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http://bit.ly/2H8fAF0
全程有雷,请注意。
非常不解这部片的译名,豆瓣上译为时间中的孩子反而比较贴切,但整部片并没有感觉到
时间这件事,匪夷所思的片名,噢不,匪夷所思的一部片。
这部片的故事从主角Stephen在大卖场将小孩弄丢了开始,Stephen与妻子各自承受着巨大
的悲伤,Stephen疯狂地寻找女儿的下落,妻子离开Stephen独自住在一栋海边小屋,对比
两人面对悲剧的态度,Stephen拚命地想挽回遗憾,用尽多数时间寻找女儿,夜晚持续写
作,以一本主角为想成为鱼的男孩的童书,实质为某种书写治疗,将一部分的自己编织进
书里;妻子选择离开城市到一个偏僻小镇开始独自一人的生活,两条平行人生只在久久一
次的见面中才重燃爱火,不到一天的相处便又分离。两人时不时地看见女儿出现的幻觉,
而这分幻觉在男主角与母亲的谈话中才揭晓,他们看见的“孩子”皆是穿越时间的幻觉,
心中怀着爱与相信才会看见,Stephen与母亲都如此深信。
支线,同时也是大部分人不满的一条故事线,在一次邀请了史蒂芬的晚餐聚会中,查尔斯
宣布引退,离开政界也离开出版社,夫妻俩打算隐居山林不被打扰,史蒂芬没有发现此举
背后的意涵,某天被总理“关心”了以后才启程探访故友,却发现故友已非当初的正经人
,而是恣意在大自然里撒野、盖房子、玩游戏的“小孩”,史帝芬非常震怒,不能理解好
友的所作所为,当好友幽幽地说出“我在寻找一个孩子...”瞬间引爆了史蒂芬,一个追
寻失踪儿童数年的男人。
当晚,史蒂芬向好友道歉,好友却恢复了理智般正经地跟他说了一些话,“我也写了本书
,写了一本‘笑话集’。”并留下了一句话“对不起我背叛了你。”
三年后的史蒂芬在某次搭车期间见到了一位神似女儿的女童,史蒂芬确信那就是女儿,然
而种种的证据却显示她只是陌生人,门扉掩上后,以为找到女儿的狂喜瞬间打落,遗失女
儿的悲痛再次袭来,这便是追寻孩子必须承受的失落,史蒂芬跨不过的那件事。
故事的主线非常明了,这是一部关于经历悲伤的故事。整部片的看点全放在BC如何被虐,
虐的撕心裂肺,走过不同时期的悲伤,最后用新生作为这段悲伤的尾声。
同时,这部片的结局以及支线都让人不满。不少人盛赞这部片有许多思考空间,可许多地
方经咀嚼后还是很不和谐,糟蹋了BC完全融入的情感。虽然我还没看过BC的全部作品,我
相信这出戏绝对是情感表现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首先从好友支线开始,从“无形的孩子”这件事开始说吧,查尔斯追逐的无形的孩子实质
上指涉的是孩子的童年,他写的法案将干涉孩子的童年,正是所谓的以大人眼光去决定孩
子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子,当会议中的教授认为不该过早让孩子学习,史蒂芬作为童书作
家以及一名父亲持反对意见,认为童年时期的陪伴与教导可以创造出许多美好回忆;一体
两面的是,大人的干涉同样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童年的样貌,如同查尔斯写的法案,在这
个命题上查尔斯确实背叛了史蒂芬,两人恰好站在对立面。但终归来说,这只是另一个命
题。对于史蒂芬寻找“有形的孩子”并没有任何帮助。查尔斯的死还虐了BC一波,实质为
编剧(原作者?)的恶意,或许可以解释为心头萦绕着女儿的史蒂芬无心顾虑挚友的心灵状
况,但每个独立的个体本该有自身要面对的课题,无论是查尔斯接受不了自己或者是惨遭
政府官员“被自杀”,表现出来便是,嗯,BC又被虐了,为什么要虐他,为什么!!!!
另外,支线这个命题明显抽离了这部片,仿佛是作者跳到你眼前说,我们来讨论一下社会
议题吧!完全无视正在受苦受难的史蒂芬。史蒂芬的暴怒根本贴近我的心情。把这两个命
题拉扯进来,不只史蒂芬黑人问号,我也黑人问号了。
支线淡去后,本部片则由新生作为结尾,虽然勉强算是首尾呼应,但依旧令人不满。失去
女儿的悲苦居然可以透过新生儿冲淡?无论是忘记了女儿、时而记得女儿、或者是给予新
生儿双倍的爱等等诠释,这结局都不足以解释史蒂芬究竟跨越了什么、记得了什么、忘记
了什么,他就只是个突然接到电话赶去医院的爸爸,看见了两个小孩的幻影。我想这会是
大多数人不喜欢本片(结局)的原因。更别提明明史蒂芬还有个聊得来的女性正在培养感
情结果莫名其妙被正宫来个回马枪斩断这段情缘囧。
总结而言,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抒情电影,很难想像世界上怎么有人可以掌握这些拍摄技
巧,用画面去表现情感,加上BC精湛忘我的演技,在戏院里真的想陪史蒂芬一起哭。可惜
这剧本的支线跟结尾都让人不甚满意,稀释了BC的情感,带来更多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