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奥玛的抉择》- 一堵墙粉碎所有信任

楼主: leila (Lizzy)   2018-05-28 22:52:46
◎《奥玛的抉择》(Omar) - 一堵墙粉碎所有信任
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355907
政治对生活的影响是不可能摆脱的,尤其在世界的几个军事/国界冲突点
上头。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长期冲突之下,以色列越过停战线建立的“
隔离墙”两侧,一般民众面对的生活是何种样貌?
《奥玛的抉择》描述一名生活在这儿的巴勒斯坦青年Omar(Adam Bakri)
,每回想要与爱人Nadia(Leem Lubany)及好友们相见,都得冒着生命危
险爬过高耸的隔离墙。Omar一方面想成家,过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想与
好友参加反抗以色列的活动(但这是为了政治理念亦或讨好爱人的哥哥就
不得而知了)。Omar因某次行动被拘捕后,他成了以色列国家安全局的大
好工具,干员威胁他若不招出组织头目去向,就一辈子不用想自由。从这
里开始,Omar的人生选项没有最坏,只有更坏,他同时要面对邻里的怀疑
、朋友的背叛、政府的追捕,未来越来越黯淡。
大部分的人都打过电动、玩过游戏。你我都曾遇过这种情形:玩到某种地
步,你会想直接重来,知道再玩下去不会有好结果,只是白花力气。而有
些人的真实人生,很早就碰到这种关头了,Omar就是如此,只不过,生命
无法重来,只能满手烂牌勉强争取时间,走一步算一步。
从《奥玛的抉择》一开始捕捉Omar与朋友的相处情形,就可看出他与一般
青少年无异,若生在其他自由点、正常点的国家,他的日子应该可以简单
许多,找女友不会那么危险,也少掉很多艰难的人生抉择。但政治的压力
让本该充满希望与积极心态的人生,成为一个大型信任考验场,在长期动
乱不安的环境下,即使身处本应是避风港的友情信任圈,也可能突然变成
局外人,背叛、猜疑皆变成生活中常驻元素。
一个从政治到个人选择都得清楚选边站的生活,是困难而孤立的。该怎么
选?以自己幸福为先?以大局为重?必有牺牲时该牺牲谁?每个选择决定
下去,都令自己更为破碎,为了活下去,有时连自己都得骗,才能为某些
决定自圆其说。最令观众伤感的是,主角还那么年轻,在这样的年纪就只
剩如此稀少的选项、得做出对长远未来有极大影响的决定,实在残酷,他
都还没机会好好活过尝过啊。《奥玛的抉择》反映出政治暴力如何伤害、
浪费掉年轻生命,原本Omar只是一个对生命满载着爱的青年,就这样渐渐
转为充满仇恨的愤怒男孩,这人明明是情圣的料,但到电影最后,他心怀
的愤恨令人唏嘘。
那堵高大的隔离墙,成为《奥玛的抉择》重要的视觉母题。墙不仅隔开了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也隔开了自己的同胞与爱人,亲密与忠诚几乎是不可
能的,约旦河西岸(West Bank)几乎可以说早已像是个监狱,没有真正
的自由。片中常见使用美好事物来宣传的广告牌,在此异常讽刺。这儿的
巴勒斯坦年轻人生活充满挫折,参与政治行动不像是为了什么样的圣战想
像、或是期待死后在天国有多少处女等着他们,而是来自日常生活的长期
挫败感与恐惧、以色列士兵的常态骚扰等等。
导演Hany Abu-Assad具有以色列公民身分,但自认是巴勒斯坦人、长居荷
兰,在《奥玛的抉择》里头看得出他选的“边”是哪一边,但并未让政治
脉络成为全片主题,而是以人物故事为出发点,观察在大环境的压力下,
信任与敌我关系是如何被扭曲的。甚至,负责威胁、利诱Omar的以色列干
员Rami(Waleed Zuaiter饰演),并未被塑造为冷血无情的大坏蛋,比较
像是个致力将工作做好的人,虽是Omar的敌人,但似乎对他又有某种坦白
与同情,即使这些举动可能全是Rami的算计,但这样的对待态度,是Omar
从朋友与青梅竹马那边见不著的。在生命饱受威胁的状态之下,信任与忠
诚从来都不容易,敌我的样貌也逐渐模糊。
除了人性刻画,《奥玛的抉择》也有几乎如冷战时期间谍片的元素,还有
《神鬼认证》系列般的街头追逐戏。透过剧情安排与剪接,导演让故事及
影像气氛的转变有时很突兀,反映了主要角色们生活的多变、不稳定的特
质。即使对以巴现状不熟的观众,透过本片的类型电影元素,与某些流行
指涉如马龙白兰度、布莱德彼特等等,以及Omar与Nadia的爱情故事,都
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
导演曾说,“如果你拍巴勒斯坦人开车去旅行,你就得拍出检查哨,就算
这故事与以巴冲突无关,你还是无法完全规避”。套用在《奥玛的抉择》
上头,可以说如果你拍隔离墙两边的巴勒斯坦青年谈恋爱,你就得拍出那
堵高墙、以色列士兵的威胁与骚扰等等,对许多地区的人,让爱情故事纯
粹只谈恋爱,还真是一种奢侈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