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冲著英法两国青年女星《不打不相爱》Adèle Haenel、《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Adèle Exarchopoulos 与《他们的美好时光》Gemma Arterton,再冲著很会拍男性创伤挣扎的《最后的正义》编导 Arnaud des Pallières这回换跑道改拍女性挣扎,此片虽无中文字幕、虽然评价中等,我还是要找来看看的!
https://s1-ssl.dmcdn.net/hmsde/x1080-TnP.jpg
电影的噱头是四位女星接力演出同一位创伤女主角,从幼年到青春期到二十岁左右再到三十岁左右,分别是:
小学老师 Renée,27岁,Adèle Haenel 饰演
失业青年 Sandra,20岁,Adèle Exarchopoulos 饰演
跷家少女 Karine,13岁,Solène Rigot 饰演
野女孩 Kiki , 6岁,Vega Cuzytek 饰演
电影从当下的 Renée 开始,拍她认真当老师与校长、尤其认真辅导家庭有问题的学生、自己则和同居男友有点执著地在努力生孩子想打造家庭,一切再正规再中产不过了... 但这天有个来自过去的神秘女子(阴晴多变的Gemma Arterton)空降校园、又是亲爱拥抱又是冷酷讨债,我们才知这位老师有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去,还没来得及准备好面对过去就先被五花大绑坐牢去,好死不死入狱不久就发现已怀身孕,该怎么办?
http://cl.buscafs.com/www.tomatazos.com/public/uploads/images/178241.jpg
四大女星,四段疏离人生
电影以 4321 倒叙法回顾女主角创伤一生、再回头看最新阶段的挣扎抉择,类似的结构我们去年已看过荷制美国西部片《走过炼狱的女人》,但《走》片也只让 Emilia Jones 与 Dakota Fanning 两人接棒而已,这部《孤女》竟让有种让四人接棒?难道不怕支离破碎不连戏吗?
透过四人演技在某些外表举止上的同步、也透过类似身材发型与化妆风格,我们大概可以接受四人间的无缝接轨,但恐怕也有不少观众会对演员们彼此间的演技身段之落差感到出戏,尤其会疑惑干嘛要找两个都是成年演员的 Adele(比较诡异的事是演 13 岁的 Rigot其实比其中一位 Adele还要年长 XD )。然而换个角度看,四人的基本气质就是如此不同、既有擅长的戏路也是如此不同,导演看来也是很有意识地放她们发挥个人特质,演出同一女主角四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于是我们看见“战斗少女”Haenel继续板著一张方脸狰狞又压抑、仿佛随时撑不住要爆发出来;也看见“蓝色少女”Exarchopoulos 继续像只受伤的小猫绝望又迷惘、到处卑微地讨生活寻人情(而且再度张大嘴巴用手抓东西吃);“超龄少女”Rigot 降龄十岁演出未成年少女胡诌年龄混夜店、仿佛残花败柳一般到处色诱男人带她走;尚无其他演戏经验的“野女孩”Cuzytek 则浑浑噩噩不问世事、冷静又茫然地行走烈日干枯的法国废地...
https://pbs.twimg.com/media/DG3ddjSXYAAqqPh.jpg
性别电影,男性暴力?
此片的裸露戏份很重、真正的床戏不多但性相关的处境拍很多、甚至是充满底层性暴力的暗示、有时身体被玩弄到扭曲仿佛虐待... 看片过程中每每令我吓到,不知自己到底看了什么猎奇的剥削电影 XD 不过每次看完这些性暴力暗示后,总是临门一脚快崩溃前松了口气,然后可以平静地看看另外一面的身体表现:裸露,是自在地起床、温馨的陪伴、以及疼爱小宝宝。身体会说话,不同阶段的女主角夜晚裸体瑟缩在床单下、仿佛已经准备好要忍痛给男人强暴了;但转个念头,早上醒来看见送来早餐的男人、嘘寒问暖的女人、呀呀学语的宝宝,裸体所渴望的是那温暖亲情呀。
这片最令人疑惑的高反差,是一场场即将强暴的绝望情境。国中少女 Karine 在夜店到处用身体钓男人,男人带她回家后她已经准备好要含泪交出自己了,反正你们男人要的不就是我们的身体吗?谁想到,本片男人尽管一个比一个粗鲁、外表一个比一个丑陋、那与女孩同房甚至同床的姿态一个比一个恐怖...
但到最后关头,一个个看起来恐怖丑恶的男人,都对草木皆兵如受伤小猫一般的女主角伸出了援手!女主角中我最欣赏 Solène Rigot 演出的 Karine,她一次次自命残花败柳准备给无良男人剥削,却一次次不可置信地看着男人们温暖伸手,填补她心中的父亲空缺,为了这些男人擦地板布置房间都甜在心头(然后惹得男人又好气又好笑)。
也许,这部让人看了一直都很担心女主角的残酷电影,其实并不是关于“男性暴力”与“女性奋起”的当代主流老梗?此片视觉上极强调的身体尤其是裸体,仿佛挑战观众的震撼弹,首先挑战观众会不会看到好多女星拼裸露就见猎心喜、其次描绘裸露的粗糙质感与血泪痕迹也挑战观众是否直接代入 “rape and revenge” 的女性复仇片型。而到最后这些性暴力的烟雾弹散去了,我们才能看见此片男性女性一起在残酷世界挣扎打滚的处境,就回到故事的原点:童年的 Kiki 。
http://www.sbcine.be/wp-content/uploads//2017/05/IMG_1106.jpg
底层电影,打开心房
成年充满成家焦虑的 Renée、青年充满缺爱焦虑的 Sandra、少年自暴自弃充满绝望 Karine ,这一脉相传的心理缺口都要回到童年。在 Karine 的少女阶段,我们知道她对世间的绝望尤其是对男性的恐惧,都是来自打人打超痛伤口超血腥的家暴父亲。不过这家暴也并没有流于性暴力,尽管激烈恐怖却也有其暴力生成的苦衷。然后我们终于进入女主角混乱心理一切谜团的原点, Kiki 的童年时代,在此父女与妈妈三人竟也是个圆满家庭、父母偶尔吵吵架但两人都对女儿疼爱有加,怎么长大后女主角一直自称“无父无母”的“孤女”呢?
不过我们也同时看到这童年地景,几乎是光鲜法国不愿面对的遗弃废地,这里 Kiki 一家和邻居大叔一家经营游走法律边缘的废车厂生意,爸爸们辛苦操劳一直罐提神饮料,孩子们则在危险重重的废车废铁之间玩捉迷藏打造小天地,是那些台湾父母绝不会准孩子玩耍的、也是我们很难想像在文明法国仍然存在的非人地带。这童年必然是要发生意外改变这家一生的,这意外也不是发生在 Kiki 身上却发生在其他玩伴身上,我们眼看着父母们如热锅上蚂蚁不知所措、但谈到报警又是紧张又是硬气、拼着一条命也绝不求助警方一定自己解决问题,结局当然就是悲剧。
综观四段故事,每一段中女主角都有她的过去创伤、她的当下绝望、她的草木皆兵、以及她在体制面前的裹足不前。Renée不遗余力辅导问题学生求助体制,但自己化名一直躲体制;Sandra跟着爱人耍老千出包,却不愿跟爱人一起负责面对体制;Karine受到家暴在外流浪被警察抓,却在警察与社福机构可以介入的临门一脚龟缩了;最后我们终于知道从童年的 Kiki 开始这一家就一直活在法国底层不为人知的悲惨世界,他们早就寄居法外生活,生活所有困厄也不可能求助体制,在小女孩心中仿佛已经注定了绝望的一生:我的悲惨只有自己揹,体制与他人的善心援手从不存在。
https://www.critika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Orpheline-cover.jpg
电影四段故事的结构,是让 Renée 回顾从前思量当下,看看自己怀孕又坐牢的处境,回想自己一生关于“家庭”与“体制”的纠结,然后面临抉择的一刻了:男友铤而走险趁她生育假释时带她远赴法外之地罗马尼亚远走高飞!甚至远走高飞到半路还生下孩子! Renée 表面上有喜获麟儿的男友、还有手上的新生儿,这情境仿佛自己童年般似曾相识... 但她居然忍痛放下孩子留给男友自行离去 XD 英法语论坛许多观众对这点非常错愕甚至无法谅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吓人的结局呢?
看最后一镜,Renée不告而别搭车离去后,下车走进的那个转角建筑在镜头焦距外糊成一团,仿佛她自己也不是很确定这一步是否走对了。而那模糊转角建筑的模糊招牌,隐约可见是那她一生错过好多次的 "Politia"。这一自首,是道德叙事让带罪之身面对司法制裁、还是底层叙事让自我封闭的“孤女”终于敞开心房让体制进来帮助她面对各种人生困厄?基于看完整片对女主角处境的认同,我相信是后者,不是法网恢恢的警世,而是温暖的归乡。
此片的四段断裂叙事,让许多观众不容易建立完整剧情,也许因此不是那么对大众市场的口味也无缘在台湾上映。不过我是觉得四段一段段都让导演和该段演员发挥得淋漓尽致,彻底感到那种没有明天也不愿去想昨天的绝望心理,只要把这心理抓到了(并看穿虚晃一招的“性暴力”情境塑造),其实并不难自行将故事连结起来、也将主角的世界观层层堆叠起来。我个人是为了两位大女主角和导演找来看的,三人都没令我失望,还顺道捡到一位未曾听过的法国女星 Solène Rigot,以后这几位的电影都值得追追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zRnqLbkb0
iTunes 连结 https://itunes.apple.com/nl/movie/orpheline/id1268692444?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