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Lag十八年的《Unbreakable》(惊心动魄)

楼主: matthew221 (matthew221)   2018-04-04 18:33:00
图文全开部落格网址(也有其他文章喔):https://bit.ly/2uKemx3
※声明:本站所有图片皆转贴自imdb,该影像财产权仍属该公司版权所有,如有侵权烦请
告知,本站立即移除。
会想要找这部片来看,是因为当初看完《分裂》之后,才知道原来有一部前传,因此一直
放在心中。最近有空,终于找来看完。
照例,看完《Unbreakable》(这部片中文翻译太烂,我决定只打上英文片名)以后,我
上imdb为部落格寻找图片素材。结果我发现一件非常意外的事:这部片的评分只有7.2分
!虽然我知道imdb的评分不是全部,因此一直以来,我一向秉持着“imdb高高于7.5分的
电影大多都好看,但即便不多于7.5分,我也可能会喜欢”的观念。但这部片我认为应该
是叫好又叫座才对的,难道是我的胃口太小众了吗?先讲我的结论好了:请还没有看过这
部片的人去观赏这部片,因为它非常精采,我几乎肯定每个人都能对这部片产生共鸣。尤
其是看过《分裂》的人们,建议你们去看《Unbreakable》,然后明年再去看《Glass》,
我相信这是一个完美的三部曲系列!
为了不要让读者觉得,我好像在故作姿态,表现自己的品味很特别,我想要提出几点说明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部片应该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David Dunn
首先,这部片在有些地方的节奏并不是很快,现在已经有很多各式各样的超级英雄片,我
们都明白一部超级英雄片应该怎么处理,可以很明快、很快地攫取注意力,但这部片不必
非得要像那些节奏明快的超级英雄片,因为它的重点不是David Dunn(由Bruce Willis饰
演)如何打败坏蛋,不是特效动作,而是慢慢剖析David Dunn的想法。
任何一部受欢迎的超级英雄片,都免不了剖析超级英雄的想法。但很多时候,这个剖析的
历程是观众与角色本身的心境一起变化,而角色心境之所以会变化的原因,则是来自于外
在环境的改变。例如(Tobey Maguire版的)蜘蛛人在知道自己的能力之后,慢慢学习如
何使用,也慢慢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者是钢铁人一直在思考装甲对他而言的意义,都是很
扣人心弦的处理方式。不过这当然不是超级英雄片的唯一处理方式,像《黑豹》就比较没
有像上述两例一样的描绘,现在想起来,黑豹比较像是一部描写瓦甘达,以瓦甘达为主题
的电影。
而《Unbreakable》中的David Dunn也与蜘蛛人、钢铁人不同,但他不同之处在于:一、
他的能力很朴实。不会生病、不会轻易受伤,力气很大,如此而已,他甚至还很怕水。二
、相较于蜘蛛人的能力、钢铁人的装甲,David Dunn的能力没有使他自己迷失。David
Dunn的心魔在于,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有特别之处,当他掌握到一些蛛丝马迹之后,他不太
敢相信自己是否有特别之处。以这点来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David Dunn。
你可以做任何事,你为什么要选择当保全呢?
有一个笑话:小明去找工作,面试时面试官问他:“你为什么想来本公司工作?”小明什
么也没说,静静地递给了面试官自己的存摺。显然Elijah Price(由Samuel Jackson饰演
)认为David Dunn不会是笑话中的小明,他相信David Dunn之所以选择当保全是有理由的
。而David Dunn还真的有他自己的理由──因为他隐约知道自己有特别之处,并因此有特
别的使命。
但就跟一般理智的人一样,我们跟David Dunn都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催眠自己并不特别,
最终这样的催眠成了自证预言,直到Elijah Price前来打破了这样的催眠。
单单根据以上几点,我就有理由感到惊讶:这部片居然称不上叫好(似乎顶多算是邪典?
),也不特别叫座。因为这部苧貜疑D材,正是社会中大多数凡夫俗子能够感到共鸣、感动
的,不是吗?
说看看它的画面
除了它的剧情,我也想试谈这部片的画面。许多人提到这部片的分镜,都会提到它与漫画
的相似之处。确实,例如David Dunn与Elijah Price在体育场的对话、David Dunn顶着大
光头在找剪报,还有David Dunn抱出Audrey Dunn(由我认为本来就应该成为《纸牌屋【
的主角,但最终却是因为Kevin Spacey的事件才……的Robin Wright饰演)的那一幕,我
都觉得套个漫画滤镜是不是就可以印刷出周边漫画书了。
但显然电影跟漫画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电影中没有大晴天,缺少全都色彩鲜明的场
景,少数出现鲜明色彩的时候,是当David Dunn能力大爆发,开始辨识潜藏的罪犯时,罪
犯身上鲜艳衣服。画面暗暗的,人也暗暗的,不只是因为光线与调色,更是因为我们看到
角色的途径。从火车座椅的夹缝中,医院急诊室的布帘内,映像管电视的倒影里,阴暗储
物间唯一的灯光下,从小孩已经熟睡,而夫妻轻声细语,但情绪却激动着的黑暗走廊中,
角色们出现在观众眼前。如果说这些设计带有什么意义,那也许就是提醒观众与这些角色
之间的距离,或者应该说,这些角色各自的,与身旁世界的距离。也或许这因为如此,当
David Dunn与Audrey Dunn在接近片尾的时候,展现出相对开放且信任彼此的肢体动作,
一种对比就浮现出来。
在片尾我感到安心,但不只是因为David Dunn确认了自己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下定决心要
特别、帮助他人,同时也要维持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他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他要成为
特别的人,同时也要被爱。在他下定决心成为这样的人之前,他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摇摇
欲坠的,而这部片的画面设计,使得David Dunn的摇摇欲坠变成看得见的东西。
我也可以这样子喜欢这部片
我实在太喜欢这部片,以至于我除了上述废话以外,还有能力继续写自己喜欢这部片的地
方。例如:这部片是两千年的片子,所以我不用看到一堆人烦躁地用手机“社交”,取而
代之的,我看到了一些认真的对话。例如我在这部片里面看到小孩努力想要相信自己的父
亲是特别的,在这个小孩过于成熟世故的2018年,简直是童话。例如我看到一个努力想要
相信自己(虽然过程痛苦不堪)的罕见疾病患者,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梦想,虽然那个过程
病态极了,而且以他犯案的手法来说,没被抓到只能说是荒谬。例如我看到电影居然在描
写一对夫妻为了维系婚姻而努力,而他们的努力不是徒劳无功的,而且他们也不是为了孩
子在努力,而是真心从共同的努力中得到成果与快乐。
Quentin Tarantino曾为这部片做这样子的宣传标语:“what if Superman was here on
earth, and didn’t know he was Superman?”显然,绝大部分时候,超人不会知道他自
己的能耐。但在这部片,超人发现了自己,事实上,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寻找自己存在的意
义。因此这部片应该要叫好叫座才对,因为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童话。
最后:一点意见与分享
我是在Netflix上面观赏这部片的,这部片最后几分钟非常精彩,但是我初次看的时候并
没有非常明白,于是我决定切换回英文字幕再看一次,结果感受有所不同。在这边,我想
对这部片的中文字幕提出一点意见。
有几句台词,是Elijah Price对着David Dunn说:“在漫画里,谁会是大魔王呢?就是英
雄的对手。”我认为这边出了问题,因为这边要表达的不是“跟英雄做对的人”,而是“
与英雄截然不同,而且刚好相反的人(He’s the exact opposite of the hero.)”,
所以“英雄的对手”的意思就不够完整了,而且也无法解释为什么Elijah Price要讲说他
跟David Dunn是朋友。
这几句台词的意思事实上是:虽然我跟你是朋友,但假如我们的故事是一本漫画书,而你
是里面的英雄,那么我就非得是大魔王不可。我早就应该知道这点才对,因为你坚不可摧
,我却被称作是“玻璃先生”。
玻璃先生只能从发掘英雄、扮演反派中得到存在的意义,因此他得不到快乐,只能得到一
种诡异的自我满足。也许在他心中,扮演反派居然是一种交朋友的方式,这不仅是一种悲
剧性的自卑,更使得下面这段台词格外精彩,以下我就分享这部片最后一部分的台词,作
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除David Dunn特别标注外,其余皆为Elijah Price)
Do you know what’s the scariest thing is?
To not know your place in this world.
To not know why you’re here.
That’s… that’s just an awful feeling.
What have you done?(David Dunn)
I almost gave up hope.
There were so many times I questioned myself.
You killed so many people.(David Dunn)
But I found you.
So many sacrifices.
Just to find you.
Jesus Christ.(David Dunn)
Now that we know who you are.
I know who I am.
I’m not a mistake.
It all makes sense.
In comic, you know how you can tell who the arch-villain’s going to be?
He’s the exact opposite of the hero,
and most times, they’re friends.
Like you and me.
I should’ve known way back when.
You know why, David?
Because of the kids!
They called me Mr. Glass.
作者: TaipeiKindom (微软基本教义激进份子)   2018-04-04 20:17:00
很棒的电影,当初可能因为接在灵异第六感之后,被拿来乱比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