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台北电影节 倒带之旅

楼主: ifbear (火龙果)   2018-07-10 20:36:35
网站好读版|https://goo.gl/kg92oA
当事物不在这里,你会把它看作曾经存在,还是不曾存在?
今年台北电影节的《倒带之旅》(Longing) ,来自以色列导
演萨维.加比逊(Savi Gabizon)。遭遇中年危机的男子(也
就是大叔)一直是我满喜欢的题材,冲著主角入围以色列金像
奖影帝,就去看了。
这部片很像艾莉丝孟若的小说,明明是哭爹喊娘洒狗血八点档
剧情,却描绘得非常优美、浪漫,忍不住赞叹导演说故事的功
力。就算划位不小心划太前面,看到脖子快断掉也无损于观影
的乐趣。
在二十年不见的大学女友面前,白发大叔突然有了一个儿子,
又失去了这个儿子。像拼图一样,他逐步从儿子身边的人,拼
出一个“我儿子”该有的模样,继而拼凑出该有的“丧子之痛
”。从未经历的感觉要如何塑造?学习来自模仿,他先模仿儿
子的老师与朋友,假装自己曾经生活在儿子身边,而后模仿这
座小镇的人。
“他说,他的生父早就溺死了。”这是多数儿子亲友的台词。
他的生父不在这里,那么你是谁?大叔在寻找一个看不见的,
人们口中说出来的儿子;儿子的亲友,则是在眼前这活灵活现
的大叔身上,寻找男孩口中的生父。
大叔的寻子之旅,其实很难脱离“城市俗”的视角。无可救药
的高级知识份子,难以想像儿子会为了一公斤的毒品葬送性命
,正如同镇上的校长无法将涂鸦视为情诗。这座临海的贫瘠小
镇,没有阅读情诗的余裕,没有师生恋的余裕,没有未婚生子
的余裕,没有包容身体残疾者的余裕,也没有浪漫的余裕。
结尾像是过于真实的梦境,大叔突破万难,办了一场曼妙的冥
婚宴会。假如影像倒带,这一切会不会是一种“我关于我未来
儿子的回忆”?如同电影中,死去的儿子跨过现实与梦境的门
槛,弹奏起优美的钢琴,这段寻子之旅,或许可以视为父子一
同进入的梦境——像是龙猫那样,为了安慰遗留的生者,粉饰
人间炼狱,捏造出一段童话故事。
从未谋面的父子无法复制阶级,却复制了人生际遇——儿子也
留下了私生子。电影尾声的震撼弹,引出全片最重要的台词:
“孩子在哪里?”“在这里。”孩子在这里,生父不在这里;
抑或是,孩子不在,生父还在。导演反复叩问的“存在”议题
,指向死后的思念,指向缺席的责任,也指向真假的质问。
我非常喜欢继父的创意。他给大叔开了门,大叔问:“房间里
怎么会有海声?”他指向音响。啊,原来不是真的。生父没有
真的陪伴过儿子,儿子生前喊的父亲,也不是真的父亲,正如
同房间里的环境音乐,那突兀的海涛与船笛。
不存在的船,行驶在不存在的大海上,发出的声音却如此真实
,如此疗愈人心。导演站在我们眼前,打开音响,告诉我们—
—现在不在的东西,不是不存在,只是存在于过去,或是某个
倒转的未来。
预告片也有部分是电影片段的倒带,满有趣的:
https://youtu.be/fHT9o6W-L0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