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雷] 《揭密风暴》韩国最大学术伪造事件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18-07-14 13:10:56
图文版请于连结: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text/2433265
大韩的民族心与残酷的真相,当那座神坛殒落之时
于二零一八年四月台湾学术界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前所长陈庆士
所完成的八篇论文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调查报告认为数据为“有意窜改”而建议撤稿
取消,来看在学术实验弊端似乎层出不穷。于台湾不远的韩国也在多年发生了轰动韩国社
会的“干细胞造假事件”新闻,让当时对此怀抱希望的韩国人大失所望。电影《揭密风暴
》就以这真时事件改编,叙述在新闻台做节目的导播和记者尹敏哲无意间接到一起妇人离
奇死亡的案例,而调查出后面庞大的干细胞研究的造假案,而在缺法证据之时,离职的干
细胞研究员的沈旻昊却来电,决定举报这惊人的造假事件……
在成为研究生时,往往在初次接触研究都会战战兢兢的,举凡题目、研究方法还有最后的
结论、资料来源都会详细的检查这些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探讨出来的目的和结论。基本上在
研究时一定有一个假设的研究结果,而如何用各种研究去呼应研究者定义出来的研究结果
就是研究方法的操作和资收集的方向,故我们往往会因为研究者不同的研究方式和收集出
来的样本而左右了结论,而当一个主题有各种不同的研究成果出现也可让问题越接近答案

但论文的研究有时候并非只有知道未知和真相,而更多方向跟政府和经济活动绑在一起。
例如研究医学对于人体的了解和全新的治愈记述,或是科学、生物学上等等研究,让政府
或财团握有更高等的技术与科技。但这些所谓的“研究”也有可能是纯粹的商业与广告说
词。例如经典的“英国研究”一句,就是因为英国太普遍的在广告放上试图吸引英国消费
者的标语,常会出现莫名的经过研究而获得功效的广告台词,才会被人用英国研究华而不
实的说法消遣。
论文与研究结果造假的严重性,韩国电影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电影《揭密风暴》就清楚的叙
述,除了说明新闻媒体人挑战当时社会权威外,也近一步的让韩国人自我省思过去对于自
己那种“扭曲的爱国民族主义”的行径,究竟是帮助韩国社会或是只是一种自我造神的满
足心里。而在电影中批判性的观点和对于财团和名人强大的社会气场,掩盖真相和反之运
用媒体操作的手法,都加强这部电影的紧张与戏剧性,而将这部电影中那种两方对立的张
力拍摄出来。
《揭密风暴》同样有着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不清楚,情感表达太过于
泛滥等。例如剧情中黄禹锡与美国韩裔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就有些莫名之处。而中间省去许
多调查而改以描述黄禹锡博士的心境和主角电视台中遭遇的无法拨出节目的困境来诠释,
而解决的手法过于平顺和莫名也是电影中较为可惜的地方,简单说,有许多名名可以深究
下去的线却因为支线和想说的事情很多而留下许多不解之处,但又突然间的解决了,这样
的突兀感。
在真实事件中,主角所在的新闻节目只有揭露黄禹锡教授在研究干细胞过程中“取用研究
员的卵子”的丑闻。而事后也被揭发用威胁的手段取得,故电影也分开的叙述这两个桥段
。而这则新闻主要除了韩国人遭受到全面造假的打击外,其较严重的是,可能往后全球在
胚胎干细胞研究这一块,可能会音这事件导致投资者不愿在对此研究拨款金费。美国维吉
尼亚大学伦理专家莫瑞诺曾对这样的事件称为:“微生物学严重的行为失当。”当受到社
会过度吹捧与各种官商利益的诱惑,如何继续保持着过往的理想,对于研究者都是一个很
大的挑战。
而虽然这部电影指出了诸多韩国学术与爱国心衍生的问题,但在电影上映后的隔年,韩国
却又爆出百位教授因为抄袭他人著作遭到起诉。并且在网络讯息处理网站的调查,韩国学
生多半对剽窃他人论文研究叙述或结果不以为然。如同许多台湾的学生认为“天下论文一
大抄”的状况。韩国的学术伦理有好长的路要走,而在二零一六的台湾爆出论文作假的新
闻之时,是否也该省思关于学术的严谨性和专业度?虽说立法可以防范,但防不慎防的其
实是研究者那被利益诱惑的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