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推倒白宫的男人》-从忠心耿耿到吹哨告

楼主: leila (Lizzy)   2018-06-15 16:46:05
◎《推倒白宫的男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 从忠心耿耿到吹哨告密
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375065
前一阵子,美国总统川普疑似阻挠FBI对“通俄门”的调查,新闻一出,
70年代尼克森总统的“水门案”顿时成为热门对照。如果想知道为何水
门案常常与川普后的美国摆在同一句话里讲,建议照以下顺序观赏三部
电影:1.《邮报:密战》(The Post);2.《大阴谋》(All The
President's Men);3.《推倒白宫的男人》。《邮报:密战》先解释了
70年代初期尼克森与主要媒体的关系、纽约时报率先公开关于美国越南
情势的政府机密文件之后如何遭政府施压、华盛顿邮报如何挺身而出维
护人民知道真相的权利。接着《大阴谋》描述1972年民主党总部水门大
厦遭人侵入之后,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如何靠着辛苦调查以及知情人
士“深喉咙”爆料,终于理出“水门案”的真相,甚至导致了尼克森总
统的辞职下台。《推倒白宫的男人》则从水门案爆料者“深喉咙”的角
度,描绘当时FBI在白宫压力下的气氛,以及爆料者的心路历程。《推倒
白宫的男人》比较适合对时代背景已经有些了解的朋友。
1972年五月,担任美国FBI长达48年局长的胡佛逝世,副局长Mark Felt
(连恩尼逊)原本是各界看好的接任人选,但总统尼克森却空降了自己
的人马L. Patrick Gray,进FBI担任新局长。Felt压抑心中失望,协助
Gray进入状况,但眼见Gray只想听命于尼克森,任由白宫滥权,甚至阻
碍FBI调查在胡佛死后不到两个月发生的水门案,Felt决定偷偷向媒体爆
料,终于让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揭发水门案的真相与高层涉入程度。
Felt直到2005年才公开承认他就是当年的爆料者。
《推倒白宫的男人》在电影一开始就强调了Mark Felt对FBI与胡佛的忠
心,以及他说话的艺术,对尼克森人马所问的问题,他并不正面回答,
却将威胁包装得很漂亮。但是在与局长位置擦身而过之后,Felt先前做
的牺牲变得无谓,等着他的只剩酗酒忧郁的老婆与失踪的女儿。加上尼
克森政府的滥权,让Felt重新思考许多问题,也令他从最忠心耿耿的政
府机关人员,大转弯成为吹哨者。
生于北爱尔兰的连恩尼逊,美国口音不算很稳,但他的庄重气质,心底
纷乱的思绪与忧虑,都挺令观众能穿透Mark Felt不苟言笑的外表,进入
内心世界体会他的无力与忧愁。搭配本片阴沉的蓝色调,以及带点谍报
片的氛围,捕捉到Felt生涯中不能言说的长期苦闷。
比较可惜的是,本片切入这桩重大历史事件的手法太单薄,戏剧张力不
太够。编剧大多站在Felt与局里这边的角度陈述状况,而Felt常常只摆
出酷酷的样子,并且绝少描绘FBI的调查工作。至于其他不在FBI的交手
者,尼克森没出现(只有新闻片段),记者部分只有时代杂志的Sandy
Smith有两小段戏,华盛顿邮报记者的戏更少,两位关键记者只有
Woodward出现一下,Bernstein则没出现过。或许《大阴谋》是一部影响
力、知名度太大的电影,所以导演不敢加进太多会把两部连在一起的剧
情,把华盛顿邮报几乎缩成一个小注脚,以免引发比较?
此外,或许因为本片大致上根据Felt的回忆录改编,因此利用让FBI前干
员Bill Sullivan扛下过去局中坏事的写法,让Felt显得干净神圣,这点
令人不太能信服。关于失踪女儿的故事,写得不够好,反而拖沓主线剧
情。黛安莲恩饰演Felt的妻子,也因角色塑造过于简略,只呈现出“很
爱向老公抱怨她为对方牺牲多少多少”的唠叨面,莲恩虽尽力演出,但
换得的效果,还没有正片结束后关于Felt妻子人生结局的字幕说明来得
好。
编剧兼导演Peter Landesman过去的作品《关键目击》(描述甘迺迪遇刺
事件),与《推倒白宫的男人》有类似的问题,这两部都少了一个锐利
的视角,也不敢对任何行为作出诠释与评价,而且戏剧张力都不太够,
像在写教科书,因此显得温吞、欠缺记忆点。不过对于历史有兴趣、想
用“看电影”的方式完整理解水门案、甚至以古鉴今的朋友,我很推荐
用前述“三部曲”的方式来上个轻松的历史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