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意外-我们都需要被拉一把

楼主: sherry821224 (策马天下本命)   2018-04-02 22:23:20
无音乐网志版:http://sherry82l224.pixnet.net/blog/post/402806591
  这是一篇十分感性的心得,有大量电影雷,也有很多个人观点跟抒发。
  想看正经影评的请左转离开,感恩XD
  === 正文开始 ===
  老实说《意外》这个片名让我有些别扭。
  我一直觉得这不是最好的翻译,但也想不到《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到底该怎么诠释才好。英文原名虽然直接了当、毫无修饰,却像极了一篇充满
故事性的小说会有的名字。
  而这部电影也的确没辜负了这个片名的别致跟直率。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但是我却很难说我到底喜不喜欢这些角色。对一个常常把重点
放在角色身上的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少见的事情。但这部电影却有办法让矛盾跟冲突都
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这些人身上,或者说每件事情都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评断孰是孰非。
  首先是主角Mildred。
  我一直觉得她是个刺猬般的人。电影一开始她向Red Welby承租看板的时候说话俐落、
迅速、毫不拖泥带水,甚至有些咄咄逼人。但当她说完话后,她却伸手帮倒在窗前挣扎的
甲虫翻回正面。就如同刺猬身上同时拥有刺藏在里头柔软的肚子。
  丧女让Mildred的所有言行都让人感到同情跟难过。并不是说她所作的那些事情都是
对的,但是在那些看似偏激的行为下,我却看到了一个哀莫大于心死的母亲。她所有愤怒
跟不平全都只能诉诸那三块广告板,可是她却比谁都明白那毫作用。
  就像她跟警长Willoughby在屋前的谈话,那一连串关于验血、关于违反人权的种种言
论,我并不认为她不知道这有多荒谬。她当然知道。但是她得要说出来,好让自己在这种
情况下看似拥有一个解决方案。她就如同窗前那只小甲虫,垂死挣扎着。差别只是没有人
对这样的她伸出援手──至少在承租看板之前没有。
  她真的是在宣泄心中对警察的怒气吗?我认为不完全是。如果她真的只是想要挑衅公
权力,她不会在Willoughby咳血时那样无措。她早就知道关于他罹患癌症的事情,但是当
死亡“正在”发生的时候,她也一样慌张、一样想寻求帮忙,而不是冷眼看着Willoughby
或者责备他吐了她一脸血。当她决定要火烧警局时,她也试着要打电话通知里面的人离
开。她并不是真心想伤害人,她只是想要反抗、想要做点什么。
  我总觉得她只是需要一些事情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无能为力、让心中对女儿的罪恶感
能得到一点救赎。那三块广告板是她对世界张扬的刺,但下面却藏着她的悔恨跟痛楚。所
以当看板失火时她才会那么激动,因为她剩下的只有那三块板子了,她什么都没了──没
有可以遮蔽自己无助的东西了。
  Mildred跪倒在草地上的模样让我突然哭了出来。
  没人比她更清楚,不管做得再多,Angela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当那头鹿突兀地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才会那样自言自语。那段戏是整部电影
最让我心碎的一幕。人总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身为当局者的Mildred却心澄
如镜。她不相信神、不相信轮回转世,也不会一厢情愿地妄想那头鹿就是自己的女儿。牠
很美丽,但却不是她。即使她已经永远失去她,也没有人可以取代她在她心中的位置。
  虽然一开始Willoughby软硬兼施,甚至扬言要让她疲于上法院让她没时间上班,但他
同样很清楚Mildred只是需要地方宣泄自己的情绪。面对这样一个强悍却脆弱的女性,他
用十分同理且温柔,甚至有些诙谐的方式释出他的善意。
  他明白自己的自杀会让全镇的人将责任归咎于Mildred,但那不是他用来报复的手段,
所以他赞助了广告板的租金,并且写了一封遗书给她。用着不像是将死之人的口气,像
是朋友般简短的写完所有他想说的事。他的用词并不煽情,却诚挚地让人眼眶泛泪。
  Willoughby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不论是他面对Mildede的态度,或者是对Dixon的信任
都可见一斑。他的死并不是让我难过的事情,因为他解脱了;而且在他解脱前,他还不忘
向其他人伸出援手。
  第一个是Mildred,第二个是Dixon。
  Dixon从电影一开始就像是个典型的垃圾警察,愚蠢又卖弄权势,毫无身为公权力的
责任心。在电影中也不断提到他对黑人的歧视跟刑求、严重的情绪管理问题,还是个妈
宝。他就像个现成的把柄,让Milderd对警方的控诉看起来合情合理。
  但是仔细观察这个角色,就会发现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跟防卫。他想假装自己
有胆量,所以他总是逞凶斗狠似地跟人说话,可是这都只显示他多害怕被人当作懦夫、多
害怕被人嘲笑。他喜欢听着音乐、在上班时间偷看漫画,像个长不大的小孩。这是他的本
性,却也是他在外极力想隐藏起来的事情。
  警察的身分让他说话看似有了底气,好像别人无法再瞧不起他,但事实是民众并不吃
那套。所以他只能变本加厉地刑求犯人、出气在无辜的民众身上,甚至把可怜的Welby丢
出窗外。
  老实说他被解雇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完全罪有应得,但是在某些时候,我却很难谴责
他是一个这么差劲的家伙。他是个自甘堕落的人,毫无疑问,可是他身处的环境也同时把
他推向更深的深渊。民众的轻视、Mildred的嘲讽,都让他陷入恶性循环。
  当新警长要他交出装备的时候,他甚至找不到自己的警徽。警徽就象征着他身为警察
的荣誉跟自尊,但他早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这些东西丢了。
  Willoughby是唯一一个看到他本质的人,所以他没有把这充满争议的下属赶出警局。
Dixon一直都很清楚Willoughby对自己的容忍,所以他唯一信服的只有Willoughby,也才
会在他自杀时痛哭失声。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留下来的遗书才有作用。
  Dixon一直缺少的其实只是别人的认同跟肯定。从来没有人给他足够的自信,也没人
告诉过他他可以办到什么事情。所有人都只会拿他的某些特质(例如电影说的“娘炮”)
或者妈妈揶揄他,让他一次比一次更自卑、更想掩饰这样的自己。
  所以当Willoughby告诉他,他有能力,只要他愿意冷静跟理性思考,愿意用爱取代恨
去看待事情时,我想他心中缺乏的那份自信终于得到满足了。Willoughby的遗书对他而言
是个迟来的救赎,让他脱离自怨自艾,也让他跟自己的自卑和解。
  所以就是这样的他,在失火的那刻当机立断要保护Angela的档案、要保护这个带给他
们这么多麻烦的案子。这个桥段放在某些电影里就显得矫情,但Dixon并不是其中的一员。
他从电影一开始就是个直肠子、有些傻愣的家伙,别人说什么都很不懂得反驳。这个角色
在读完那封遗书后会做出这种决定真的太理所当然了。
  而当他意外地跟Red Welby住在同间病房时,Welby的态度也是导致他改变的另个因
素。尽管Dixon那样残忍地对他,Welby除了口气差了点外也没有对他做任何报复了。他那
句“盐分对伤口不好”让人感受到他的无奈跟怒气,他肯定还怨恨著Dixon,但是他选择强
迫自己冷静而不是动手。那杯柳橙汁是他最大的善意,开口朝向Dixon的吸管则是他最大
的温柔。
  就像电影里强调的,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只有放下不理性,才能不再受困于愤
怒的循环。
  我想没几个人曾对Dixon这样好过,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被自己重伤的人给了他这个
善解人意的举动。对比他把Willoughby的死迁怒在Welby身上,被打得半残的Welby虽然称
不上原谅,但却比他更懂得某些举动除了发泄情绪外根本无济于事。这更显得他过去有多
幼稚,而那封信又有多正确了。但直到此时Dixon才领悟到这个他不曾了解过的课题,也
终于想替自己过去的不懂事亡羊补牢。
  也因此,在酒吧里听见那个男人吹嘘自己干过什么事时,他才会冒着危险取得他的
DNA。虽然他的概念仍旧模糊,可是现在他试着要做“对的事”。冷静、理性,不再冲动,
也不再意气用事。
  所以最后他终于找到警徽,找回了他身为警察的荣誉跟自尊。纵然他还是不得不把它
交出去,但至少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荒诞度日的Dixon了。
  被揍得半死的隔天他跟Mildred转达这件事情时,他说“我不希望你放弃希望”。这
句话如此云淡风轻,但对Mildred却是莫大的鼓励。如果说Willoughby向她伸出了一只手,
那Dixon就是另一只援手。是他们两个合力拉起了无助的Mildred,把她从悬崖边拯救回
来。说来讽刺,他们曾经那样针锋相对、势如水火,但却也是这样的警察们给了Mildred
最需要的“希望”。
  我总觉得某方面而言,最初的Mildred只是害怕Angela的死逐渐在自己心中淡去罢了。
她需要一点音讯、一点线索让自己有动力撑下去。但是破案太难,难到无法再保有任何
期待。所以当希望越来越渺茫时,她才无所不用其极地要抓住最后一点愤怒,就算是多燃
烧一下子也好,那怕烧光自己也无所谓。
  而现在她得到了希望,比过去任何一秒都庞大的希望。在她的怒火已经烧干的此刻,
这对她来说或许就是最好的救赎。尽管最后她还是失望了,但她的内心已经得到些许慰
藉,所以她也终于可以稍微地放下那些执著了吧?
  最后他们决定一同上路时,那份平淡是整部电影里少有的。Mildred跟Dixon坦白是她
烧了警局,而Dixon也只是一笑置之地说“当然了,不然还有谁呢”。
  这个让他毁容、让他受这么多折磨的凶手就在面前,但是无所谓了。Dixon已经没了
过去的气焰,也摆脱了那些不成熟,终于像个长大的男人。而那个曾经说要建立数据库、
把全国男性当成犯罪预备军的Mildred,在面对一个真正的罪犯时,她的态度也豁达地好
像那样偏激的自己不曾存在。
  直到这场燎原大火把他们胸口的愤世嫉俗烧成灰烬,他们才终于懂得怎么让愤怒随风
而去。
  他们真心想杀了那个男人吗?我想他们心中真的没有答案。促使他们杀人的情绪──
气愤、不甘、怨怼──都在一连串的事情里消耗到所剩无几,他们还剩下什么支撑他们行
凶呢?不知道,看着办吧。他们有整趟路的时间可以慢慢思考。
  整部电影都充满黑色幽默的气氛,有许多让人发笑的场景,也有很多让人止不住眼泪
的台词。里头每个角色都充满人性,不论是好是坏,他们都同样矛盾、同样惶恐、同样挣
扎、同样写实、同样身不由己。最后,他们同样都学会看开跟放下。
  这里头有大量偏激且不理性的行为,但是褪尽这些包装,它的本质却很治愈。它是一
场两小时的疗程,尽管过程多少有些压抑,故事也颇沉重,但看到最后反而觉得堵在心头
的很多不愉快都不见了。仿佛随着笑声、随着眼泪、随着那些角色一同被疏通了。
  如果要我形容,这部电影是一场自我疗愈之旅。它可以如水蛭般吸掉你心里的瘀血,
让你再次新陈代谢,但前提是你得忍受过程中的苦痛跟泪水。
作者: elapseregret (不知何往)   2018-04-04 11:27:00
推这篇‼ 又重温了一次感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