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再见克里斯多福罗宾 Goodbye Christopher Robin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8-08-06 02:11:21
看完《挚友维尼》我一直觉得有一点点空虚感,虽然给成人的启示是很切题但总觉得有点公式化。于是我找了去年的《再见克里斯多福罗宾》Goodbye Christopher Robin 来看看,这一看竟是不可自拔、一场场戏越来越怵目惊心。当然这并不是一部惊悚片,倒是个平铺直叙的传记片,谈小熊维尼作者 A.A.Milne如何在与儿子的游戏中创造了小熊维尼等动物角色与克里斯多夫罗宾、而这个文学的克里斯多夫罗宾又如何慢慢蚕食鲸吞了本尊的人生... 本片这些桥段大多基于史实,越是真实越是惊悚呀!
电影有四大角色,《真爱每一天》唐纳葛里森饰演主角 A.A.Milne(儿子称 Blue )再度探讨亲情、只是这次不是面对父亲而是面对儿子;《老娘叫谭雅》玛歌罗比饰演 Milne夫人(儿子称 Daph ),在四大角色中较像配角,因为她的母职最抽离、与儿子关系最疏离;《猜火车》凯莉麦当劳饰演家里请来的保姆 Olive(少爷叫 Nou),是这家父母不在场之下与儿子最亲的人;小童星 Will Tilston 与青年新秀 Alex Lawther 接棒演出小主角克里斯多夫罗宾(他自称 Billy Moon ),那扭曲的童年与少年演技都不简单。
https://imgur.com/gdVbuAw
此片首先很忠于史实,尽管在亲情上有戏剧化的夸饰,但克里斯多夫罗宾和每个人的关系大体都是史实、他对《小熊维尼》系列红遍全球的观感则是此片重点探讨的真实问题。这位克里斯多夫罗宾从诞生开始就在一个不太健康的家庭,父母亲在那战后的年代心理都很脆弱都不平静,何况本来他们就是伦敦文化菁英当然事业为重、就像一般中上阶层家庭都把宝宝丢给保姆、就这样与儿子的心渐行渐远,儿子则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还给大家取了专属于家庭的暱称 Blue, Daph, Nou & Billy Moon (以下就用这些暱称称呼本片角色)。
https://imgur.com/h9JRqi1
此片也很强调历史脉络,故事都发生在战间期,爸爸 Blue 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心理受到重创回来,整个如行尸走肉般只念念不忘想着“英国文明该怎么走下去”的反战大理想,妈妈 Daph 则是整个疯狂投入社交派对急切地想要遗忘... 战争对史实的 A.A.Milne之创作理念的确影响甚钜,电影则把外人无从得知的战争创伤给戏剧化放大。创伤的父母,一个投身文学事业一个投身派对,孩子就这样孤寂长大只有保母,但某一天保母有事妈妈开溜时,只剩下 Blue & Billy Moon父子两人度过一段最快乐的“百亩森林”时光,竟在童心之中疗愈了战争创伤!
https://imgur.com/wi6zKwh
非常令人欣慰,只可惜这只是电影前三分之一,在这“百亩森林”的快乐时光中大小演员搭配生动充满灵感、在森林里带着布娃娃演戏吟诗简直落花水面皆文章,所有小熊维尼角色名如 Pooh, Winnie, Tigger, Piglet, Eeyore, Owl, Kanga & Roo 都一个个成形。爸爸 Blue 尽管严肃一生令儿子好怕,谁知真正只有父子两人玩起来爸爸可灵活了。这是父子俩此生最快乐时光、也是爸爸疗愈战后创伤的开始、更是小熊维尼童书创作事业的开始!只可惜,私密的父子家庭时光,原封不动被端出去写童书赚大钱后,一切都变了。
电影中段三分之一是极惊悚的一场媒体剧。随着小熊维尼迅速走红,爸爸 Blue 多了好多巡回签书会甚至与大人物交际,儿子 Billy Moon 虽然也总是被带着但在短暂享受花花世界的新奇后、很快发现事情不对了:每个人都觉得他是书中角色克里斯多夫罗宾、连爸妈在外面都把他当克里斯多夫罗宾看待、甚至到处晒虚假的全家福给媒体拍照,尤其此书推出后克里斯多夫罗宾比作者爸爸还要红。想想今日我们看童星或艺人孩子被带上综艺节目耳濡目染都会很担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此片则用百倍规格把 Billy Moon 赶鸭子上架巡游花花世界,童年已变质。
https://imgur.com/LOIbgad
然而,此片也不是一场诉诸媒体乱象与功名薰心的讽刺剧,这中段的媒体乱象与童年崩毁仍放在亲情片的范畴中,是要点醒亲情变质的现象、往回挖掘现象成因、并往后寻找解法的。Billy Moon生在名作家家庭中,他的私密身份与私密故事就这样被卖给公众甚至回头影响自己,这尽管是非常个人的家庭悲剧案例,但电影对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处理,竟隐然将家庭问题普世化、在你我许许多多家庭身上都看得到三分影子。
虽然这情境是战后创伤,但玛歌罗比饰演的妈妈 Daph 展现的“遗忘”身段是普世的,她从一生出孩子就惊惧痛苦地哭嚎,仿佛知道自己过去珍视的生活都将逝去。这个关于美好人生“逝去”的恐惧感竟和英国战后对美好年代的“逝去”相叠合,于是我们看见 Daph 像一代代无法面对的母亲一样、也像战间期无法面对创伤(整个社会少了一大半男人)的女性一样,当个战间期的 flapper纵情社交派对歌舞去,而把真实生活与真实的孩子抛诸脑后。
而爸爸 Blue 这边,电影前段我们看见他总是在书房埋首创作、儿子 Billy Moon 总是想找他玩却总被拒于门外“不要吵爸爸”,而爸爸真的也很怕吵、每每仿佛因为生了个孩子就打断自己思绪阻碍自己事业。正如女人生子后感叹美好人生逝去、男人则感叹美好事业逝去,说穿了父母都自我中心地留恋在过去,却无法面对孩子与未来。于是,在 Blue & Billy Moon父子两人度过的那两周此生最快乐时光后,这最快乐时光竟被爸爸拿去冲刺事业功成名就、却再也不回来森林和儿子游玩了。父子亲情最怕的,就是生下孩子只为救赎自己、成就自己、扩张自己,如中世纪国王般。
https://imgur.com/sJ8Jz0T
童年过去不会再来,很快地小童星退场,改由 Alex Lawther 接棒演出 Billy Moon ,这红遍天下的“克里斯多夫罗宾”之文学身份给他带来名气与数不尽的麻烦,走到哪里都是被嘲笑与被霸凌的头号目标,他自己的私密认同 "Billy Moon" 几乎被抹除殆尽,在恐怖的英国寄宿学校血泪撑过来,只为了哪天能够摆脱这梦魇“再见,克里斯多夫罗宾”。
对爸爸 Blue 来说,他此生最大创伤就是一战、最大志业就是写作倡导反战、最大希望就是把儿子保护得好好地别像自己上战场冒险送命。谁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来了,而且明明有机会验退的儿子执意要靠关系通过体检上战场,摆明要跟爸爸的意志对干!所有家有青春期孩子甚至中二孩子的应该都懂:是否危险并不重要,重点是儿子不想再屈居父亲的阴影下、不想再挂著父亲书写定义的名字、而要脱离父亲寻找自我唤自己的名,得到个新身份就是 "Private Milne"也要自己闯一遭做到好。
这 Milne一家的亲情走到这里看似是彻底失败了,但也正如许多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却未能把孩子当伙伴的家庭一般,在孩子成年叛逆出走的那一刻都乍看像是 18 年亲情彻底破裂?其实也不过就是孩子终要做一回自我、终要脱离父母的定义(摆脱克里斯多夫罗宾之名)用自己眼睛闯一回,然后回首看这与父母的恩怨一场眼光都不同。这是很自然的成长曲线,也是本片主角父子只要耐心就迎刃而解的结局,也许不算是很戏剧化的惊天逆转,但这不就是广大观众都能认同的人生吗?
https://imgur.com/zMcT31M
《再见克里斯多夫罗宾》谈的是一场家庭的故事,从焦虑保护却流于疏离的父母开始,透过这家独特的“小熊维尼”故事谈了一场亲情的支配与后患,然后谈儿子独立出走,失去掌控的父母竟终于成为与儿子平等相惜的伙伴。这一路走来虽然美好终点可想而知,但走过的这一路充满迷惘纠结与冲突,只是没有过敌视与破裂、也催化不出心悦诚服的相知。
比起这个月上映的《挚友维尼》那追赶跑跳轻轻松松转个念头就点通的成长,我个人可能更喜欢《再见克里斯多夫》这样血泪交织后淬炼出的成长。本片拍回忆中的百亩森林美好如梦、拍大人的社会处境焦虑纷扰、拍媒体乱象纸醉金迷、拍家人冲突与决裂声嘶力竭。四个演员都表现超棒,可以欣赏玛歌罗比如末日般的狂舞、凯莉麦当劳忍辱负重如大海般的母性、唐纳葛里森那英国压抑绅士的恐惧与心魔、还有两位小演员的惊天控诉,场场精彩,强力推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AlKzokl-8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8-08-06 03:55:00
结果这两部电影又让他们再次受到瞩目了
作者: joseph1972tw (moby)   2018-08-06 05:31:00
感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