃箱;
同时,让新的自己在舞台最远方的特斯拉机器中被当场复制出来,
再昂然走出布幕接受观众充满崇拜敬畏的欢呼。
而为了避免两个安杰同时存于世,
旧的安杰所落入的玻璃箱是魔术师使用的反锁道具,里面注满了水,
一旦进去只有活活溺死一途。
于是每天晚上,安杰就这样一再接受自我的死亡与再生。
人为了自己的目标,究竟可以做到多绝?为了打败敌人、实现梦想与野心,究竟可以付出
多惨重的代价?
安杰每日自愿牺牲生命以获得观众欢呼的选择令我深感震撼,多年来无法忘怀。
我不禁猜想:当他面对观众纵身一跃、即将落入最痛苦的死亡的那一瞬间,
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是义无反顾的勇气?还是油然生发的恐惧?
是征服世界的骄傲,还是永别于世的悲哀?
更重要的是,当安杰第一次表演这魔术时,他就已经不再是原本的自己了。
虽然特斯拉的机器可以复制出完全一样的生命,
不仅外表相同,连内在的思想、情感都一模一样──
这从安杰每晚新生的复制人都持续执行魔术计画就可看出──
但是那个真正活了几十年,
亲身经历生活中一切的成功、挫败、喜悦、悲伤的Robert Angier,
在他如愿以偿震撼世人的第一个晚上,就已经永远消失了。
之后的每一个复制人就算拥有同样的记忆,他们存在于世上的时间
也只有两场魔术的短暂间隔。
从这层意义上看,安杰本人享受到魔术成功的果实了吗?
难道他不是在众人欢呼簇拥著自己的第一个复制人出场时,
就已经万分痛苦的在水箱中步入死亡了吗?
他为了达成这个梦想,付出了自愿惨死的代价;
然而追求一生的荣耀,最终回到自己身上了吗?
而那些继承他遗志的复制人,有他的外表,有他的内在,
但是,有他的灵魂吗?
以接力的方式代替他不断接受群众欢呼的“安杰们”,能算得上是安杰本人吗?
在我看来,罗伯特‧安杰为了魔术所付出的代价,不仅是每晚痛苦至极的死亡,
更是永无止尽的存在意义上的残缺。
他好像第一晚就死透了,但是又以悖论、诡异的方式不断苟活下来。
到底他后来算不算是真正的活着?
我想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他比隔壁棚的佛地魔更惨,人家藉著杀人把自己的灵魂分成了七片,
你却是天天杀自己,反反复复杀了N百次,
而且复制出的N百个自己看似完整,却又可能是没半点灵魂的空壳。
由此来看,波顿最后给他的那一枪,其实是帮他解脱。
但是就连这样的震撼与思考,仍无法促使我主动去了解这个导演是谁,
还拍了些什么片子;
直到黑暗骑士在08年上映,引爆各界石破天惊的反响,
加上自己进电影院观赏后所感受的亲身震撼,才终于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Nolan。
不久我偶然发现:原来顶尖对决的导演跟黑暗骑士的导演是同一个人!!
我的天,奇才啊!!他的片子,还能够不追吗?
于是我开始往回补之前的电影,也期待他之后每一部的作品;
看得越多,就越赞叹这位导演的天赋异禀,就越是庆幸我们能活在有他拍电影的时代。
跟很多人一样,黑暗骑士至今仍是我最爱的诺兰电影。
然而一个真正成功的导演不会让影迷在选择最爱时一面倒向一部片,
而更有可能会激发出不同的讨论,甚至是相左意见间的争吵。
诺兰就完全做到了,不只黑暗骑士深受爱戴,放眼望去,
之前的顶尖对决、记忆拼图、开战时刻,
之后的星际效应、敦克尔克,甚至最早的《追随 Following》都各有死忠支持者,
一个不到五十岁的导演已经创造出这么多部让人真心拥戴、推向顶峰的电影,
就算他总是在各大奖季缺席,又夫复何求呢?
综观诺兰多年来所受到的赞美与欢迎,
我认为主要来自于电影中那些永远出人意料的安排,
不仅题材设计新颖脱俗,更令人回味无穷。
而这些精心铺陈的桥段,不只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更重要的是其中饱含了对人生的独到体悟,对人性的细腻观察。
这些深刻的思考空间正是诺兰的风格不同于爽片导演、
却总是能在票房上压过爽片导演的主要原因:
他激起了大众文化中寻求直接感官刺激之外的一种更深层的渴望,
一种对于获得精神救赎、填补内在虚空的渴望。
而对这种向往的激发,又是以足够的感官享受作为基础与途径的,
于是他的电影往往让不同取向的人都感到满足,雅俗共赏、内外皆爽,
甚至能在大众娱乐的快感中生发精神跃升的冲动,令影迷获得满满的充实感,
有时还带着一份优越感。
这正是他最为人所称道,也最令人难以割舍之处。
黑暗骑士正完美诠释了诺兰的这个长处。
当前方已经有了经典的原著漫画与受到好评的改编电影两座高墙时,
你该如何跨越,创造出新时代的传奇?
我认为最大的关键在于他吸取前人的长处,加上自己的独特诠释,
把小丑这个邪恶角色的张力给最大化,
同时又赋予了蝙蝠侠比起前代更深邃的人格形象,
两者相互辉映、彼此激发之下,就打造出了空前震撼人心的经典巨作。
当Joker每晚随机滥杀无辜、又一再向群众公开拨放残忍实录,
当他冷血炸毁能帮助收容最多病患的医院,
当他把芮秋与丹特囚禁在布满汽油的角落,并在亲友的眼前引爆时,
小丑摧残的不仅是高坛市民的精神,更是你我内心深处最恐惧、最不愿面对的一块。
任何人敢想像自己活在一个朝不保夕,
心爱的人随时被抓走折磨至死,
所有安心的场所如医院、学校、市政府、警政厅都随时可能遭受炸弹攻击与机枪扫射,
甚至搭船出城散心还会受到挟持,逼迫你跟隔壁船比快比狠,
谁动摇心软谁就被对方活活炸死,这种让人无所遁逃
只能绝望等待灭亡的炼狱之城?
然而,当观众们随同高谭市民被无所不为的小丑以恐怖的灾难、
随时降临的末日打落心灵深渊时,
两艘轮船上社经地位天差地远的乘客,却不约而同地放弃了牺牲他人以求生的机会,
在人性的尊严中默默等待对方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最受市民信赖的高谭检察官哈维丹特因为爱人被活活烧死、自己遭火吻毁容,
被仇恨扭曲成到处杀戮寻仇的双面人时,
蝙蝠侠却自愿承担起对方价值崩溃下所犯的一切罪行,
甚至顶下杀死丹特本人所引爆的群众憎恨,
孤独悲壮地在风雨飘摇中奋力保存高坛市民的一丝希望。
于是,被苦难浸透的观众们在经历对人性价值最深沉的摧残与怀疑后,
又重新被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从谷底一举拉起,再次看见了救赎的光芒,
如同片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句台词:
“黎明前的夜晚总是最黑暗的。”
诺兰的电影之所以深具魅力的关键就在于此:
他让你看见了人生中最令人恐惧的不堪真实,
却又让你在看似无望的深渊中被不熄的希望亲手拯救。
经历了这番颠簸于生存与死亡间的惊滔骇浪,
心中共感的观众们或许从此不再将身旁那些平凡的美好视为理所当然,
而更能珍惜并挖掘生命中的无限价值。
最后,与此呼应的,当我深受黑暗骑士以降作品的震撼,
忍不住回去重看《顶尖对决》时,
才终于领会了诺兰想表达的含意。
原来特斯拉的鬼神机器以及安杰超乎常人的自我牺牲与复制并非全片的精随,
当贝尔扮演的波顿以出奇不意却最平凡简单的方式彻底打败安杰时,
这部片最深层的意涵才油然而生:
那些最伟大的魔术,往往深入了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真正最为惨痛的牺牲,是与别人共用自己的人生。
为了公开营造始终只有一个波顿的假象,
两兄弟长年在爱情、家人、事业、形象与身分上轮流扮演同一个角色,
导致这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他们竟从未完整拥有过,
这些人之所以存在的先决前提,他们从踏入魔术的那天起就已完全舍弃。
无时无刻都要承受自我存在的谎言与生命的残缺,
两个波顿所经历的是远比每天死去活来更深重的痛苦。
所以走向超自然的安杰从一开始就找错了方向,
那些被他所忽略的最平凡无奇的日常点滴,
正是波顿把魔术带入真实生命范畴的最大关键。
而也正因为如此,波顿最后成功在自己的人生中变出了最重要的一次魔术:
就算被置之死地,仍然能回家与女儿团聚。
而身为一个电影魔术师,我想这正是诺兰要不断提醒我们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