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范保德-留下与离开的理由

楼主: immad (Dammi)   2018-08-18 13:55:41
不单刀直入地彰显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议题,而是以符合剧中主人翁年纪的步调,缓缓道来
范保德因病痛而启程的寻父之旅,并连结过去的回忆种种及对更久之前想像的完成式,和
现在身旁的人与自己互动的进行式,带点历史重演的况味,环环堆叠出父与子的相似与羁
绊。故事里的女性角色不是重点,却是整个故事可以施力的着力点,她们为所爱的人停留
,宛如‘根源’的比拟。于是几个角色的遭遇,谱写出台湾早期到近代的社会缩影,并与
范保德一家相互辉映。这是范保德。
(底下有雷)
萧雅全电影的镜头总是对角色的生活,撒下一张大网,一件一件地捕捉进来,却也一件一
件没有关联地随手铺陈,看似如此,但总在某一刻里,所有情节突然很有默契地伸出手来
,相互牵引,吐纳著同样的气息。这部电影也一样,现在的时序是范保德一家与住在同一
里的朋友的生活日常,只不过此次导演野心更大,藉著这一邻里的风出草动,包含外来人
口及身体健康,将主要人物的心思与回想并排,形成多线叙事的样貌,又因记忆的断裂与
跳跃的特质,时序交错纵横,好像角色各自抽著的尼古丁,袅袅盘旋的烟雾让当下的空气
变形扭曲。
那些吸吐出来的是对人生无奈,难以预料的共同叹息,一如范保德和旅馆女老板毓琴常听
的罗大佑歌曲《未来的主人翁》的歌词不断重复的‘就这样飘来飘去’,我们都以为注定
会在这里扎根,或相反,因为痛恨此地抑对这儿不留恋而头也不甩地离开,怎知却发生转
变,就如同电影提及,怎么样也回不去的‘化学变化’。在此,导演做了个有趣的对照,
范保德的父亲与毓琴,前者为了抓住机会出走,后者虽没明说,但应可推测是为了心爱的
人。甚至可以推及到整个故事的男人与女人,尽管是没有明显区隔的对应,毕竟他们各有
自己的理由。
但这个埋藏在叙事的比较,却真真切切地反映出当时台湾社会的景况。小至一个家庭光景
,大可推到整个台湾,因为时局的不稳定,不断出外寻找机会的氛围,以期能安身立命,
却也遭遇许多风雨,对应到Van,即Newman,毓琴口中的哥哥的儿子,那多元却吊诡地拥
有多国国籍的家庭。然后在留下来的台湾人努力打拼之下,与这个故事里参选里长的女人
们及留下来的男人们作为对应,状况慢慢回稳,回应至范保德三代男性对工作机会的态度
。留下来的女人们给我守护家庭的大地之母感,尽管男人是对留下来的男孩说著,得有人
要顾家。
前句话在这部电影分次出现在范保德家三代父子互动上,纵然结果是不一样的,但倒也引
出了具有父子血浓于水的相似,而导演就在多条不同时间线同时娓娓描述之中,让观者确
认每个演员扮演的角色之余,也发现历史一直极为类似的重演着,那怕只是一句话,一个
动作,一个互动,而会不会那个外来的亲戚自此就会留在这个地方呢?而Van和外来亲戚
以及范保德与毓琴年轻时的对照,是否暗示著Van与范保德的关系呢?毕竟这个只有毓琴
会叫的名字Van谐音‘范’。我想导演用“所有你想听的故事都隐藏在未来故事中”回答
了观者。
也透过在那个种植花草的中庭洒水的场景做了隐喻。除了范保德,范大齐,Van曾经于此
逗留,聆听着水滴落的声音,仿佛细细品味光阴涓然流过的淙淙,虽然每一滴水滴会因为
众多因素而让滑落的状态不尽相同,但抽离出来,大家都是往下坠落,蒸发升天,往复,
没什么两样,只是身在其中的我们仅看到当下不同的结果,却不知放大来看,大同小异如
此,感觉是无法还原的‘化学变化’,殊不知根本就是水的‘物理变化’。这看似生活化
的过场,一点留白听听声音的几个镜头,或许囊括整部电影的意旨也说不定。
也或许这是导演借由此故事抒发对家庭,对台湾的情感,来说著每个人的留下与离开虽都
有各自的理由,皆出自爱,尽管各式各样的爱,并非能让所有人能接受,但最终终将汇聚
成相似的情节,不断地循环往复下去,给我有种未来学派的况味,也有种以更宏观的角度
来看生死。于是范保德怎么死的,范保德父亲怎么死的,洗衣店老板娘是否有化疗成功等
等,因为曾经投入过感情,这一切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看似无情,却充满深情,回应
至范保德与儿子的互动,但这或许才是面对生死,面对生命无常最勇敢的方式吧!?
欢迎光临:
http://dammimmi.blogspot.com/2018/08/1820.html
作者: noknow801011   2018-08-18 16:12: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