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爱情无论如何Whatever Happens,公寓寓言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8-09-12 10:08:13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爱情无论如何
2.观影时间 : 2018/09/08
3.观影地点 : 喜乐时代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其他防雷说明(非必要) :
此片小细节很多、生活化的妙语如珠很多,值得回家上 iTunes 复习
https://itunes.apple.com/de/movie/whatever-happens/id1315548099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这部德国爱情片,在浪漫爱情片型上清新生动男萌女美、在都会成长片型上又深入浅出引人深思。这是一部谈两性关系不惜挖到黑暗面的电影,犹如今年的丹麦片《他妈的完美女友》;也是一部谈亲子关系谈得写实苦涩的育儿电影,如几年前的法片《好孕提早来》。人生还在二十出头双宿双飞尚未结婚生子的,也许未必会有同感但值得来预习一下;人生到三十出头在宝宝事业与爱情间蜡烛多头烧的,应能感同身受(至于早就过了这阶段走出来的,回来看后辈手忙脚乱幸灾乐祸一下也不错 XD )。
电影是双主角,不过我们大概可知主轴偏重在荷兰女主角 Hannah ,从打包打着打着就回想起点点滴滴的开场戏,我们大概就可以当作这一路是她在静静回顾思量到底怎么走到这一步。电影中人生起落比较有戏的是她、放弃旧男友选择新男友的是她、咬牙力争上游思念家庭的是她、午夜梦回醒在空荡旅馆的也是她。荷兰女星 Sylvia Hoeks 近来在国际观众心中的印象应该是《银翼杀手2049》?她再次带着一张冷峻方脸穿上套装成为女强人,但这回心里脆弱不只一行清泪而有整个舞台好好演。
http://www.movieworlds.com/images/filmplakate/10344.jpg
整部电影虽说是谈两人关系的互动、并给个“爱就是要互相倾听、互相包容”这样的老生常谈作结,不过我觉得此片的巧思还是在于透过 Hannah 来描写青年成长的心路历程与省思,有趣的象征物在此片就是“公寓”。公寓的英文 apartment来自法文与意大利文,是“分隔开”的意思;但德文 Wohngemeinschaft 是“合住公寓”、字拆开来看更是“居住社区”,与中文的“公寓”更类似也更有表达到那“共生”之意。
公寓,一个人独自打拼谁也得不到,愿意搭个肩膀联合演出就是我们的。
公寓,不是你大声开派对我悍然静音就好的,那只是自我中心而不是共生。
公寓,是要一起经营的,不是你飞来飞去一路换旅馆、更不是你自作主张买下来再说。
当然我们可能会觉得那个并购律师男友 Max有点可怜,他明明这么忠心又为女友着想还为了女友搬回德国(慕尼黑?),到底 Hannah 是凭什么移情别恋呢?原因无他,这位男友只能每天当空中飞人、从没能和女友携手经营,当然没法当良伴(当然 Hannah 自己也是孤鸟型自租公寓,也推了一把)。但是我们马上知道这位前男友很可怜、因为接下来马上轮到女主角 Hannah 走上他的空中飞人老路子:
公寓,为什么孩子成长家庭就会变就要换公寓?难道公寓与公寓生活不会一起成长吗?
公寓,不是要四壁清净只准在浮动的纸上作画,而更值得用壁画让回忆与呐喊永留存。
公寓,人难免希望窗明几净井然有序,但有孩子就会乱,那才是公寓要容纳的生活。
公寓,有人回来期待一尘不染,有人动手整理干净,同样动手的偷吃一回情有可原呀 XD
经过片头蓝侬的“人生”提点,慢慢地,我们知道电影的主题关于人生的各种不同志向与道路,我们可能出生长大受教育都是要发挥才能做番事业、到了少年可能醉心于恋爱不免和事业有冲突(这才丢了前男友)但还大致撑得住、到了青年生了孩子才是证明自己分身乏术的崩溃之始,1950s 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有其道理虽然也有性别枷锁,到 2010s你瞧瞧顶多不也只是性别分工自由互换让“男主内女主外”?(当然还有一种长时间送托婴送保姆送安亲几乎见不著爸妈的,我们身遭都很多,牺牲的就不是父母任一人而是孩子了 XD )
主角 Hannah 有完整的人生分裂与挣扎,而 Hannah 眼中如狗狗般超甜超可爱的 Julian 电影虽谈不多但一样有,嘴上乐观“先带个半年然后送托婴”根本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不觉六年过去了。不论男女,许多人扛下家务时很乐观热血、没几年就身心俱疲;同样不论男女,许多人发挥长才上班冲事业好有成就感,回家看见子女疏离毫无默契恍若不识,大男人也只有偷哭不给老婆看。没办法,现代先进国家社会把每个人都从小养成一切全包的雄心壮志、长大等你包山包海蜡烛多头烧累死自己,难怪事务所上司说“新一代有新一代的包袱,责任家庭工作之间拼命平衡著。”
人生如果要跟着“初衷”走一直线到老,那当然要铁了心当大律师或冲其他事业做到底、身边就算还有家小也都供我所用毫不用分心在乎。但人生是会分岔的、志业是会改变的、令你眼睛一亮的新人新事物是会纷至沓来的,那一切都是偏离原始目标静静站在背景的“大猩猩”,人生的好领导者难道不关注浑身细节的大猩猩来修正目标吗?
公寓,要彼此扶持,拼念书“有你我不能专心”那未来事业只会更专心,永远没个窝。
公寓,“这公寓太小,容不下你我”,展现了自我中心的膨胀心,那只会永远一个人。
公寓,“我们竟要把回忆刷干净”,人生变一张张画纸一架架飞机一间间旅馆,失根。
独自一人的人生,极度自由毫无包袱可以得到想得到的一切(或往往只是被教育你应得的一切);但如果人生想得到的包括其他人如伴侣与子女,那他们就不是包袱而是目标了。亲子鉴定书,这家庭影剧中一出现从没好事的东西,不管是否亲生都是一刀两段切包袱的表述;但婚礼要砸瓷器带来好运、孩子也要砸瓷器带来好运、因为多了一个辛苦扛下看似包袱的孩子,其实不正是我们共生路上的好运吗?
片末答录机,公寓不是一个人的“太小容不下第二人”、也不只是两个人的“我俩一起租下来”、而是三个人的“公寓其实会长大”了。当然,爸爸的摄影事业断六年、妈妈如日中天的联合国律师事业抛弃回乡重头做,你我正在打拼冲刺的都会青年也许都会觉得好傻好可惜,但有爱的开放人生一定要妥协、目标一定要修正、一定要时时注意大猩猩的眼神。也许正冲个过瘾的我们暂时听不进去,但迟早值得一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11tqOKRJAI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8-09-12 15:32:00
大猩猩那段其实蛮误导的(不是说小羊,是说电影)因为那个实验有在脑神经科学或心灵哲学的教科书看过的话过的话应该都会知道那实验本来就是设计来让人看不到猩猩的(该现象又被称为inattentional blindness,光看名字应该就很明白XD电影有点误解那个实验的意思,变得好像是在指控那些没看到猩猩的人只要再专心一点就该看得到猩猩一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