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是枝裕和影展简短心得

楼主: hhwang (雪野)   2018-06-14 22:52:20
是枝裕和影展简短心得
给好雷或负雷对我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把几部电影凑一凑一起发篇简短的心得,有趣的
是,是枝的电影在情感上似乎有很多留白之处,会让我不由得想像各种可能性,所以脑补
也很多就是了,依照观影顺序列出。
《横山家之味》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2008)
背负父母期望的大哥因为救人,生命嘎然而止,因为死了,所以不会再犯错,在活人心中
存在的是最美好的形象,这大概也是最痛苦的事,母亲知道这点,却只会拿来嘴二儿子娶
的再婚媳妇,并且借此抱怨长媳竟然可以就这样改嫁,殊不知人生有各种可能,长子也可
能会活得“不如预期”(或者像是《看海的日子》中的家森一样),偏心长子,偏心次子
,还好女儿已经不期不待,打算得很实际,讲得也很有道理“大哥死了怎么帮他们养老?

虽然说是十年前的电影,但我想年轻人不好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被救的孩子长成了
肥胖的废柴,每年都来祭拜救命恩人变成了一种魔咒,提醒自己活得辜负了他人的牺牲(
但我也能想到更糟的结果例如成为尼特族不然就是领个22W,做动画的更惨,起薪5W是请
猴子吗?或是激烈一点在地铁上随机杀人),这么做的母亲看起来恐怖,但是所谓伤敌一
百损己一千,每年让人不好过一天,她自己则是十五年来每天都不好过,还不能流露出来
,要表现得不在意,就像隐忍丈夫外遇三十年,只能用一首歌酸一下讽刺一下,但是这三
十年她是怎么过的啊?在看见黄蝴蝶时溃堤了。
背负著假面具的不只母亲,小淳告诉恭平说自己想当调音师是因为“喜欢音乐老师”,充
满孩子气的回答,但是背后真正的理由却是对父亲的思念,他也只能把思念藏在心里,并
且被迫提早长大,做出大人们预期的应对。
人生好累,压抑更累。
《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谁も知らない (2003)
没人告诉我这是恐怖片!(根本是自己没看预告也不看剧情简介吧?)
电影的音乐和气氛都是走清新路线啊,可是内容好恐怖啊!
平常看电影时若老想着“女主角怎么不如何如何?”“真笨怎么不这样做!”通常会破坏
观影乐趣,无法投入剧情,但我在看这部实则不断地想着其他的可能性,越想就越恐怖。
像是电影一开始妈妈就提到被强迫安置的坏经验,要四个小孩躲好不要让邻居发现,不免
就会想,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四个孩子到底哪里有错了,为什么非得要瞒着邻居?为什么不
让小孩上学?是怕又被社福安置机构盯上吗?为什么在看起来如此现代化的日本都市中,
会存在这种黑户?而妈妈又对小孩灌输了什么?让他们被制约地留在那间逐渐破败的公寓
中不敢离开(或是等妈妈回来),让他们遇到事情不会向社会公权力求助?
还有妈妈为什么生了四个,她不会堕胎吗?朋友问,有可能是为了绑住男人,不过以她这
种拖一天算一天的个性来说,更有可能的是一拖再拖就只好生下来了,你看她就是这样假
装没有孩子去和男人约会,不敢真的动手送走孩子或是“解决”他们,无法下决心解决问
题。
每个人碰到各种事情都淡定得不得了,甚至那么小的小孩也不哭不闹,反而是最可怕的事
,京子的一句“小雪长高了”堪称本片最恐怖对白。
我其实还找了社会事件的原型“巣鸭子供置き去り事件”来看,电影不一样的地方是小雪
是自己从凳子上跌下来的,但也有稍微呈现这部分,没有横眉竖目的加害者时,找不到可
以宣泄愤怒的对象,隐隐会想着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社会会造就这种悲剧?为什么
他们不愿意求助?
话说房东太太也够奇的了,明的“朋友”来都闻得到怪味,这还是你的房子,换作我早就
大怒“你们怎么把我的房子弄成这样!我要叫警察把你们赶出去!”看来社会不只是不闻
不问,而是早已习惯装聋作哑,在这一个“怕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中,似乎并不存在鸡
婆通报的旁人。
《幻之光》幻の光(1995)
早期的作品似乎没什么剧情可言,但是气氛却像是模糊了阴阳两界,虽然没有鬼出现,但
总觉得随时阿飘就会跑出来,音乐美得不可思议,竟然是陈明章配乐。
“咖啡店老板一直记着人家没付钱记了七年”
《比海还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2016)
树木希林和阿部宽又演母子,这次的“良多”鲁得更入味了,除了没有正经工作之外,还
沈迷赌博,当侦探两面勒索的时候又颇像回事(这是毛利小五郎吧?)有一点当作家的才
华,得过什么文学奖,却不是可以当饭吃的活计。
妈妈这回过得自在一点,看到蝴蝶还会说“我还想再多活几年,你不要来接我”,把儿子
当小孩宠,还帮着他“设局”前妻在台风天留下来过夜。
以前老看日本人台风天还是不畏风雨地出勤,好像我们岛国屿民盼著台风假很怠惰似的,
看到剧中有点睹台风假的意思觉得宽心不少。
这部看得很开心,没多想。
《下一站,天国》ワンダフルライフ(1998)
没看预告也没看简介就这么去看了,一开始宛如医院叫号的场景很有意思,放点干冰,似
乎是唯一带着奇幻色彩的地方,对于死后的中途世界的想像,用现实的场景气氛来构筑,
甚至有点过分一板一眼——我最喜欢了,还会很乐地边看边想说在老建筑里很省钱,经费
不足的导演可以尝试,甚至觉得像是去年很红的《与神同行》不要有那些特效来打扰的话
该有多好,大概就会像这个样子(可是商业总是要些噱头),而且大概是因为这次选的几
片的主题正好都和“死亡”有些关系,竟觉得这似乎是导演二十年前就对自己的职业做的
总结。
于是我看着他们认真地写文案勘景设置布景,不禁要想,导演是否觉得拍电影的人都是因
为找不到自己最重要的回忆,所以选择了帮别人重现美好回忆?
《我的意外爸爸》そして父になる(2013)
一开场就是福山雅治一脸假掰地过著菁英的生活,看得压力好大,直到第二家人出现的时
候,才突然觉得有点人味,还会记得要打统编给医院报帐,就觉得松了一口大气。
也因此,看到庆多说琉晴爸爸会修玩具什么的,或是琉晴不像庆多那么听话,一连串的为
什么问个没完,把良多的脸打得啪啪作响,就觉得好爽唷~
想到以前有个关于爱的比喻:你要买一只品种猫,预定好母猫生产日,领了一只小猫回家
,养了一阵子之后宠物店打电话来说弄错了,这是不值钱的米克斯,说可以拿回来换,你
换不换?
我想,经过时间的相处培养的感情,是无法取代的,我是不会换啦!
(但是这不妨碍要店家退钱)
其实这是非常敏感的主题,看他们小心翼翼来来回回,情感上的拉扯足以花上整部片的篇
幅小心处理,现在不是每个导演都会这样了吧?想到某部雷片大部分时间都在不知所云的
拍海拍放闪,真正议题处理处粗糙又尴尬无比,就不小心又怒了一次,当然也就更珍惜像
《我的意外爸爸》这样的电影。
最后说一幕拍得隐晦却很令我感动:当良多去找当年的护士祥子退回她包的补偿金时,有
个约莫十岁的男孩挡在她前面说你想对我妈怎样,摆出一副想干架的样子,那应该是祥子
的继子,如果当年她因为要带继子心生怨恨,进而调包人家的小孩,这个时候却显现出她
和那孩子之间的亲情,与其说是怀了自己孩子,倒不如说她和继子的化学变化(当然追溯
期才是关键啦!)
话说回来,生产时的绿其实因为血崩而昏迷,甚至丧失生育能力,老公忙于事业没办法来
看她,这到底是有什么好羡慕的啊?
对了片尾有奇怪的呻吟声,果然是顾尔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