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北极上学趣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18-09-13 13:03:44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A Polar Year北极上学趣》
2.观影时间 : 9/11 (二) 12:30
3.观影地点 : 信义威秀
4.观影方式 : 片商(商家)邀约 (票券抽奖)
§其他防雷说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说明请于此区说明....可留空
~*-*~*-*~*-*~*-*~*-*~*-*~*-*~*-*~*-*~*-*~*-*~*-*~
此区为发文防雷页
可选择性提供上列 1~4 资讯 或不提供亦可
观影心得于分隔线下方发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台湾近年积极推行翻转教育,也有越来越多年轻教师愿意投入偏乡,也因此有了Teach
For Taiwan (为台湾而教) 与《老师你会不会回来》等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其实不只是
亚洲面临教育转型,领先我们许多的欧美也有他们的课题要面对。《北极上学趣》描述的
是一位年轻丹麦教师,前往格陵兰教书时的奇妙经历。
电影开场便以安纳斯老师面试前往格陵兰教书开始,看似没有问几个问题,也可能愿意前
往格陵兰的人选不多,因此教学经验不算多的安纳斯顺利获得了职缺。刚开始看到时会以
为这是类似第二外语老师的计画,没想到随着剧情发展,听到学校职员与学生家长口里说
出“那是你们丹麦人的想法”时,便觉得不是那么单纯了。查了资料后发现,格陵兰其实
跟台湾一样,在过去几经转手殖民,目前宗主国为丹麦,虽为自治国,但仍旧属于丹麦王
国框架下的一环,使用的是丹麦克朗,因此,虽然官方语言为格陵兰语,丹麦语应该就是
法定的第二外语了。
讲到北极,第一时间应该会想到白茫茫一片与天寒地冻吧。的确,电影当中多数画面的确
是雪白的,不过,大老远将镜头拉到地球最北端,除了带回美丽的故事之外,也有如诗如
画的景致。片中的色彩鲜艳到像是假的:蔚蓝的海、砖红的屋、翠绿的树,当然少不了还
有那炫的发昏的白,俨然探索频道或国家地理频道的画面。跟着安纳斯老师在格陵兰晃来
晃去,或步行,或乘船,风光明媚尽览眼底。不过,即便自然美景如此诱人,想必只有极
为耐寒的人有福消受吧。就连身为丹麦人的安纳斯,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何况是
生长在亚热带台湾的我们,直接杀去长住的话应该会撑不住的。
远赴外地求职当然是辛苦的,不过安纳斯在片中所遭遇的文化冲击所不是常人所能想像。
如他所言,启程之前听过朋友讲述格陵兰的状况,但他没想到这么“严重”。将这番心声
与时常帮助他的一位当地人分享后,获得了“什么问题?”的敌意与质问。没错,正因为
安纳斯以“丹麦人”与“殖民者”的高度在看格陵兰,并没有想要体会、了解与认识当地
文化,才会有此感。因为格陵兰人属于因纽特人,所以当地人与安纳斯从习惯、长相到语
言都格格不入,也使他渐渐有自己不受欢迎之感。安纳斯认为隔代教养是“问题”,但当
地人说这是“传统”;安纳斯发现学生翘课勃然大怒,进行家庭访问,但家人说与其去学
外地人的知识,不如学习打猎实务。种种文化冲突,让安纳斯大喊吃不消,也动了回家的
念头,但或是想起当初修习教育的自己,或是课堂上自己最疼爱、一心想成为猎人的学生
阿瑟,使他开始学习格陵兰语。经过一年浸入式的文化体验之后,安纳斯不但与当地人打
成一片,直到本片完成的2018年1月,他都仍在当地任教。片中一幕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
是安纳斯与当地人一同欣赏极光,安纳斯表示丹麦没有这样的美景,当地人反问他“天啊
,你们那是什么国家啊?”不管是好是坏,不同的文化,都可能出现“你的异常,他的日
常”的情况,彼此互相欣赏尊重,才能在地球村当中抱回最大的收获。
很有趣的是,电影当中所有演员都是主角本人。加上台北电影节时观看《不恐龙法官》时
的经验,让我对于纪录片形式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我们所熟悉的纪录片,多半为“观察型
”、“阐释型”或“参与型”,但近期观赏两部由真实人物亲自出演的电影才了解到,原
来有一个新兴类型称为“Docufiction”,将虚构元素与真实记录融合,忠实呈现历史面
貌,但同时也增添戏剧效果的娱乐性。如同影集《The Office办公室风云》为
Mockumentary (伪纪录片) 一般,都是较新的拍摄类型。不同之处在于,伪纪录片是“拍
得很像传统纪录片形式的娱乐作品”,而Docufiction则是“较为娱乐,但仍保有大多真
实元素的纪录片”。
透过这样的手法,观众能看到安纳斯在格陵兰教书初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无论是课堂上
或生活上都让他一个头两个大。同时,我们也能一窥偏乡学校的教学模式:一位老师带全
校,各个科目都要上。语言想必就是丹麦文,片中请孩子画自己的家庭,想必是借机了解
学生家庭的美术课,而带孩子到屋顶上拿着地图对远方的山,应该就是社会课了吧。而在
安纳斯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后,也邀请职业猎人到班上,与孩子分享日常生活,就像是我们
辅导课的认识职涯。甚至最后他还带阿瑟一起与职业猎人踏上打猎体验,不仅亲身体会格
陵兰最真实的生活,也彻底增进了师生情谊。
电影虽然将重点放在安纳斯的教学体验,但似乎还是留有环境变迁的影响。片中一段对话
提到“我看到海豹”“很多吗?”“没有,我只有看到一只”或许是地点不对,但或许在
过去看到成群的海豹是习以为常之事。在丹麦人的天龙国思想里,或许格陵兰人是野蛮的
,但在极地饱食之余,猎人们可是更重视生态保育的。为了使小小的阿瑟早日立定志向并
持续精进技术,猎人们带他一同出门狩猎,此行的目的是追捕到不久前留下足迹的北极熊
。但等到北极熊真的出现在眼前时,猎人看着北极熊对同行者说“别开枪,牠带着两只小
熊呢!”亲眼看到大自然曼妙的生命孕育,想必也是促使安纳斯毅然决然留下的原因之一
吧。同行朋友说,那只北极熊与过去在动物园或课本上看到的比起来瘦弱许多,可见北极
熊找不到食物吃,渐渐饿死的传闻不只是生态学家的疾呼而已。
最后,补充一个冰天雪地格陵兰的小趣闻。根据北欧神话记载,格陵兰之所以叫做格陵兰
( Greenland ) 是因为当初发现者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移民,便取为“绿色的土地”;反
之,风光明媚的冰岛 ( Iceland ),为了避免众人争相迁徙至此,便取为“冰的土地”。
斯堪地那维亚人还真是有趣呢!
《北极上学趣》屏除了说教式的严肃,以轻松诙谐的步调,带领观众与安纳斯老师一同,
亲身体会格陵兰的文化,同时,反思环境与教育的议题。加上令人屏息的美景,看完这部
电影肯定会沁入心脾,全身舒畅,甚至想要冲到北极去看极光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